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中英街:一街兩制 共融共生

中英街:一街兩制 共融共生

在香港和深圳山水相連的沙頭角邊境古鎮,有條小街,長不過250米,寬不足4米,它就是著名的「中英街」。「一街兩制」的特色,優先開放的地理優勢,使它成為全國著名的購物天堂,最高峰時每天能吸引10萬遊客,而中英街的變遷也跟國家發展緊密相連。今天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一起走進中英街。

早上八點,這個位於深圳東南方角落的一條小街道,開始迎來它熱鬧的一天。

中英街管理局黨群服務中心書記 陳麗珊:這條街就是叫中英街嘛,就是一街兩制的。就是左邊呢就是我們(內地)管理 這邊呢,就右邊呢就是港方來管理現在。居民啊遊客啊都可以在兩邊走動,現在其實就融在一起了,我們全國可能就是僅有這條街是一街兩制的。

不過現在大家所說的中英街,並不是特指這條街道,而是整個面積約0.51平方公里的邊境管理區,其中內地管轄0.18平方公里,香港管轄0.33平方公里。

中英街居民 沙錦濤:我們當地的老百姓,也是同說一種話,大家風俗習慣也是一樣的,本來就是一個地方的人。所以我們以前說同守一條街,同喝一井水。

中英街所在的沙頭角地區,是當地居民出海打魚的地方,大家世代生活在一起。19世紀末,英國強租香港,沙頭角的土地和居民被分成兩部分,中英雙方以界碑為界實行分治。上世紀50年代初,中英街被列為邊防禁區,人員往來必須辦理通行證。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館長 孫霄:一般人不能隨便進入,而且港英政府還把它設立了宵禁,就是說每天晚上10點鐘以後你不能出來了,出來要檢查你有沒有證件等等。

改革開放前,中英街的兩邊,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館長 孫霄:六七十年代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我們一年老百姓(收入)就是一百多塊錢,香港那邊的農民他已經達到了17000港元還要多。早就過去(香港)的鄉民可以挑著擔子,把一擔擔的白米、油、糖挑過來,接濟在這邊家裡面的人生活。

深圳經濟特區設立後,中英街因為毗鄰香港又有免稅政策,街上商品從香皂、尼龍塑料到黃金珠寶無所不有,與內地市場相比,種類豐富、差價很大,由此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250米長的小街,每天都要擠進好幾萬人次的遊客。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僅1988年5月至10月,中英街黃金裝飾品的銷售量就達到5噸,金額6.5億港元。

在中英街開了40年店的香港居民李關送,見證了遊客挑著擔子來買絲襪的場景。

中英街商戶 李關送(香港居民):那個時候相當厲害,那個量,每個人用挑子挑回去的。反正是有錢掙的。

一街兩制、貿易繁榮,讓中英街聞名全國。很多來的遊客,不僅僅是為了購物,更是為了見「世面」。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館長 孫霄:中英街一進街有一個大的廣告,上面掛的是歡迎您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12個字,那很多人看到這個很激動,我到了改革開放最前沿了,我一步跨過去就到香港了。

家住山西的秦建民,年輕時就夢想著到中英街來看看,現在退休了,終於帶著孫子來完成了心愿。

遊客 秦建民:當時我們八幾年的時候我就知道中英街。這個墩子就在馬路中間,一步跨出香港一步跨進內地。那會可以想像,但是不能實施,因為咱們掙錢工資少,就來不了,必須要來這看一看走一走。

隨著國家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中英街的窗口功能就逐漸失去了,衰退不可避免,最低時這裡每天的客流量只有千餘人。

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帶動下,見證百年滄桑的中英街再度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這裡將建設成為粵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

中共深圳市鹽田區委書記 陳清:要打破這些准軍事化管理或者是禁區管理,讓人流物流(包括)將來資金流信息流到這裡面來,不僅僅是香港和內地的居民,我們澳門的(居民)、台灣的(居民),(以及)外國友人也可以到這很方便地進出。

目前,鹽田區正在通過深化深港合作,促進中英街向高端化、國際化轉型,增強對國際國內遊客吸引力,真正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同時,鹽田正探索提高免稅購物限額、放寬進出和停留時限等政策措施,促進中英街再創輝煌。

中英街管理局黨群服務中心書記 陳麗珊:其實你看中英街的發展變化和整個國家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它見證了中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生活在這裡的人共融共生,我相信中英街會越來越好的。

編輯 馬浩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