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以"錯視"為基點的圖形創意技法!

以"錯視"為基點的圖形創意技法!

文/李飛 孫婷婷 錯視圖形能給受眾一種超出常規的視覺感受,可以使圖形在平淡無奇的「大環境「中跳出來,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圖形的與眾不同也必然帶來新的趣味點,以此來形成輕鬆的氛圍基調,使受眾在一種愉快的心情下,主動的去接受作品中所傳達的信息。

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錯視圖形,由於其表現出的矛盾的空間、不走尋常路的視覺形式,形成強烈感官刺激的同時,也給圖形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錯視圖形作為一種新的圖形種類,在平面設計中有著增強藝術感染力、增強趣味、激發想像力的作用,那麼錯視圖形表現手法有哪些? 如何具體運用在平面設計中?

以

以

圖底反轉是錯視圖形表現手法之一,圖底反轉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圖和底都具有形態特徵,受眾通過視覺焦點的轉移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這樣圖底反轉圖形就比普通圖形蘊含更多的含義,具體方法如下:

以

①共用輪廓。 讓圖和底共用一條輪廓線,這樣就會形成圖和底都會存在形狀和意義的視覺效果,形成多重意象。

以

■圖與底共用一條輪廓線,就不能再把圖與底當成兩個獨立的個體,要在製作上把所形成的不同形狀,完美的融合在一個有機的整體中,在一個整體 的基礎上起到各自的作用。

以

■輪廓線還要起到引導視覺流程的作用,因為這種類型的畫面不像傳統畫面那麼單純,受眾可以一眼看出所有內容,共用輪廓線往往有2個或多個形體,而且隨著視線的轉換看到的形狀也不同,這時就需要輪廓來引導受眾閱讀畫面的先後順序。

以

②圖底兼具。 主要通過調整畫面中圖形的形狀大小以及面積上的,達到圖底形態相近目的,讓圖底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換,使畫面具有雙重穩定性的特點,在製作中要注意,圖與底任何一方都不能太突出,通過圖底反轉的平衡原理對畫面元素進行整合。 圖和底隨著視覺焦點的變換都可以成為圖形,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是相互依存的。

以

以

矛盾空間,平面設計中的空間感無法像影視作品中那樣可以動態的、360度的展示出來,在平面設計中是利用透視的手法來營造出空間感的,通過改變透視原理中基本元素滅點、視點等,來構成違背透視原理的矛盾空間效果,形成現實生活中無法看到的場景。 矛盾空間圖形具體運用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實現:

以

①對空間進行分解,然後重新組合。 兩個差別巨大的空間合二為一,這是與現實相悖的現象,可以利用該手法表現這種空間跨越,通過光影、透視等造型手段來實現立體的視覺效果,使受眾的視線游移於兩個迥異的空間之內,形成一種出乎意料的新奇感受。

以

②二維與三維結合。 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如單獨存在符合常理,如果把兩個空間融合在一起,會給給受眾視覺上形成一種被「欺騙」的感受。 二維圖形是由水平線和垂直線 構成的,三維圖形則是在二維圖形的基礎上添加縱深,給受眾以極大的視覺衝擊力,讓作品達到設計在情理之中,含義在意料之外的創意目的。

以

以

同構圖形,同構圖形就是將事物轉化成一種新的藝術形象,是一種嫁接,是將無意形轉化為有意形,同構圖形在製作時,就是要在不同性質的圖形中找到共同點,共同點可以是形式上的相似或輪廓上的相似等,然後把其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

以

這種圖形不是簡單的拼盤,而是對原圖形的一種超越,讓圖形中包含不同的含義給人一種震撼的視覺效果。在進行同構圖形具體創作時,需要設計師去尋找出不同形象之間可以被整合的共性,這種共性可以是含義上的共性或是形狀上的共性等,具體方法如下:

以

①含義同構。 利用兩個事物含義上的相似,通過另一事物把要表達事物的屬性表達出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諧音、或寓意相近的兩個事物進行整合,從而激發受眾無窮的聯想。

以

②共生同構。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形在共同享用同一空間、同一形態或同一輪廓線中,隱含著兩種各不相同的含義。在製作過程中要探尋出形與形之間在輪廓線、形態局部上的共性,通過相互依存的關係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以

③異質同構。 是指將不同材質附貼到另一種元素的表層,以揭示該事物的意義。由於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其表面的質地也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如堅硬、柔軟,粗糙,光滑等。那麼我們為了克服視覺上的麻木,可 以把這一切顛倒錯位,用其他東西來取代原來材質中的一部分,結構關係不變,面貌卻煥然一新。

以

錯視圖形通過打破受眾常規的視覺經驗,可以讓受眾感受到另一種視覺領域,為平面設計作品添加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內涵,在讀圖時代背景下為自己的作品尋求突破,從而使我們的作品能在圖形的海洋中脫穎而出。

以

① 官方頭條號:設計智造 頂級創意設計師必備

② 本篇為 設計智造www.cocoo.top 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