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年土豪在「吃土」,說的是你么?

中年土豪在「吃土」,說的是你么?

橘子:最近,「中年土豪在吃土」 這句話貌似流行起來。什麼意思呢?當爹做媽的一方面為孩子「揮金如土」像土豪,一方面自己「省吃儉用」在「吃土」。好多朋友都在轉,估計戳中了不少痛點、淚點。

這個問題,咱們花友們也進行了一番「熱議」。兩派,一派吃土吃得無怨無悔,一派覺得孩子要養但也不能虧待自己 ...

來看看花友們的「吃土」故事,無論東西,非常實在,相信會帶來不少共鳴。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文末有投票,一定參加哦!

吃土?該吃就吃吧

唯有吃土才能緩解焦慮:我的「破產式育兒」

花友@Harvey18(兒子2歲)——

這都是我買買買的成果……有些亂,地墊,書桌床上到處是書,最近忙沒來的及收拾。

書架看上去有點空空蕩蕩,是因為書都被娃兒抽出來,飄散在房子各個角落……

上圖只是我們家童書的一小小小部分,孩子兩歲7個月,雖然沒有上過早教班,但是單買書這一塊已經花了上萬元了。搬了一次家,幫寶適紙尿褲箱子,裝了滿滿20多箱全是這個四腳吞金獸的書。

英文原版書不敢給孩子用盜版,一本本都是二三十塊錢,每次買的都肉疼。本來想說中文書在圖書館借借就算了,但是很多書圖書館確實沒有,或者很難借到,電商平台每次大促的時候,又都是一箱一箱的往回搬。這個書單那個書單,各擼一遍。每次買完都身心俱疲。

好在娃兒看書從來不挑食,買回來的書大部分他都喜歡看,即使現階段不喜歡,過一段時間他又超級喜歡。想想明後年還要再搬一次家,而且是自己徒手,一點一點往過挪,心裡就深深的憂慮。可是一想到孩子的書糧,就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再說說孩子的玩具,從懷孕到他現在兩歲多,主要還是積木和桌游。光各種類型積木各種品牌就已經買了不下10種。有些品牌的玩具價格也確實讓人吃土。我這還一直忍著,遲遲沒有入樂高的坑。等娃兒再大一點,就又要開始入樂高的大坑。上幼兒園之後還有各種興趣班……還沒開始真正的燒錢之路,就已經覺得錢燒的嘩嘩的。

還有就是娃兒的衣服,我實在是個顏控媽媽,無法接受兒子穿的土氣,或是不符合我的審美,本來覺得衣服的錢省一點是一點,但是看到好看的衣服,有打折也是批量購入,每到換季衣服購置也是好幾百,手真的是該剁!

常常形容自己是破產式育兒。每個月給四腳吞金獸買書買育兒產品的花銷我都不忍心打出來,太肉疼了,每個月做的預算都超支。

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也並不富裕,生活水平在西安真的很一般,收入只靠老公一個人,在教育上投入這麼大,和我們實際的生活水平其實並不匹配。但我每次都是忍不住買買買,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還是大環境造成的育兒焦慮。朋友圈公眾號,各種曬牛娃,這個寶寶好厲害哇,那個寶寶好強啊。不知道現在「雞娃」(指給孩子打雞血,安排很多學習活動)這樣的教育觀是否正確,但現在的大環境讓我感覺到的是,你不雞娃,周圍人都在默默雞娃,雞娃是唯一的出路。

實際是我是比較懶的,介於佛與不佛之間,平時佛系,看到雞血育兒文章或者牛娃,就雞血兩小時。然後又開始佛系。就是東西我都給你準備好,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即便這樣我也常常和娃說不講了,最後一本了,媽媽累了,該睡覺了。現在他每天這麼大閱讀量都是自己選好,然後讓我講的。

而且現在的80後90後的父母,也有很多是高知,越是高知,教育水平越高,那麼他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就越高。有很多家庭是既願意花時間,也願意花錢去培養孩子的。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能做到的就是一個資源配置者,不希望在我這一部分就給孩子拖後腿。

第二個原因是無法接受社會資源的降級吧。現在很多都是兩代6口人養一兩個孩子,我們是單打獨鬥,比較有危機意識。「雲爸爸」(指她家孩子爸爸)其實節假日都是在加班工作,有時幾次早晨五六點才到家,這種工作強度根本在教育上幫不上什麼忙,只有母親當自強。

如果兒子將來沒有爸爸優秀,我覺的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其實育兒是很個人的事情,沒有對錯,我覺得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是第一責任人。也許有人會說,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學習是個既系統又複雜的工程,不亞於造核彈,學習和育兒是緊密相連的。是有些家庭的孩子一路靠自己走出來,但那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至少我們家就是個普娃。

就我們家而言,我在教育上的付出和努力程度決定了他將來的人生,把教育推給別人,學校老師,這已經過時了。我這一代也許可以,但現在這個大環境,家庭教育第一位是父母。這就是為什麼我從懷孕開始就不敢鬆懈的原因,孩子自己帶,教育自己抓,這本就是我的責任,自己親生的 ,怎麼忍心讓別人給帶呢,既然自己帶,那就各種資源買起來,沒有好的產品怎麼給娃啟蒙呢,原諒我既懶又沒精力製作玩具,布書,只能買現成的。

第三就是西安這個教育環境真的一言難盡。我小時候上的是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可到我兒子呢,幼兒園小學都降低配置了,很不甘心,又無可奈何。雖然作為土著不用太擔心上不了學的問題,但要知道西安的五大名校是一個怎樣的存在,西安雖然高校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三,但西安的重點中學全是私立的,有哪一個城市像西安這樣?

上學難,上好學校更難,有很多人買學位房,學區房,相比之下自己這點投入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有的從研究所跳到高校,這波操作666, 也都是為了孩子教育。要麼你得是牛媽牛爸,你有能力跳到高校,孩子不用考試,一路附小附中躺贏。子弟啊,沒搖上號,不用擔心,名校為你敞開大門。業主啊,不用擔心,你有名額,名校為你敞開大門。

我們周圍有太多這樣的存在了,在起跑線就被碾壓,我能做的就是在能力範圍內給他最好的,我努力了,儘力了,也對得起自己和兒子。

雞娃,娃快樂嗎?,如果娃是被雞,那我肯定不會這樣做,我更享受的是親子閱讀的時光,我想孩子也是,也許他根本吸收不了這麼多書,但他喜歡坐在我懷裡聽我講故事,僅此這樣就夠了。

我就是那個吃土的:盡到責任,無悔無怨

花友@巴喬媽媽(兒子5歲)

我就是那個吃土的。

經濟上我可能會節省一點,給孩子我最大承受範圍的教育。但是肯定不會超出我能力範圍太大。我買了學區房,但是屬於中等偏上的,不是最好的。書和玩具我會盡量的提供給他比較豐富的。課外班也是,現在報的也是比較多,主要是思維或者是美術機器人之類的。

其實,我的初衷就是根據自己情況,提供比較好的環境和資源,並且做到了有效的陪伴和教育,至於以後孩子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那就是他自身的努力和資質的問題了。家長努力了,就沒有日後的後悔了。也就盡到了父母養育的責任了。

不光吃土,還吃得不亦樂乎

花友@Sweetie媽咪(女兒3歲)

有了孩子之後消費不降級是不可能的。不光吃土,還吃的不亦樂乎!

世間安得兩全法。想想看,花在孩子身上的錢用在自己身上,得是多少限量版包包、多少次環球旅行、多少次美容spy……花在娃身上的時間,用於工作,加薪升職多少次……

換句話說,不就是因為孩子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很多選項!

生娃前,喜歡逛街、和朋友胡吃海喝,買買買,朋友圈關注的都是時尚。天真的以為以後有了娃以後會和明星一樣,腳踩高跟鞋、身穿真絲裙、一手抱娃shopping,想著我就是最靚麗的風景!

生完,還用說么,大家都明白的……

穿什麼,舒服就好,幾千塊錢衣服,一個臟手過來,受得了;

和朋友聚會,心在曹營身在漢;

什麼逛街,我只想多睡一會兒;

什麼時尚、明星八卦,現在只關注自我成長、泡小花生………

怎麼說呢,人生會有很多種可能的活法,選擇必然意味著放棄,偶爾我還會羨慕單身者的自由。

養孩子的過程很辛苦,但收穫了滿滿的幸福、看到了另一個精彩的世界、體驗到了更豐富的人生、發揮了更大的潛力!(自我安慰一下)

就像有花友說的,這和犧牲沒有關係,是注意力轉移了,有些曾經在意的東西,慢慢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當然了,也要有個度,為了孩子「委屈」自己,無限制滿足孩子需求,讓他活的像個富二代,自己活在貧困線以下是不行的!

吃土沒關係,關鍵是要開心,沒有委屈!

吃土?還是別了

也曾吃土,後來覺得不值

花友@小G的美麗童話(女兒4歲)

快5歲了,為她花的費用逐年減少,目測未來也不會有大的變化。

剛出生時真是什麼都要最好的。推車都買了好幾個,奶粉都靠朋友人肉背,衣服撿好的買,尿不濕也撿貴的用。

後來看淡了,覺得沒必要把孩子當個寶似的天天供著,衣食住行做到基本的安全和可靠就行。但是育兒方面自己確實拿不準,所以買了無數益智玩具,這也幾乎把我家變垃圾堆。

再後來呢,玩具是不買了,開始去早教。半年之後看清套路,也徹底搞清了自家孩子的特點。所以決定不再花冤枉錢。

半年前嘗試過好幾個興趣班,後來也不糾結了,孩子不喜歡就拉倒吧。

所以到現在,錢主要花在買書和跳舞畫畫上。旅遊看電影逛展聽音樂會那都是我自己想去,孩子陪我挺辛苦的,不能把錢算人家頭上。

早期那些錢花得挺不值的,也就是在育兒方面交的一些學費吧。不論如何,我想去的地方,是一定要去的。我要用的化妝品,是一定要買的。我喜歡的話劇和演講,是一定要去看的。對自己投資,一定不能少

量力而行:家庭成員人人平等,養孩子不能太特殊

花友@Steven0215(兒子11歲)

為了孩子教育,我們會規劃、會節約,但不會自己吃土。

十幾年前,我們兩個人是地道的「月光族」,每個月的收入就是買買買,玩玩玩,吃光用光,身體健康! 有了娃後,想著買房買車,想著娃的教育,才慢慢開始規劃、開始存錢。

目前給娃報的興趣班,就是書法和英語網課,平時就是給娃買買書,完全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娃的衣服、玩具什麼的,並不追求名牌,娃自己也不攀比名牌,表示舒適就好,一年到頭我自己買衣服比娃花錢多多了。

我從來不覺得為了娃要把自己的生活質量降低到去吃土。

娃小時候,我媽經常好吃的留給娃讓給娃,比如日常買了水果,總是把最好的最新鮮的給娃,自己不吃或者吃不好一點的,經常會跟娃說「這個好吃,留著給小寶吃,外婆沒關係」之類的。

我就不讓我媽這樣,我告訴娃,我們是一家人,好吃的東西要一起分享,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寶寶都要吃好的,新鮮的,不能寶寶一個人吃好點,讓外婆吃過期的,不新鮮的東西!

我感覺,教育其實也要量力而行。在能承受的範圍內,給娃最好的教育無可厚非,但是學習畢竟要靠娃自己的,我個人是不提倡為了孩子的教育不顧一切,然後自己一點沒有生活質量,去吃土!

吃土,會有負面效應 ...

花友@oliver2011(兒子8歲)

我倒沒有吃土,也不願吃土。

孩子的學業教育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不顧經濟條件硬上而生活上捉襟見肘,不可能不引起家庭矛盾和過度焦慮,無行中給孩子和自己更大的壓力。這引發的負面效應遠遠大於花錢給孩子的帶來的正向效應。

培養孩子清楚自己的所處的生活環境,正確接受自己的和家庭的經濟狀況,在父母能夠提供的教育資源下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不攀比,不自卑,積極向上,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吃土,還是不吃,這是個選擇問題

就讓我們以下面這位花友的評論結尾吧:

花友@桐媽2015(女兒4歲)

物資匱乏的年代,父母們的育兒壓力反而那麼大,也沒那麼焦慮。物資富裕、資源滿天飛的時代,更容易讓家長們眼花繚亂,難以割捨自己的選擇。

原來,有的選比沒的選更難。選項多的話,不少家長都希望能多選,甚至會願意放棄自己的選項來增多孩子的選項。

人想要得到的越多,感覺越累。想清楚自己和孩子真正需要和能勝任的東西,尤其重要。這個思考與堅持,需要智慧和毅力。

尊重自己的內心,不為他人或其他各種聲音干擾,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很難,但我覺得如果能做到,就是媽媽和孩子的福氣。

給生活做減法,因為我們和孩子都沒辦法各個方面閃光。重要的是,我們和孩子在意的地方一直亮。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歡迎投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花生網 的精彩文章:

掌握Sight Words「高頻詞」,才是提升英語閱讀能力的關鍵

TAG:小花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