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對比:失去朋友還是失去親人
朋友的去世是大多數人在人生某個階段都要多次面臨的,但是這種悲傷大都不會被你的老闆、你的醫生或其他人當一回事。
所謂的「悲傷階級(hierarchy of grief)」是被用來判定一個人對不同對象的哀悼程度,它將家庭成員置於首位。密友的死亡會讓人感覺被邊緣化,「悲傷階級「將其描述為一種被剝奪權利的悲傷。
我們發現,失去親密的朋友對一個人來說並不是微不足道的,而會在4年內對這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幸福感造成嚴重影響。在一項研究中,我們分析了樣本為2.6萬多人的澳大利亞家庭的調查數據,在這些樣本中,超過9500人經歷過好友的死亡。
研究表明,我們需要更慎重的對待好朋友的死亡,並改變我們對身邊喪親朋友的支持方式。朋友在某種程度上是心理意義上的至親,也就是說,你和朋友的關係或許比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更緊密。
因此當一個朋友去世時,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壓力可能會和失去親人一樣糟糕。分析表明,如果你不參加社交活動並回歸生活,那麼朋友的去世的痛楚會比喪親之痛更加強烈。
當你的社交圈縮小時,你對悲傷的承受能力就會降低,因為你喪失了一個重要的情感支撐,儘管這來源於你的社交網路。還有據說這種悲傷和失落會在幾年內慢慢改善,但這種說法也值得商榷。
現代社會,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不能被忽略。精神病專家和僱主們應當注意到失去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並為此提供適當的服務和幫助。
「失去親人和失去朋友而接受的心理輔導應當是不一樣的。「我們開始接受這樣的觀點,並做出改變。應該認識到,親密的朋友可以被當作是心理上的親人。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reagonnn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為得到一份工作,澳少年黑入蘋果伺服器
※無聊圖大吐槽-20190530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