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科技巨頭的鐵王座,能從BAT變成HAT嗎?

中國科技巨頭的鐵王座,能從BAT變成HAT嗎?

本文作者:李振梁

中國科技巨頭的鐵王座,能從BAT變成HAT嗎?

過往相對低調的華為近期頻繁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危難之際海思拿出晶元備胎計劃,以及華為自研操作系統,甚至任正非多次接受採訪,都讓大眾前所未有地關注華為這家公司。而美國禁令和華為的沉著應對,讓大家更多地注意到華為技術儲備之強,其營收利潤之高也足以與騰訊、阿里相提並論。

長期以來,在中國說起科技巨頭,就是BAT,但隨著百度近年來在營收、市值、影響力等方面掉隊,華為則被認為是足以取而代之的選項,大家開始討論起HAT的可能性。所以也就有了「BAT已經過時,應該改為HAT」的討論。


HAT為什麼比BAT更合理?

行業一度認為位元組跳動會是取代百度佔據BAT中B的位置,但為什麼HAT的說法更合理?

我們不妨從幾個維度對比下華為和阿里、騰訊、百度的實力。(四家企業財年起止日期不同,統一採用同一自然年的數據進行對比)

首先,從營收上看,2018年華為全年營收7212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1個阿里,2.3個騰訊,7個百度。

中國科技巨頭的鐵王座,能從BAT變成HAT嗎?

如果從2018年利潤層面對比,華為拿下593億元,不及阿里、騰訊,卻也超過兩者的四分之三,大約相當於0.77個阿里或騰訊。但卻相當於2.1個百度。

中國科技巨頭的鐵王座,能從BAT變成HAT嗎?

而市值上來看,截至5月30日美/港股收盤,阿里市值3916.01億美元,騰訊市值3935.71億美元,百度市值391.39億美元。

華為沒有上市,也沒有公允的估值。一方面,華為未公布每項業務的具體毛利率,另一方面,美國禁令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很難進行嚴格的計算,我們選擇取同業公司的市盈率大致估算一下。

華為的主營業務是電信設備(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和終端產品(消費者業務),電信設備可對標思科,終端產品對標蘋果。思科當前靜態市盈率為17.5,蘋果靜態市盈率為14.35。兩者折中按15.925來計算華為市盈率,華為估值為1368.4億美元(9443.5億元人民幣)。

當然,華為無意上市,這只是一種非常粗糙的演算法,僅供參考。以此計算,華為相當於0.35個阿里或騰訊,但卻相當於3.5個百度。

中國科技巨頭的鐵王座,能從BAT變成HAT嗎?

華為的估值雖然跟阿里、騰訊的市值相差不少,但在中國科技/互聯網巨頭當中,已經沒有任何一家比華為更接近阿里、騰訊。

在阿里、騰訊之外,國內已上市的市值最高的科技/互聯網巨頭是美團,市值為439.54億美元。根據胡潤發布的數據,滴滴估值約為435億美金(3000億人民幣),頭條估值約為725億美元(5000億人民幣),均不及華為。

從行業地位來看,華為是第一大電信設備廠商和第三大手機廠商(以終端產品營收計)。華為在電信設備市場從2017年起位居全球第一,根據Dell"Oro Group數據,2018年華為佔據該市場28%的份額,第二名不足兩成份額,華為地位非常穩固。手機業務,華為在出貨量上已經超過了蘋果位居第二,並有望在未來兩年內追趕上三星。

這與阿里、騰訊在行業內的地位相似。阿里是最賺錢的電商公司,與亞馬遜並列電商領域市值前二,在雲計算市場位居全球Top 3。騰訊是最大的遊戲公司,與Facebook並列社交領域市值前二。BAT與美國同領域巨頭相比,截至5月30日美/港股收盤,亞馬遜市值是阿里的2.3倍,Facebook相當於騰訊的1.3倍。而谷歌市值則相當於20個百度。

綜合以上方面衡量,HAT並列確實比BAT有明顯更多的合理性。

「HAT」說法能流行嗎?

儘管如此,「HAT」的說法還是有明顯的不妥之處,即華為並非互聯網公司。

BAT在很大程度上是戰略、業務層面的競爭對手,而華為和騰訊、阿里並不存在這種關係。在手機行業,華為的競爭對手是蘋果、三星、小米、OV,國內常以華米OV並論。在電信設備上,華為的競爭對手則是愛立信、諾基亞、思科、中興。

這也是為什麼HAT雖然看似有其合理性,但卻並不流行的原因。

之所以有HAT代替BAT的言論,一方面是科技、互聯網行業對百度的失望情緒進一步加重。

自百度錯失移動端的機遇,逐漸與阿里、騰訊全方位拉開差距,BAT的說法就不斷遭受質疑。與此同時,頭條系的崛起也在蠶食原本屬於百度的地盤,兩者在搜索、短視頻、信息流等多個領域直接競爭。

陸奇的到來一度讓人對百度重生希望,他擔任百度COO期間,這家公司市值一度逼近千億美元。但僅僅486天後陸奇就離開百度,此後該公司股價一直處於下行趨勢。

今年一季報雪上加霜,百度上市後首次虧損,財報發布同時還宣布百度高級副總裁、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離職,雙重炸彈一夜炸飛89億美金市值。

截至目前,百度市值跌到400億美元以下,陸奇出走一年後已經腰斬。這讓「BAT過時」的聲音再次浮起。

百度不僅跟阿里騰訊拉開很大差距,也被行業新秀反超,位元組跳動、滴滴、美團市值或估值均高於百度。

另一方面,華為與阿里、騰訊的主營業務雖然並不相干,但與後者的交集也在增多。比如,三家公司都重金投入雲計算,在這個市場進行PK。同時,三家公司也都越來越重視技術,在AI、物聯網等方面存在競爭。阿里甚至還進軍AI晶元,與華為同台PK。

此外,BAT在很長時期內都被認為是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越來越多的人希望HAT取而代之,也有呼聲認為華為比百度更能代表中國企業。

業務上彼此的滲透,以及百度的掉隊,讓HAT代替BAT的呼聲響起,但這並不意味著HAT就能流行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iPod touch又回來了,但活下去的理由不是情懷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