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太平宰相晏殊:誠信可贏天下,真實方得始終

太平宰相晏殊:誠信可贏天下,真實方得始終

晏殊在《解厄學》中說道:

厄者,人之本也。

人無賤者,惟自棄也;大智無詐,順乎天也。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現象,人不應該自暴自棄、自卑自賤,所謂的順乎天命、得到上天眷顧,不外乎「真誠無欺」四個字而已。

01

晏殊出生於北宋初年,晏家原本也是頗為富貴的書香門第,但是由於連年戰亂,家道早已敗落。

晏殊聰明好學,剛滿5歲,便會詩文創作,被鄉里稱為「神童」。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年僅14歲的晏殊,被推舉參加殿試。

若是一舉高中,他不但能夠以少年之姿登臨朝堂,還會成為整個家族振興的希望。

但是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在考場上,正當眾位學子奮筆疾書的時候,晏殊卻突然站起身來,對皇帝說道:

臣曾經做過這篇賦,不敢隱瞞,請陛下換道題考我吧。

原來,這道考題是晏殊之前的習作,曾受過名師的指點,已經不能算作自己的才華了。

眾人一陣驚愕和疑惑,魚躍龍門,難道這個少年不知道這個機會對於一個平民子弟來說是多麼難能可貴嗎?

但是,能上殿考試,且有如此堅毅的發聲,顯然他不是一個「傻小子」。

於是,在驚訝之後,大家心中更多了幾分讚賞和感動。

宋真宗更是當場命題,在晏殊出色地完成答卷之後,不僅封他為秘書省正字(刊校典籍的官職),還派他去秘閣(宮廷藏書之處)讀書,當做未來的宰相培養。

李開復在《世界因你不同》中寫道:

一個人的可貴,在於他是一個誠信和負責的人。

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品質,不但會喪失很多寶貴的機會,也會讓周圍的人接二連三的失望。

而這樣的人,自己不但會喪失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礎,也會讓他人處於失信的陰霾當中。

人無論身處何等境遇,都不應該忘卻誠實的品性,因為越是光明正大,越是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02

乾興元年(1022),年僅12歲的宋仁宗繼位。

因為皇帝年幼,太后主政,很多朝臣都跑去巴結太后,當時身為諫議大夫的晏殊不但無動於衷,而且屢屢有「直言犯上」之舉。

太后欲任親信張耆為樞密使,晏殊上疏極力反對,「忤太后旨而不懼」。

如此種種,太后受到掣肘,對於朝政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晏殊而言,被當權者視為眼中釘,他的日子愈發難過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後晏殊被小人陷害,遭受貶謫。

但是縱使飽受磨難,晏殊依然不改其剛直不阿的本性。

後來起複入朝,他又因直言太后「違禮」的行為,被太后記恨,二次遭貶。

當時有好友勸他,讓他不要硬著頭皮和太后做對。

意思是讓晏殊也學著撒撒謊、騙騙人,說不定還能加官進爵。

可晏殊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個:

既然我身為諫議大夫,為朝廷諫言獻策就是我的職責,如果因為一點困難,就選擇欺上瞞下,無所作為,那不如辭官還鄉算了。

其實,騙人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難的是你永遠無法做到欺騙自己的內心。

後來仁宗皇帝親政,晏殊因其正直的品格,備受信任,直至官居太宰,位極人臣。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

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這是荀子《不苟》中的一句著名的論斷——乾乾淨淨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是為人君子的重要準則。

一個人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不欺騙別人,更不要欺騙自己,這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03

林清玄說過:

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

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積累,而是來自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真誠。

晏殊歷任禮部、工部、刑部、戶部、兵部尚書,拜過樞密使,官至宰輔。

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皆為其學生;韓琦、富弼、歐陽修也都受過他的栽培,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就連仁宗皇帝和其也是亦師亦友,可謂權傾一時。

這樣的身份和地位若是放到一般人身上,恐怕早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可晏殊一生至誠務實,即便後來貴不可言,對家人的要求也是實事求是,從不弄虛作假。

他的8個兒子完全憑藉著自己的本事謀生,沒有一個仕途顯貴。

黃庭堅曾在《小山詞序》中提及晏殊的第七個兒子晏幾道,說其有「四痴」:

仕途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

論文自有體,而不肯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痴也;

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這裡的痴,是對晏幾道人格的高度讚揚:他不貪名圖利,即使窮困潦倒,被人欺騙,依然保持著光明磊落的秉性。

史書上對晏幾道的記載除了「文章翰墨,自立規模」八個字,還留下了「忠厚耿直,謹守父風」的評語。

晏殊在歷史上被冠以「太平宰相」、「富貴閑人」的雅號,在物質上他沒有給後人留下多少富貴,但是在精神上他卻為後世子孫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不與秦檜同流合污的晏敦復,誓死守邊的忠臣晏桂山,以身殉國的抗倭英雄晏銳……

從北宋到大明,煌煌數百年的時光,晏氏一族名家輩出,無一不是至誠至信之輩。

窮死不要撒謊,難死不要騙人;乾乾淨淨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那個14歲登上天子堂的少年,一路走來,用他的一生向世人證明了一個最樸實無華的道理:

誠信可贏天下,真實方得始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陳來:《周易》的哲學才是中國文明自己的哲學之根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