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手織夏布,日日有香

手織夏布,日日有香

小滿已過,天氣愈加悶熱,衣服開始不自覺的往身上粘,人們一直都在尋求更為透氣更為舒適同時也更為美麗的面料,用來體面度過如約而至的夏天。千年之前,古人就將這種願望寄托在了一種叫做「夏布」的材料上,它的手工工藝可以使它的績線精細,手感柔軟,但卻「內含筋骨」,就算夏布濕了也不會貼在身上,它會保持自己的輪廓,有汗不粘身的效果。

第一次見到夏布,是在景德鎮三寶蓬藝術中心,這裡正在進行一場以「百年成『績』」為主題的夏布服飾收藏品展,這也是國內第一次以夏布為主題的服飾藏品展,我們第一次零距離的觸摸到了夏布,果真如詩歌中所云「質如輕雲色如銀」,讓人流連忘返。

夏布是以苧麻為原料,手工績麻成線再織造而成的面料。破麻成縷、接紗成線,謂之「績」,「績」是將麻的長纖維通過手工一根根績線再用以織布,是數千年前人類和大自然的偉大合作。

被稱為紡織界「活化石」的夏布歷史非常悠久。白話文出現以前,夏布被稱為苧布、白紵(紵),各個朝代的詩歌裡面都有對白苧面料的描述,詩經有云「東門之池,可以漚紵」;梅聖俞在禮部貢院考校時和歐公《春雪詩》云:「有夢皆蝴蝶,逢袍只苧麻」。

歷史上輕薄如絲的高檔苧麻面料,價格堪比絲綢,傳言兩匹絲綢方可換一匹高檔的夏布。古時江西、四川、湖南等地都是夏布的產地,唐、宋時期的江西夏布更是被選為貢品,以作服飾的上乘面料。清代至民國時期日本和朝鮮就大量進口中國的夏布,其細而光潔,柔軟舒適,可製成和服、韓服、單衣、巾帛等各類物件。

雖然這種手工織物更天然,更涼爽,但民國之後隨著工業紡織佔據了市場,夏布便逐漸失去了一席之地。

出身於夏布之鄉的四把刀,為夏布的延續與傳承成了名副其實的夏布收藏者,他和他的閑雲夏布工作室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他說:「夏布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文化斷層,如果大家無所作為,可能用不了十年,夏布就要從我們的文化與生活當中消失了,就如那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但是最終滅絕了的生命。」

雖然過程及其漫長,但我們還是想要從一點點小事開始,用耐心和熱愛,了解夏布,研究夏布。

「傳統是最好的時尚,使用是最好的傳承。」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時,我們聯合閑雲夏布工作室,推出了這款端午節伴手禮——植物染手工夏布掛香包,傳遞這華夏民族最古老的手織物,尋回清香千年的端午記憶。

香包內的填充物為李時珍故里蘄州的上乘艾草,外層面料為最天然健康的純手工紗夏布,一共有黑頭草(黑色)、苧麻本色(米色)、水馬桑(灰色)、板藍根(藍色)四種顏色,除米色為苧麻原色外,其他三色全部採用植物染色。夏布面料清爽挺廓,香囊筋骨硬朗,艾草的清香徐徐而來,讓人精神氣爽。不但可以驅蚊蟲、凈空氣,同時也是獨特的小裝飾。

拿在手中,手工走線封口,黃麻繩提手的夏布香包讓人不禁想起了小時候那些消失的童年,每年端午,衚衕里的鄰居們都要圍在一起包粽子,縫荷包,那時候只知道小朋友們聚在一起比誰的荷包更好看,如今才明白,那些都是包含著心意和祝福的手作品。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用蘊藏著傳統夏布技藝的香囊,送一份「端午安康」的美好祝願吧。

一鍵下單「植物染手工夏布掛香包

(注意:灰色已售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