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鋼建:大衛王是周武王,以色列人源於川蜀

杜鋼建:大衛王是周武王,以色列人源於川蜀

大衛王是西周西伯武王,祖先源於大湘西地區

杜鋼建

我在大同思想網上專門發表過文章「希臘人和希伯來人都源於中國」,論述以色列人的祖先源於大湘西地區。2013年6月26日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先生在湖南大學法學院模擬法庭進行了一場關於「以色列科技、文化和教育的簡介」的講座。我當時作為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主持講座。期間我告訴馬騰先生到湖南開講座意義重大。以色列人的祖先是源於大湘西地區的后稷,大衛王是西周的周武王。我作為張家界歷史文化研究會的名譽會長和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於2017年在張家界組織了「張家界文化與西周歷史」研討會。我在會議上演講的主題是「聖經人物與西周歷史」。大衛王是我在《聖經人物與中國歷史》一書中重點論述的人物之一。《聖經》中所記載的大衛王是何許人?大衛王就是西周國西伯中推翻商朝政權的周武王。

一、大衛王和周武王的名字均為「發」

大衛王是周武王,繼承了西周國的西伯王位。早在大衛王即周武王以前,西周國的西伯國王同時也是埃及法老,統治西土的諸多地方。周武王即大衛王的法老名稱如同歷史上的多位法老一樣,不忘西土人的祖先源於大湘西地區。

自古以來,西周古國的王族姬周或周氏一直是埃及主要王朝中的王族,也是以色列歷史上的主要王族。為了不忘西土周氏和其他西伯人來自東方大湘西地區的祖源,王室內部有嚴格的祖法規定,取名時一定要有蜀名。所謂蜀名就是紀念祖先源於蜀地,大家是從蜀地遷徙到西土的。以色列和埃及法老王室取名的祖法規定是從允格即雅各先祖時期開始的。《聖經》中記載的以色列十二部族源於大湘西地區的允格十二子的後裔。

在埃及王族的法老五大名字中蜀名不可缺少。大衛王的名字中也有蜀名。埃及法老的五大名字分別是蜀名、納西地母名、金蜀名、王名和乳名。一般歷史書將前三個名字分別稱為荷魯斯名、納比提名和金荷魯斯名。實際上,埃及法老的前三個名字是按照祖先從大西南地區的蜀地遷徙到雲南和川藏一帶的納西地母地區,再到古金州國(今中印邊境地區)的順序取名的。古人通過印度地區到達波斯灣和紅海地區落戶。西周曆代西伯亦即埃及法老的取名基本上是按照這一祖法習慣取名的。大衛王即周武王的取名也不另外。

大衛王的名字為Pa-djuat-kha-en-nuit。在大衛王的名字中,第一個名字是蜀名Pa,也就是一般史家所知周武王的名字 「發」。《史記》記載:「明年,西伯崩,太子發立,是為武王。」司馬遷雖然按照當時史家的一般說法記載武王發為太子,但是內心深處是不認可武王發為太子的。司馬遷同時記載:「九年,武王上祭於畢。東觀兵,至於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

司馬遷為什麼說武王「自稱太子發」?因為大家都知道周文王的長子是被紂王殺害的伯邑考。長子伯邑考為太子的王室內部規定應該為大家所共識。周文王死後,武王伐紂是藉助文王的權威進行的。武王車載文王木主,「自稱太子發」,司馬遷採用的這種特殊表述著實為後人考證該段歷史留下廣闊的思考空間。所謂「自稱太子發」表明周文王生前沒有指定武王為太子。所謂「自稱太子發」還有可能是武王不僅自稱太子,而且自稱發。「發」這一法老的蜀名也許本來不是武王的,而是伯邑考或者其他人的。

關於武王自稱太子發的問題,還涉及內外稱呼的問題。《尚書》中《武成》記載,武王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正於商。」正義曰:自稱「有道」者,聖人至公,為民除害,以紂無道,言己有道,所以告神求助,不得飾以謙辭也。稱「曾孫」者,《曲禮》說諸侯自稱之辭云:「臨祭祀,內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孫某侯某。」哀二年《左傳》蒯聵禱祖亦自稱曾孫,皆是言己承藉上祖奠享之意。武王自稱「有道曾孫周王發」或者「太子發」,從內外別稱看,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不管怎樣,大衛王即周武王的蜀名已經被歷史著作廣泛確認為「發」。

這裡之所以強調武王自稱太子發的問題,是有緣由的。其實武王不是文王的兒子。武王是文王的女婿。武王稱文王為父,文王稱武王為兒,是基於文王將女兒嫁給了武王。

大衛王即周武王的蜀名名字為Pa即發,可能源於大湘西地區古代諸多民族特別是白族對國王或酋長的稱呼即法老。Pa的埃及語發音原型是per-aa。古代大湘西地區法老一詞的發音在《聖經》中為Pharao。Pharao也是埃及國王的普遍稱呼。法老一詞表明埃及和以色列王室即西周王室沒有忘記其祖先源於大湘西地區。如今在大湘西地區的一些民族特別是白族中,長老領袖或酋長依然可以稱為法老。

法老在商朝的憲法地位是公爵。埃及在商朝時期被授為公爵國。埃及法老也是大公。大公最初的意思即公爵,相當於三公地位。埃及法老被中國商朝封為公爵的法老中,有的是西周國的公爵。西周國在不同時期的地位有所不同。有的時候是伯爵國,有的時候是公爵國。西伯中有的人物上升為公爵。大公就是法老。在西周歷史上的后稷是帝王級法老,不窋以後,公劉是公爵法老,公非、公祖等均為公爵法老。在商朝周國歷史上,並非所有周王稱公,有的稱伯。《尚書》正義曰:《本紀》雲,公劉之後有公非、公祖之類,知「公」是爵。殷時未諱,故稱劉名。先公多矣,獨三人稱「公」,當時之意耳。公爵在埃及語法老名字的譯文中為阿蒙或阿門或阿孟,如西阿蒙、阿門-內斯巴內布傑德、阿孟內摩佩特等。

二、大衛王和周武王均看重「啟明星」

大衛王和周武王的納西地母名字與星座有關。大衛王的星座名稱是djuat星。顯然,大衛王的星座名稱與啟明星有關。在不同時期的啟明星可以指許多不同的星星。西方金星通常可以認為是西周曆代西伯看重的星座。djuat星應該屬於給西周西伯帶來福氣的星座。

大衛王即周武王對上帝的啟示和星座的信息是非常相信的。周武王曾經夢見上帝告訴他給兒子取名要重視參星的作用。周武王的兒子唐叔在母親肚裡還沒有出生期間,武王夢見上帝告訴自己:「余名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之參。」上帝說該子名虞,上帝將會把唐國交給他,虞的星座是參星。於是出生後,名之曰虞。武王死後,成王滅唐,而封叔虞。唐有晉水,後來叔虞子燮為晉侯。故晉人認為參為晉星。參星是天狼星座腰帶三星。周武王夢見上帝為兒子取名的故事與《聖經》中上帝的諸多啟示極為相似。參星是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的星座。那麼,大衛王即周武王的星座為哪個星座?這是值得學術界認真研究的課題。

帝嚳的兒子實沈所遷大夏的對應星座即為參星。《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台駘為祟。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這裡的台駘也是以色列的祖先有駘氏家族的。

大衛王即周武王出兵滅商前高度重視天文星象的信息。東漢桓譚《新論》曰:「維四月,太子發上祭於畢下,至孟津之上。此武王已畢三年之喪,欲卒父業。升舟而得魚,則地應也。奄祭降烏,天應也。二年,聞紂殺比干、囚箕子,太師、少師抱樂器奔周。甲子,日月若連璧,五星若連珠。昧爽,武王朝至於南郊牧野,從天以討紂,故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甲子日月連璧、五星連珠的星象是非常特殊的星象。對於周武王來說,此星象正是攻擊紂王的大好時機。

武王伐殷要祭拜畢星。《史記》記載:「九年,武王上祭於畢。」畢是天星之名。畢星主兵,故師出而祭畢星。《尚書》武成篇云:「我文考文王,誕膺天命,以撫方夏,惟九年,大統未集。」《太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太誓篇》云:「惟十有三年春,大會於孟津。」除了畢星以外,周武王伐殷的具體時間還要根據天黿星象做出決策。

武王伐殷的星象可以分為幾個層面。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西周西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黃帝姬氏出自天黿。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星。顓頊所建曆法,帝嚳受之。曆法建木天黿為周國皇妣大姜之侄陵之後,逄公之所憑神。武王伐殷的星象中歲之所在,正好是有周之分野,月之所在,恰逢辰馬農祥,表明西周太祖后稷所經緯的範圍。武王欲合此五位三所而用之。從天文圖看,自鶉火及天駟七列。南北之揆七同。數合聲和,然後可同。此為武王伐殷的利好天象。

周詩有《支》曰:「天之所支,不可壞也。其所壞,亦不可支也。」此詩為武王克殷時所作。此為飫歌,名之曰『支』。所謂飫歌,禮之立成者為飫,歌乃昭明大節而已。此歌警告後人要服從天命。天所成之,不可壞之;天所毀之,不可助之。教民警戒,順應天道。重視星象所反應的天道信息的變化,這是大衛王和周武王的共同特徵。

三、大衛王和周武王均為「西伯」

大衛王的名字中表明,大衛王是西伯的繼承人。在埃及象形文字中,djuat星的發音是西伯Seba。Seba在希伯來語中為sheba。

周武王繼承西伯的王位,起初也應該是西伯爵位。《周本紀》曰:「明年,西伯崩,太子發立,是為武王。」武王是在文王死後稱王的。古周國到武王時期開始統一世界,成為當時世界聯合國的宗主國。大衛王也是以色列聯合王國的國王並且東征西伐統一世界。

古周的國名源於周伯星。周伯星曾經是有利於西周西伯的啟明星。在大衛王即周武王時期,給西周西伯可以帶來福報的星座可以是金星,也可以是周伯星。具體要看大衛王即周武王自己的認可以及西周巫師天文學家的判斷。

大衛王即周武王的星座與西周西伯的星座應該是一致的,因為大衛王即周武王要統一天下,應當以祖先的星座為標準進行預測占卜。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指出,西周先祖后稷等是從大湘西地區走出去的。后稷的母親姜原在洞庭湖附近生后稷,后稷起先在今湖南益陽澧水平原一帶從事農業耕種。周文王和周武王均在今張家界崇山地區的熊館大學拜鬻子為師,培養推翻商朝政權的軍政人才。因此,大衛王即周武王的祖先星座應該是大湘西地區包括荊楚地區對應星座的周伯星。《晉書·天文志中》記載:「瑞星:二曰周伯星。黃色煌煌然,所見之國大昌。」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一:「景德三年,有巨星見於天氐之西,光芒如金圓,無有識者。春官正周克明言:『按《天文錄》, 荊州占其星,名周伯。語曰:其色金黃,其光煌煌,所見之國,大平而昌。』」《宋史·天文志五》記載:「客星有五……周伯,大而黃,煌煌然,所見之國,兵喪,饑饉,民庶流亡。」陳繼儒《偃曝談餘》卷上引明桑悅《客星亭記》:「客星有曰周伯……凡有所犯,無不菑凶。」周武王伐紂時關注的星象信息應該包括周伯星的信息。

周伯或西伯與以色列的歷史淵源決定大衛王和周武王都是周伯或西伯的繼承者。從大衛王和周武王都是均為「西伯」的繼承者來看,二者作為士師時代結束後的同時代人物應該是同一人物。

四、大衛王和周武王均與酒神杜伯有關

大衛名字中的Seba西伯在希伯來語中為sheba。希伯來語sheba一詞也與酒有關,可以表示喝酒、醉酒等。西方學者往往不明白為什麼西伯Seba或sheba一詞會與酒有關。西方學者推測西伯與酒神狄奧尼索斯或者酒神巴克斯有關。這些推測和判斷都是正確的。但是,只有認識杜伯與西伯的關係,才能知道為什麼西伯與酒神有關。

酒神狄奧尼索斯或者酒神巴克斯都是酒神杜伯。在一些方言中,「伯」也發音巴克斯,即酒伯。酒伯負責酒官事務。西周包括埃及的酒伯就是西周的杜伯。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發音由「杜」音而來。Dion音變為Dium,Dium音變為Dhu,反之,亦然。杜的發音在有的方言中發音狄,如迪多斯Didos在阿拉伯語中音變也為Dudaniyya。上古杜的發音也接近今音「左」。因此,有的翻譯著作也將杜Dhu翻譯成左。《世本》雲,儀狄造酒,夏禹之臣,又雲杜康造酒。儀狄造酒即司儀狄造酒,也是司儀杜造酒。酒神杜伯為西伯時,西伯Seba或sheba就具有與喝酒、醉酒、酗酒、酒神、酒徒等詞義相似的意思。

武王繼承西伯王位後,一直高度重視酒官這一職務,甚至在戰場上都不忘敬酒的作用。史書記載,武王伐紂第二天,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劍以衛武王。既入,立於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集解】:周禮曰:「司烜氏以鑒取明水於月。」鄭玄曰:「鑒,鏡屬也。取月之水,欲得陰陽之絜氣。陳明水以為玄酒。」向神明奉玄酒。根據周禮的規定,朝廷諸多事項都離不開用酒。故周公作《酒誥》以警示諸人規範用酒。酒文化成為西周以來延綿不斷的中華產品文化的一大亮點。世界酒文化的源頭在大湘西地區的酉水流域。黃帝時期的酒官杜康在酉水流域造酒後形成杜伯制度延續不斷。大衛王即周武王是西周杜伯的後裔和傳人。

五、大衛王和周武王均為「太誓」

從大衛和武王的詞義看,二者都有宣誓、太誓、大誓之意。大衛的希伯來語:?????? ;英語:David;阿拉伯語發音Dawud。大衛的古音通大武。大衛和大武均有通過宣誓大動干戈成就偉業的含義。

大衛作為以色列聯合王國的國王是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宣誓活動成就王業的。大衛也譯為戴維或戴衛davy,有宣誓書的意思。根據《英漢大詞典》「Davy?」條:「affidavit宣誓書。」

武王伐紂前後舉行《牧誓》和《太誓》。《太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太誓》篇云:「惟十有三年春,大會於孟津。」武王通過舉行太誓向天下表明伐殷的決心,武王戰勝商王后又舉行太誓儀式,表明偃武修文的決心。《尚書·武成》記載:「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呂氏春秋》記載:「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矢,示天下不用兵。」《屍子》記載:「武王已戰之後,三革不累,五刃不〈石玄〉,牛馬放之歷山,終身弗乘也。」經過武王在各地的征伐,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

武王為了表示大功告成,舉行重大儀式燔柴郊天,望祀山川,先祖後郊,自近始。《武成》記載:「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於徵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丁未,祀於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武王伐紂之年周正月辛卯朔,其二日是壬辰。正月三日發鎬京始東行。三月二十八日戊午渡河。《泰誓》序雲「一月戊午,師渡孟津」,《泰誓》中篇雲「惟戊午,王次於河朔」。二月辛酉朔,甲子殺紂,《牧誓》雲「時甲子昧爽,乃誓」。其年閏二月庚寅朔,三月庚申朔,四月己丑朔。四月三日,月始生明,其日當是辛卯。四月十九日丁未,祀於周廟。二十二日庚戌,柴望。《尚書》疏曰:「正月始往伐,四月告成功,史敘其事,見其功成之次也。」武王從開始發兵征伐,到大功告成,非常重視舉行宣誓儀式。大衛即大武均有太誓即大誓的意思。

五、大衛王和周武王的祖先均為「后稷」

周武王的家譜、大衛王的家譜和以色列諸王的譜系都可以追溯到大湘西地區帝嚳的兒子后稷以及后稷的母親姜原。

大衛王家譜譜系與以色列諸王譜系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在大衛家譜中出現諸多以色列人的領袖。這些著名領袖有:猶大(書亞)——法勒斯(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亞米拿達(阿門-內斯巴內布傑德)——拿順(內姆尼蘇)——撒門(西阿蒙即西伯)——波阿斯(老奧索康)——俄備得即俄別以東(阿孟內摩佩特)——大衛(示巴尼即西伯人)。

大衛王家族的譜系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黃帝朝一共有十代黃帝。第一代黃帝距今有大約7000多年。《聖經》所記載的亞當和夏娃距今約7000年。此前的人類歷史包括有巢氏、燧人氏和伏羲朝等歷史事件和人物,只有中國文獻有記載。西方文獻所記載的歷史都在7000年以內。根據《聖經》記載,黃帝時期的人物譜系是亞當——賽特——以挪士——該南——瑪勒利——雅列——以諾Enoch(即胡曹,亦即《古蘭經》中的易德立斯)。胡曹是黃帝時期的大臣,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的胡曹被翻譯成阿拉伯文和其他源於東土方言的西土文字後就成為以諾或易德立斯Utarids。上帝在《古蘭經》xIx57-58中說易德立斯是由他提拔到「崇高的地位」。易德立斯是第一位縫製衣服和使用針的人。胡曹(易德立斯)也是中國胡氏和曹氏的祖先。

從父子相連的譜系看,《聖經》關於大衛家族的譜系有許多遺漏。從亞伯拉罕到大衛的譜系在《聖經》記載中只有約15世。如果按照平均1世30年計算,約有450年。大衛是商朝末期人物,而亞伯拉罕是夏朝的早期人物。從亞伯拉罕算起的大衛譜系是: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即雅各——猶大——法勒斯——希斯侖——蘭——亞米拿達——拿順(猶大人首領)——撒門——波阿斯——俄備得——耶西——大衛。這裡大衛家族的譜系明顯有許多遺漏。

根據《聖經》記載,從亞伯拉罕到出埃及約430年。從出埃及到大衛築聖殿約480年。從亞伯拉罕到大衛應該有約910年。在人物家族譜系看,還缺少約460年的人物歷史,大約缺15世人物。根據古阿拉伯歷史學家馬蘇第《黃金草原》記載,從亞伯拉罕到出埃及約565年。從出埃及到大衛築聖殿約656年。從亞伯拉罕到大衛應該有約1221年。如果按照平均1世30年計算,1221年應該有約40世。可見《聖經》關於大衛家族的譜系所遺漏人物很多。

大衛家譜譜系表明大衛是以色列即雅各的後裔。雅各也是源於大湘西地區的允格的後裔。允格十二子的後裔成為以色列十二部族。亞伯拉罕Abraham生以撒Isaac。以撒的兒子是以掃Esau和以色列Israel。以色列的兒子是流便Reuben,西緬Simeon,利未Levi,猶大Judah,以薩迦Issachar,西布倫Zebulun,但Dan,約瑟Joseph,便雅憫Benjamin,拿弗他利Naphtali,迦得Gad,亞設Asher。以色列即雅各的12子也是以色列12部族。

大衛家譜譜系表明大衛是源於大湘西地區的允格十二子後裔中猶大的後裔。猶大的兒婦她瑪Tamar給猶大生法勒斯Pharez和謝拉Zerah。猶大共有五個兒子。法勒斯的兒子是希斯侖Hezron,,哈母勒Hamul。希斯侖所生的兒子是耶拉篾Jerahmeel,蘭Ram,基路拜Chelubai。蘭生亞米拿達Amminadab。亞米拿達生拿順Nahshon。拿順作猶大人Judah的首領。拿順生撒門Salma。撒門生波阿斯Boaz。波阿斯生俄備得Obed。俄備得生耶西Jesse。耶西生長子以利押Eliab,次子亞比拿達Abinadab,三子示米亞Shimma(示米亞即沙瑪,見撒母耳上十六章九節),四子拿坦業Nethaneel,五子拉代Raddai,六子阿鮮Ozem,七子大衛David。大衛的姊妹是洗魯雅Zeruiah和亞比該Abigail。洗魯雅的兒子是亞比篩Abishai,約押Joab,亞撒黑Asahel,共三人。

關於以色列大衛王的世系,還可以從以色列諸王的譜系來考察。根據《聖經》記載,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之先,在以東地作王的有比珥Beor的兒子比拉Bela,其京城名叫亭哈巴Dinhabah。比拉死後,波斯拉Bozrah人謝拉Zerah的兒子約巴Jobab接續他作王。約巴死後,毯螅地Temanites的人戶珊Husham接續他作王。戶珊死後,比達Bedad的兒子哈達Hadad接續他作王。哈達在摩押地Moab殺敗米甸Midian人,其京城名叫亞未得Avith。哈達死後,瑪士利加人Masrekah桑拉Samlah接續他作王。桑拉死後,大河邊的利河伯Rehoboth人掃羅Shaul接續他作王。掃羅死後,亞革波Achbor的兒子巴勒哈南Baalhanan接續他作王。巴勒哈南死後,哈達Hadad接續他作王。其京城名叫巴伊Pai,其妻子名叫米希她別Mehetabel,是米薩合Mezahab的孫女,瑪特列Matred的女兒。哈達死後,以東人Edom的族長有亭納Timnah族長,亞勒瓦Aliah族長,耶帖Jetheth族長,亞何利巴瑪Aholibamah族長,以拉Elah族長,比嫩Pinon族長,基納斯族長,提幔族長,米比薩族長,瑪基疊族長,以蘭族長。這些人都是以東諸王。

在以色列諸王譜系中,有一些人物需要特別關注。在以色列歷史上,約書亞是一個重要人物。約書亞在摩西死後統治以色列達29年。從亞伯拉罕到約書亞的譜系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以法蓮——嫩——約書亞。在約書亞統治時期,以色列王約書亞率領8萬以色列人與阿馬利格人的國王示米大-本-胡拜爾之間發生戰爭。戰爭地點在邁迪安附近的埃拉特地區。戰爭結果是阿馬利格人的國王示米大-本-胡拜爾及其軍隊被消滅。關於約書亞統治期間以色列與阿馬利格人之間的戰爭還有相反的結果。在敘利亞拜貝勒加縣比珥的兒子巴蘭善於禱告。該地居民要求他祈禱將災約書亞。巴蘭於是慫恿阿馬利格人的國王下令用美女沖在前面。以色列軍人忙於搶美女,結果大約9萬人被消滅。

嫩的兒子約書亞死後,迦勒統治以色列。迦勒的家譜世系是猶大——法勒(佩雷斯)——耶孚尼——迦勒。根據《古蘭經》的說法,以色列人的領袖約書亞和耶孚尼是「上帝向他們恩賜」的兩個人。

以色列人作為西周的族群在早期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最後在大衛王的率領下推翻商朝政權,統一了世界。根據《士師記》記載,約書亞死後,古珊利薩田(庫珊-庫夫里)統治以色列達8年。古珊利薩田之後繼位的是猶大部族人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俄陀聶執政40年間,殺死了住在拜勒迦的摩亞人的暴君哥斯。俄陀聶之後,摩押的國王伊姬倫(阿吉隆)統治以色列。此後是以法蓮部族的以笏(阿胡德)統治以色列。根據馬蘇第的說法,他統治的第35那相當於創世後的第4000年。以笏(阿胡德)的兒子夏瑣統治以色列25年。夏瑣以後,迦南王耶賓奴役以色列20年。耶賓的女兒底波拉執政40年。繼迦南人統治以後,是米甸人統治以色列。米甸人俄立、西伯、具奴里亞、達里爾和賽爾塔先後統治以色列。後來,馬拿西部族的傑東率領以色列人推翻米甸人的統治。傑東及其兒子亞比米勒先後治理以色列。此後以色列統治者的統治時間依次如下:以法蓮部族的陀拉統治23年;馬拿西部族的睚珥統治22年;安曼國王統治18年;伯利恆的以比贊(拜吉松)統治7年;參孫統治18年;以倫統治10年;押頓統治8年;腓力斯丁人的國王統治40年;士師以利(以蘭)統治40年。以利以後是撒母耳執政。撒母耳以後是掃羅統治以色列。根據馬蘇第的統計,根據古阿拉伯歷史學家的統計,在摩西率領以色列後裔出埃及到掃羅統治時期大約有572年零3個月。

士師以利和撒母耳分別先後執政。撒母耳父子相連的家譜譜系是拿鶴——耶羅罕——撒母耳。先知撒母耳對以色列人說「上帝已派掃羅成為國王。」掃羅早期是皮革匠人。因此以色列人認為掃羅沒有獲得大量財富,難以勝任國王。但是先知說授權掃羅的標誌是約櫃。在過去十年中,約櫃被搶去巴比倫,只有掃羅能夠將約櫃搶回來。掃羅父子相連的家譜譜系是基士——掃羅。此後在掃羅統治期間,爆發了巴勒斯坦的柏柏爾人國王巨人歌利亞的入侵。大衛王因消滅巨人歌利亞立下戰功,逐漸成長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大衛王使用牧羊人的皮囊,內裝石頭箭鏃,用投石器發射,擊殺巨人歌利亞(札魯特)。《古蘭經》記載:「大衛殺死了歌利亞。」 大衛王的牧羊人囊中的石頭箭鏃由三塊尖頭石塊組成。此種石鏃用投石器發射出去的殺傷力很大。大衛王用此石鏃擊斃巨人歌利亞(札魯特)。歌利亞(札魯特)父子相傳的家譜譜系表明法里斯是歌利亞的高祖。法里斯——赫坦——迪巴爾——馬魯德——歌利亞。大衛在掃羅死後策劃率領西土人士和八國聯軍東征消滅商朝政權,實現了天下大同的世界格局。

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論述,以色列人的祖先駘國人是印歐人種。后稷的母親來自有駘氏。金天氏有裔子曰眛,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根據林寶《元和姓撰》,「允姓,允格之後。允格,金天氏之裔。」允姓出於允格。根據《路史》後紀七載,金天氏生倍伐和般。般生眛,眛生允格、台駘。駘國是台駘的封國。允格生陰戎,是允格之後以允為氏。允姓之戎源於湖湘地區,後來移居四川和青海河曲。夏鯀和夏禹為姒姓,允姓與姒姓同源。到夏朝時期,允姓與姒姓融為一族。大衛王屬於西周西伯的繼承人,是下埃及法老。埃及法老的王冠有三種。上埃及王冠為白色,下埃及王冠為紅色,上下埃及王冠為紅白結合。大衛王為下埃及喜克索斯法老的後裔,佩戴紅色王冠,屬於印歐人種中的赤狄。在大衛王時期,西周西伯的管轄地在埃及主要是下埃及範圍。

大衛王之前的諸王譜系雖然源於后稷,但是要系統和全面將二者的譜系一一對應連接起來,還需要收集資料,不斷充實,進一步深入研究。根據《尚書》、《左傳》、《史記》和各種族譜家譜等中國文獻的記載,周武王以前的先周諸王譜係為后稷棄——台璽——叔均——不窟——組紺——鞠陶——育——撫——撥——仕夏——含章——赫——乾——公劉——叔望——堃——璧方——慶節——皇仆——太素——差弗——紹穆——承啟——殷仲——懷德——景伯公父——毀隃——公非——至詳——尚貞——高圉——侯弁——亞圉——雩都——公叔祖——叔英——古公亶父——季歷——文王昌——武王發——成王誦。

由於先周的歷史事件大多發生在西土。中國歷史文獻中的信息有限,需要結合以色列、赫梯、敘利亞、巴比倫特別是埃及的考古資料去逐步豐富和完善有關家譜、族譜和諸王譜系的內容。

對於大衛王和周武王的家譜、族譜和諸王譜系中的歷史人物我會逐步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西方文明源於大湘西地區的歷史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同思想 的精彩文章:

龍西江:釋迦族源自古華夏族,佛教源自中國原始薩滿教

TAG:大同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