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實現自然遺產、雙遺產數量世界之冠

中國實現自然遺產、雙遺產數量世界之冠

中國日報5月31日電(記者 楊萬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中國是33年來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世界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兩項合計佔全球同類遺產總數的6.8%。

今年6月8號,將迎來我國第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副司長周志華介紹,自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世界遺產申報、保護、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目前,中國共有世界遺產53項,其中自然遺產1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以下簡稱雙遺產)、文化景觀遺產5項、文化遺產31項。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

據統計,僅2018年,各遺產地就為地方帶來直接旅遊收入143.75億元。成為對外展示窗口。2018年,遺產地接待境外遊客超過1246.2萬人次,佔全國入境遊客總人數的9.7%。

周志華說:「世界遺產是國外遊客更好地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中國發展道路的重要窗口。數據表明,遺產地的境外遊客比重遠遠高於其他非遺產自然保護地,充分顯示了世界遺產的國際影響力,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

同時,周志華表示33年來,我國各遺產地管理機構在管理、技術、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提供了重要支撐。目前,各遺產地管理機構共有管理人員超過1063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佔18%。20多處遺產地建立了執法隊伍,擁有執法人員1055人。遺產地普遍重視管理人員的在崗培訓和業務交流,累計安排人員參加國內外有關培訓1.9萬餘人次,增強了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據統計,各遺產地歷年科研總投入約2億元,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達到200多人,參與合作研究的國內科研院所或高校91個、國際合作機構7個,建立國內科研基地53個、國際科研基地3個。

據了解,目前我國共有12處遺產地與國外遺產地、國家公園等結成友好單位,開展務實合作。據統計,30多年來累計派出1000餘名技術人員赴國外學習交流,接待國外遺產地或國家公園人員來華交流學習420餘人次,接待國際專家1800餘人次。通過學習借鑒國外遺產管理的有益經驗,推動我國遺傳事業發展。

此外,我國還積極發揮了遺產大國國際作用。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研究與培訓中心在中國成立,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一個基於空間技術的世界遺產研究與培訓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在北京成立,這些中心既是中國承擔遺產大國責任的重要體現,又為我國在世界遺產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中國代表歐敏行表示,在當今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應對眾多發展問題上的巨大潛力不斷凸顯,因此中國設立和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歐敏行說:「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無論從數量和保護質量上都反映出了中國對於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貢獻和影響。中國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遺產保護也貢獻了重要的力量和寶貴的經驗。目前中國也在做一些先驅性的探索,把遺產保護和文創經濟結合起來,利用出版、電影等途徑實現全方面的遺產保護工作,我們也希望把中國的這些富有創新性的辦法作為典型,推廣到其他國家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2019潮流音樂節致敬祖國七十年華誕
以籃球會世界 「2019五棵松籃球發展論壇」圓滿舉行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