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做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大學生愛上思政課

用做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大學生愛上思政課

「大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思政課?」

這是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鄢顯俊教授一直思考的問題。如何科學解答此問題?鄢顯俊在十多年前開啟了「思政課教育實驗」的研究模式來求解。

將教育實驗引入思政課教學改革

用做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大學生愛上思政課

鄢顯俊在授課中

大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思政課?思政課教學如何改革?「要檢驗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唯一途徑就是進行教育實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鄢顯俊說。

怎麼把思政課從五彩繽紛、各具特色的教學改革實踐引向學術研究?鄢顯俊從2008年開始在思政課教學中引入教育實驗的教育研究方法。他把思政課教育實驗設計為不設對照組的「前後測非對等多組准實驗」,帶領自己指導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以課堂為實驗室,把老師視為教育實驗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變數,老師做主試,本科生做被試,研究生做助教和助研。課程開始之初,對被試學生做一次前測問卷,了解他們的初始狀態,即對思政課的認知、態度和情感,然後,展開教育實驗,引入各種實驗變數去干擾學生這一因變數。同時,通過教育觀察和期末訪談獲得質性研究的重要素材,期末課程結束之際,再對學生做一次後測問卷,了解學生在試驗結束時的狀態,即對思政課的認識、態度和情感。前後測問卷所獲數據納入SPSS統計分析,並將其與教育觀察和教育訪談這兩種質性研究的結果進行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綜合比對,完成實驗報告以檢驗實驗假設。譬如:「有效課堂管理能夠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績效」、「積極心理學能夠優化思政課學習環境」、「學生的參與度與思政課教育教學績效呈正相關」……。

「思政課教育實驗」是如何開展的呢?始於對諸多細節的設計。

鄢顯俊堅信這樣一個教育理念:「有效教學始於有效管理。學會做一名合格的課堂管理者是思政課教師履職的重要條件。」十多年來,鄢顯俊堅持著正裝給學生上課,堅持上下課師生必須互禮儀,堅持學生上課必須坐滿第一排,堅持嚴格管理課堂紀律,堅持學生髮言上講台並給與熱烈掌聲,堅持遴選班委並組建學習小組全面引入基於團隊協作的研究性學習……,他把班長稱之為「CEO」,把小組長稱之為「部門經理」,把自己稱之為「大Boss」。他希望同學們在教育實驗中不僅要學懂學通課程內容,還要去自覺鍛煉優秀大學生必備的五大素養:「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他將諸多與眾不同的課堂規矩當作重要的實驗變數,他甚至用神秘的口吻來激發學生的好奇——「試試上課不玩手機會發生什麼?」「試試堅持坐第一排會發生什麼?」「同學們,讓我們來做個行為科學實驗……」。

「一開始,對於鄢老師把實驗的方法引入思政課教學當中,我是存在質疑的。也許是對思政課存在『刻板印象』,實在無法把思政課和有趣聯繫起來。然而,自從上了鄢老師的思政課後,我才發現,原來思政課也可以變得很有趣。」重慶大學公管學院經濟學專業2017級學生張婧說,「用僱員和僱主的關係創新班委制,讓我有機會體驗CEO這一職位。頂著這一頭銜,要求我從一個學生的視角轉換,以一名教育觀察者的身份去觀察。對於自己,抱著實驗的目的,我對自己做了坐前排和上課不玩手機的實驗。一開始,我有時還是不能控制住自己,慢慢堅持後,我發現,原來上課專註真的很有用,再也不會因為錯過滿滿的乾貨而懊惱,體系聽課讓這門課的學習變得非常輕鬆。我相信這次實驗會獲得很好的結果。」

思政課教師必須鑽研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

用做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大學生愛上思政課

鄢顯俊在課堂上

「我是自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後,才對思政課教學改革該朝何方走豁然開朗的。」鄢顯俊說。

思政課老師為什麼要鑽研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在鄢顯俊看來,鑽研教育學、心理學可以讓老師運用符合教育規律和心理認知規律的手段和方法,在課堂上更有效率地「傳道授業解惑」。諳熟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的大學老師一定不會在課堂上「滿堂灌」和照本宣科,他們懂得什麼是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

用做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大學生愛上思政課

鄢顯俊課堂坐滿了學生,第一排也坐滿了

鄢顯俊實施的所有近乎嚴苛的課堂管理制度都有科學依據,他的課堂,必須坐滿第一排。他經常對學生說:「物理決定心理距離」、「成功人士坐第一排」、「鄢老師讓你們坐滿第一排有七八種科學道理!」作為實驗班「CEO」的張婧同學也有了很多很有趣的發現:比如同學們履行「坐前排」這一要求後,整體學風有了很大的改觀,上下課起立敬禮,這一儀式感讓同學們更加認真對待思政課程,課堂氛圍蔚為改觀,這是其他課堂沒有的感覺。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上大學以來,我們參與過很多的課堂討論,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堂課有鄢老師討論課這樣的參與度。在他的討論課上,大家爭先恐後,暢所欲言。這樣的討論,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參與思考,思想碰撞的過程。這種熱血,這樣的激情是我心目中大學的樣子。」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7級經濟1班傅思璟感慨地說。

用做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大學生愛上思政課

微電影課上為學生髮小禮物

學生課堂參與,也是鄢顯俊課堂創新的一部分。鄢顯俊研究發現:既往的教學研究和時間,普遍缺乏對學習主體——大學生的感受和訴求的積極關注,過分強調「教」的主體訴求,而輕慢了「學」的主體訴求。在鄢顯俊的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與尊重。

為了激發學生們主動學習,鄢顯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非常富有挑戰微電影製作——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和大學生所關心的時政熱點展開探究。從來不懂微電影是何物的學生開始自編自導自演並自學微電影製作與剪輯,他們以中美貿易戰為時政焦點、以中印現代化發展模式為研究對象、以中蘇社會主義改革成敗為思考線索、以屠呦呦的科學報國情懷為敘事題材……拍攝了選題豐富引人入勝的微電影,從中感受新中國的偉大和改革開放中華崛起的來之不易。鄢顯俊不吝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展示學生的作品——評委和觀眾提問、小組回答、老師點評、評委打分這些環節一個也不能少。為了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嗨起來」,他發經費給班長採購獎品獎狀,最後搞一個儀式感濃濃並充滿歡聲笑語的「研究性學習微電影評獎暨奧斯卡頒獎典禮」,他親自給獲獎小組和同學頒獎並請他們發表「獲獎感言」。這些過程,也是他的研究生做教育觀察的過程。

通過引入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被激發,思政教育也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課上課下全程。「鄢老師的課,你值得擁有!」2017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生徐瑤說。該班的徐霆楓寫道:「鄢老師,我想說您的課堂教會我自律,您的課堂里,我的注意力從手機上移開,認真聚焦於您的課堂,不僅如此,也讓我在其他課上熱衷於聽課。我想說您的課堂教會了我學習,讓我從課後重來不學習到現在的熱愛學習。」

把思政課和專業課結合起來上

4月14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育新教授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鄢顯俊教授共同為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心創新實驗班設置的「學術論文寫作」開課。思政老師怎麼把課堂拓展到了專業的「理工科學術論文寫作」上?

這也是張育新與鄢顯俊的聯袂創新,把教育實驗全面引入專業課/通識課的重要嘗試。兩位老師用跨學科同台授課、朋輩教育引導、個人陳述點評的方式用心回答好、解決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三個根本問題。

張育新講授「學術論文寫作」課程,從SCI學術論文的性質、特徵和要求、類型、體裁、構成等方面對學術論文寫作的規範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鄢顯俊則從課程思政的角度,把科研立志、科學報國以及學術道德、科學倫理等做科學研究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方法植入本科生的腦海和內心。

「學術論文寫作」課程的再創新是張育新與鄢顯俊嘗試推進的通識課「課程思政育人實驗」,首次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理工科大學生的通識課有機結合,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為目標,以專業課程為載體,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和引領作用,有效推動課程中德育與智育的協同互補;並將「科學報國」植入課堂,培養開化本科生,最終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提升本科生教學質量,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

在和本科生的交往中,鄢顯俊非常樂意徵求同學們對課程的建議,在鄢顯俊看來:「當我們放下身段站在大學生的立場來思考:『如果我是大學生,我喜歡什麼樣的思政課?』,用更多的眼光關注課程內在的教育屬性和人文屬性,我們會欣喜地發現,所有疑問豁然開朗。大學生喜歡的思政課一定符合教育教學規律,一定符合心理認知規律。」(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春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在音樂中聆聽自然之聲
「三步走」學會整本書閱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