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龍捲風,想說愛你不容易

龍捲風,想說愛你不容易

在堪薩斯州羅澤爾以東幾公里的地方,龍捲風呼嘯而過。

攝影:COLT FORNEY,你來掌鏡

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消失的?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了解這個恐怖的怪物。不過,一直致力於研究龍捲風、改進預警系統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關鍵因素。

龍捲風是一種劇烈旋轉的氣柱,橫亘在地球表面與雲層之間,通常是積雨雲。氣象學家Harold Brooks告訴我們,大部分龍捲風持續不到10分鐘。Brooks供職於俄克拉何馬州諾曼的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國家強烈風暴實驗室(NSSL)。

大型龍捲風通常會持續更長時間,大約30分鐘。最強龍捲風的風速超過每小時483公里,能把建築連根拔起,空中直徑超過3.2公里,幾十公里內萬物遭劫。

更常見的龍捲風時速不到177公里,空中直徑約76米,在橫掃幾公里之後就會消失。

NOAA報告稱,在美國,龍捲風平均每年會殺死60人,大部分人死於空中墜物。Brooks稱,其中半數死亡是由只有最強龍捲風百分之一威力的龍捲風造成的。

龍捲風的形成

Brooks為我們解釋了龍捲風是如何誕生的。最猛烈的龍捲風源自於所謂的超級單體雷暴,這種雷暴和「普通雷暴的形成要素一樣」:地表的氣流溫暖濕潤,上方的氣流相對較冷且乾燥。接著,「溫暖的氣流上升,就像熱氣球一樣」。

超級單體雷暴還需要更多條件:風力增強,風向隨高度改變。「上升氣流開始旋轉,超級單體誕生。」

隨著超級單體在高空中攪動,下方有30%的概率形成龍捲風。這是因為超級單體中的氣流下沉,引起地面附近的氣流隨之旋轉。

然而,令科學家苦惱的是,「我們仍不知道為什麼有些雷暴會帶來龍捲風,另一些卻不會,」風暴追逐者Tim Samaras在2013年初這樣說道。Samaras是一名科學家,也是國家地理受讓人。2013年5月31日,他在俄克拉何馬州艾雷諾追逐龍捲風時,不幸身亡。

Brooks表示,科學家認為在龍捲風的形成過程中,1000米高空中風的劇烈變化,以及相對較高的濕度是關鍵。另外,在風暴合適的位置出現下沉氣流也很重要。

龍捲風的形成還需要各種條件「恰好」滿足:氣流一定是冷的,但不能太冷,只能比周圍的空氣低幾度。

「至於龍捲風怎麼消失,我們也不太清楚:最後氣流溫度太低,阻止新的氣流加入風暴,但細節方面仍是未知。」

迎擊龍捲風

除了南極洲,龍捲風造訪過每一片大陸。記錄最多的是在北美洲,據估計每年龍捲風襲擊美國多達1200次,而其他許多國家也經常遇到龍捲風。

美國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被稱為「龍捲風走廊」,包括美國大平原: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和達科塔州,以及得州部分地方。大規模天氣模式往往集中在那片區域,導致發生龍捲風的可能性較高。

然而,根據美國氣象學會的數據,每平方公里遭遇龍捲風次數最多的是佛羅里達州,印第安納州、伊利諾斯州、愛荷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緊隨其後。

龍捲風可以出現在一年的任何時候,一天的任何時刻,不過多發於春季,尤其是北美洲的五六月。

在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大陸各國,龍捲風的強度通常用增強藤田級數來衡量。EF0級會把樹枝吹斷,但實質的建築結構基本安然無恙,最強級別的EF5級龍捲風則是所擊者破,所當者摧。

由於從龍捲風內部測量風速極其困難,科學家通常按照損毀情況來估計風速。

預測龍捲風

和颶風相比,預測龍捲風要困難得多。颶風是一種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的風暴。根據NOAA的數據,從發布警報到龍捲風實際到達,平均時間約13分鐘。(龍捲風警報意味著已經看到龍捲風,而龍捲風預警則表示有可能出現龍捲風。)

國家災害性天氣實驗室的預測警報研究項目旨在提高預警能力,但這顯然並非易事。

這個項目利用強大的軟體,分析處理溫度、濕度和其他大氣變數等數據。Brooks說,有時這個系統「預測非常準確,有時則不然」。

隨著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變快、處理數據的能力提升,預測的準確度將會提高。與此同時,對大氣了解得越多,也有利於其他方面的進步,比如風力發電廠的規劃、太陽能電池板的安置。

Brooks補充說,「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增加龍捲風預警的提前時間是否會讓公眾收益,因為我們不太確定人們會對這樣的信息作何反應。」比如,很多人會忽略龍捲風預警,認為不太可能發生。但「但人們也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消息,畢竟應急管理人員和弱勢群體需要很長時間來做準備。」

預測龍捲風的行進路線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Brooks表示,龍捲風通常與雷暴的移動方向一致,但這個路線不太穩定。

「這種感覺有點像遛狗,走著走著,狗來來回回跑來跑去,你完全沒辦法。」

(譯者:Sky4)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官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在珠峰大本營住了幾晚,花了60萬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