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豈能以「減負」為由,將英雄人物請出教科書!

豈能以「減負」為由,將英雄人物請出教科書!

醍醐灌頂!偌大的校園裡放不下一張國防課桌鼓鼓囊囊的書包里放不下一本國防課本?!

6·1兒童節前夕

《解放軍報》(5月29日)

《中國國防報》(5月30日)

連續刊發署名馮奕、魏聯軍等作者的文章

關於 國防課堂的缺失

致使一些青少年學生憂患意識淡化

國防觀念弱化、尚武精神退化

一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

「長此以往,誰來保衛未來的中國?!」

希望可以敲響現代國防教育警鐘!

敲響居安思危的「上課鈴」

河南省軍區政治工作局 魏聯軍

6月,梔子花開。透過6月的花海追溯而上,可以觸碰到歷史的血淚。

1942年6月10日,納粹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全部嬰兒,為悼念這一慘案,國際兒童節由此誕生。

那一年,共和國、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小蘿蔔頭」宋振中兩歲多,正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拉著媽媽身上硬邦邦的鐵鏈玩耍。

那一年,年齡最小的「老」紅軍戰士熊開先17歲,已成長為與日寇刺刀見紅的八路軍排長。8歲時,他就趴在父親熊發龍背上,追隨這支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娃娃軍」——紅25軍長征。童年,對他而言,是永遠吃不飽的肚子、走不完的路,還有流血犧牲。

從來就沒有什麼太平盛世,孩子們頭頂的天空也不總是藍色。

「那年亂世如麻,願你們來世擁有錦繡年華!」紀念抗戰勝利72周年之際,「1937與2017」兩個年代孩子隔空對話的圖片,穿越戰爭與和平的時空雲煙,走紅網路,直抵人心。

有位老紅軍問一位學生,能講出幾個英雄的戰鬥故事。孩子搖搖頭:「一個都講不出來。」老紅軍尷尬一笑:「我們當初不要命地打仗,就為了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忘就忘了吧。」

有位老八路質問一位校長:

「你們滿噹噹的課程里有幾堂紅色課時?沉甸甸的書包里裝著多少紅色讀物?一堆堆試卷中有幾道紅色考題?!」

看似問孩子,更是問大人;

看似問學校,也是問社會;

看似問現在,實則問未來。

一些相關部門以「減負」為由,將英雄人物請出教科書,很多學校多年沒有一套國防教育教材。某市調研數據顯示,中小學課本、課外讀物中,國防知識比例不足1%,西方圖文比例卻高達40%;考試百分卷中,國防考題只佔1-3分。國防課堂的缺失,致使一些青少年學生憂患意識淡化、國防觀念弱化、尚武精神退化。一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長此以往,誰來保衛未來的中國?!」

著名教育學家蔡元培說:「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改造社會的中堅人物。」我國青少年學生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可塑定型期,最需要正能量的精神營養。

一年前的今天,習主席給陝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希望他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範人物學習,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今年3月18日,習主席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又強調,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在一個日益文明、自由、開放、包容的社會,胸懷憂患比安享太平更重要。我們呼籲高度重視新時代青少年國防教育,絕非矯情,更不是強加的道德枷鎖,這是塑造未來的中國精神的召喚,構築未來的中國力量的剛需。

甘肅省靜寧縣「情系國防,助力強軍」國防教育宣講比賽

如果偌大的校園裡放不下一張國防課桌,鼓鼓囊囊的書包里放不下一本國防課本,我們最後的國防教育課堂很可能是——戰場!

甘肅省慶城縣人武部部長孫啟濤向冰淋岔九年制學校學生宣講國防教育知識

期待更多居安思危的上課鈴敲響,讓我們在晨鐘暮鼓中,聆聽學子們的精神迴響,見證新時代青少年在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程中,創造新的輝煌與榮光!

2019年5月30日,中國國防報 一版頭條

習主席今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國防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的重要內容,是強化愛黨愛國愛軍價值取向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河南許昌軍地圍繞破解青少年國防教育教材、教室、教員中的突出矛盾問題,對如何做好青少年國防教育進行了積極探索。國防教育的上課鈴猶如晨鐘暮鼓,在許昌市數十萬青少年心頭敲響,深深觸動了孩子們的心靈……近日,記者來到許昌展開實地調研,以期對講好新時代「強心課程」提供有益啟示和借鑒。

——編 者

國防教育課永遠沒有「下課鈴」

劉占立 記者 魏聯軍 王根成

※ 沉甸甸的書包里有沒有一冊紅色讀本?

國防教育教材「加鋅補鈣」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

三國時期的群雄逐鹿,革命戰爭年代的血雨腥風……翻開古城許昌歷史畫卷,軍事底蘊厚重、崇軍尚武之風撲面而來。

然而,許昌軍分區在兩年前的一次調研中發現,在這片熱土上,並沒有一冊系統的國防教育教科書。

1%與40%,這兩個數據如同失衡的蹺蹺板,折射出中小學校國防教育面臨的尷尬和無奈:

許昌軍分區領導在調研中發現,該市中小學課本、課外讀物中,國防知識比例不足1%,西方圖文比例卻高達40%;37%的學生對國防知識了解甚少;考試滿分百分試卷中,國防考題只佔1到3分。

更令人擔憂的是,課本上的紅色名篇也大幅刪減,許昌地區這麼多年來也缺少一套紅色讀物。很快,許昌軍分區和地方教育部門聯手推出的「播紅工程」由此發軔。軍分區邀請來自國防大學、陸軍工程大學、陸軍指揮學院、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和地方大學的22位專家教授,成立6個專家編寫小組,歷時17個月完成14冊共212萬字的國防教育系列課本編寫。今年4月中旬,全市中小學校不同年級21個國防教育試點班級開課試講。

參與教案編寫的國防大學教授卜延軍介紹,他們圍繞「鑄魂壯骨」核心編寫思想,按照「大國防、新視角、多領域」編寫思路,圍繞黨和軍隊的紅色基因這條主線設置課目,針對青少年各個階段學業進程和心智發育特點循序漸進編寫內容,設置情感認同課、紅色傳承課、行為引導課、興趣實踐課等課程,從思想教育到行為轉化,形成體系化、遞進化育人鏈條。

「紅25軍血戰獨樹鎮,犧牲200餘名官兵,大部分是17歲以下的娃娃兵,沒有一人留下姓名……」

課堂上,長葛市第一高級中學老師孫翔把這個故事講得蕩氣迴腸。

有學生在分享聽課感想時說:「無數革命先輩在我們這個年齡就為國家和民族拋頭顱灑熱血,而我們每天考慮的大多是自己的成績,很少考慮能為國家做些什麼,這套叢書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也引發我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長葛市教體局幹部張萬迎告訴記者:「這套叢書每一冊都分為英雄傳奇、自信中國等七大版塊,既講濃墨重彩的大事件,也講觸動心靈的小故事,課堂上潤物無聲,青少年喜聞樂見。」

對此,許昌軍分區司令員李選才深有感觸:「紅色讀本只有搬進學生心房,國防教育才有分量!」

※ 讓學生熱血沸騰的課堂在哪裡?

國防教育課桌搬出圍牆

課堂與考場,是學生們最熟悉的地方。那次徵兵考場的「國防考量」,「烤」得許昌軍地上下一片心慌。

2017年8月,該軍分區刊發在「中國民兵」微信公眾號的《一張應徵青年不合格的體檢表暴露十大問題,應引發全民深思!》一文如平地驚雷,令人警醒。文中講道:青少年中超重、高血脂、近視眼佔65%,一次性通過體檢合格率僅為28.7%;一些青少年男生柔弱有餘、陽剛不足。有網友不無憂慮地疾呼:誰來保衛未來的中國?

一位班主任用「三多三少」概括尷尬和無奈的青少年國防教育課:

鼓勵號召的多,觸動思想的少;

坐而論道的多,新鮮動感的少;

傳統灌輸的多,啟發自覺的少。

「有些書,要用心來讀;有些路,要用腳來走。」許昌軍分區政委馮奕說:「新時代青少年國防教育,要用熱氣騰騰的課堂點燃熱血沸騰的胸膛。」

如何打破國防教育做講座、聽報告、發資料的常規做法?

許昌軍分區與市教育局聯合探索開展國防教育研學活動,鋪設「行走」的課堂:

——走進綠色方陣,點燃熱血豪情。他們聯合駐軍每年定期舉行「軍營開放日」活動,讓青少年與雄師勁旅的官兵近距離接觸,摸真槍真炮、看真打真練,觀看格鬥術、刺殺操、裝甲步兵戰術行動等課目演示,讓孩子們既有強烈的直觀感受,更有濃烈的情感升華,激發愛國豪情和崇軍熱情。

——邁進紅色殿堂,感受浴血榮光。許昌是革命老區,紅色故事俯拾皆是。他們開闢5條紅色研學路線,體會抗戰名將呂公良率三千將士血戰三萬日軍的悲愴、感受華東野戰軍三縱解放許昌時6次拉鋸戰的英勇……在看見與聽見、腳印與烙印的交融中,步入血與火的紅色歷史畫卷,完成後人與先烈的心靈對話。

——跨進實訓基地,磨礪筋骨意志。從去年開始,該市依託魏都區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魏都區中小學生進行軍事體驗式、情景演繹式輪訓試點,全程實行半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利用一周時間進行內務整理、基礎訓練、作風養成等12個課目。同時,開展聽一次英雄故事、練一次英雄膽、唱一首軍歌等「五個一」活動,一年內有10餘萬名學生在此加鋼淬火。

不見硝煙瀰漫,卻也威風凜凜。「六一」前夕,該區八一路小學四年級五百餘名「娃娃兵」方隊莊嚴宣誓的鏡頭令人難忘:他們面向國旗舉起右手,高唱《國歌》,隊列會操,口號響亮,淌著汗水的臉上,少了嬌氣,多了豪氣,令人動容。

※ 誰來做精神高地的「播火者」?

國防教員走上中小學講台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這是一棵「大樹」搖動一片「小樹」的心靈碰撞,講者深情傾訴,聽者淚眼盈盈。

這堂題為《如果山河在,國防破》的國防教育課,由襄城縣斌英中學老師張俊華主講,面對台下數百名學生,她從82年前日軍轟炸上海時一個孤兒坐在廢墟上哭泣、敘利亞難民小女孩向相機投降、葉門撤僑行動中華僑小朋友笑著被中國女兵牽著上艦回家這3張照片開始,講述照片背後的國防憂思:

「有國無防的舊中國和今天的敘利亞一樣,民眾任人宰割。如今,我們強大的人民軍隊時刻在保護著祖國和人民……」

聽著老師結合歷史與現實講國防對於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台下學生紛紛陷入了沉思。

予人星火者,必心懷火炬。心懷家國的老師對國防進行生動深入的講述,也必將引起學子家國情懷的共鳴。

現實情況是,在當前國防教育陣地上,像張俊華這樣給人傳遞薪火的「火炬手」並不多。該市教育局局長楊鈞安把國防教育教師隊伍面臨的難題概括為「三難」:

國防教育經驗少,授課開展難;

多元文化衝擊大,家國情懷培塑難;

青少年叛逆心理強,價值觀引領難。

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說:

「青少年國防教育是一項城市思想文化建設的希望工程,也是決定城市精神高度的重要一極!我們的園丁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4月8日,許昌軍分區聯合市教育局舉辦中小學校國防教育教學研討培訓班,全市80餘名小學、初中、高中教師代表參加,組織專家對示範觀摩、軍營參觀、實踐體驗等12種國防教育教學形式進行講解,讓教師代表了解國防教育教什麼、怎麼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後對專職教師的培訓將形成常態化,從源頭上解決國防教育長期困擾的「老大難」問題。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市還探索制定了中小學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培訓、制度保障、督查考評四個體系,將中小學國防教育納入雙擁模範城考核、納入市人大督查檢查範圍、納入學校工作績效考評課目、納入教職員工職稱評定要素、納入學生基礎課目考試「五個納入」的監督和落實機制,推動青少年國防教育長效常態、落地落實。

講台課堂有盡時,塑魂育人無絕期。該市開展的持續不斷的國防教育激發了青少年愛黨愛國愛軍「熱傳遞」效應,當地社會崇軍尚武氛圍濃厚。這兩年,該市持續出現入黨熱、入伍熱、報考軍校熱。

破繭成蝶,精彩蛻變

—一名高中生參加國防教育實踐的體會

許昌一高一二班 張思遠口述

我記得,上初中時學過破繭成蝶這個詞,意指毛毛蟲化蝶這個過程要經過痛苦掙扎、不懈努力,也比喻一個人只有經歷磨鍊才能成長。

重新理解這個詞的含義,是我在教育實踐基地參加國防教育活動後。來之前,我和同學們穿上綠色軍訓服,興奮得像衝出籠子的小鳥,感覺自己就像是電視上英姿勃勃的軍人。新鮮勁兒還沒下去,教官就給我們潑了一頭冷水,一舉一動都要按照規定做,還要參加軍事訓練。這對從小到大沒怎麼吃過苦的我們來說,第一感覺像是掉進了「火坑」。

軍訓開始,我們先進行的是隊列訓練。聽著教官「稍息、立正、跨立」的口令,一遍遍重複「目視前方、手指併攏、身體稍微向前傾……」的站軍姿要領。半天下來,練得我們個個腰酸背痛,個個齜牙咧嘴,心裡嘀咕:「不知這樣的磨鍊要持續多久?」

我爸爸和爺爺都當過兵,小時候他們常給我講英雄故事,印象特別深刻。這次集訓期間,基地請來打過仗的鐘飛老爺爺給我們講他參加戰鬥的故事,當年,為阻攔日軍撤退,鍾爺爺左膝中彈後仍和戰友堅持到戰鬥結束。

聽完鍾爺爺的講述,我一下子被震撼了,在那個小米加步槍的年代,無數像我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就離別家人奔赴戰場,只為億萬同胞不再受屈辱,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小是爺爺奶奶的小心肝、爸爸媽媽的甜蜜罐的我們,怎能在面臨生活上、學習上的小挑戰時,就止步不前?這和戰爭年代流血受傷、犧牲生命相比,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每當我頭暈眼花感到痛苦時,就會想起鍾飛老爺爺的經歷,想起當過兵的父親曾講過訓練時的經驗:越是最後關頭,越能鍛煉意志!我就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一次在跑1000米時飄起了小雨,操場變得濕滑,我聽身後「哎喲」一聲,回頭看有位同學摔倒了,我轉身去扶他時,其他兩名同學躲閃不及,把我撞倒在地,左肘部和左膝蓋蹭破一塊皮。

老師和教官看我受傷,第二天允許我請假不參加訓練。但經歷過這段時間的磨鍊,那些曾經會特別在意的傷口如今也似乎並不難忍。那幾天,我一直堅持帶傷訓練。晚上躺在床上雖然感到筋疲力盡,但真正嘗到了成長的快樂。

在基地院牆上寫著這樣一句標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戰火紛飛的年代,青年人的使命與擔當是為祖國和人民而戰,今天,我們這一代肩負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我們需要在更多的磨礪中,像雛鷹一樣長出一雙能夠搏擊風雨的過硬翅膀。

(牛聽甫、特約記者王根成整理)

講好新時代的「強心課程」

河南省許昌軍分區政治委員 馮 奕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100多年前,梁啟超對青少年愛國之心的仰天長喚,穿越悠悠歷史時空,至今仍振聾發聵。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這一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處在儲備知識、積蓄能量的黃金期,認知社會、鑄魂育人的關鍵期,這個階段他們最富有朝氣、最懷有夢想,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培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定:「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令人擔憂的是,當前,在不少中小學校國防教育實踐中,偏重文化知識課、忽視國防教育課的現象仍然存在,國防教育還存有組織隨意化、時間零散化、內容碎片化傾向,導致一些青少年學生憂患意識淡化、國防觀念弱化、尚武精神退化。

19世紀中葉,普魯士追求國家統一時,為增強整個民族的自信心和戰鬥精神,從小學開始,就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任首相俾斯麥說,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在「薩爾瓦和色當勝利的榮譽屬於日耳曼的小學教師」。世界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從娃娃開始抓國防教育。俄羅斯各級各類學校的教科書都突出軍事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美國依靠類似少年軍校的組織,經常性地開展青少年國防教育工作。

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程上,青少年是新的有生力量,他們不斷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注入新的血液。杏花中享盛世、春雨中沐太平的孩子們,在「唯升學率」「唯就業率」等觀念衝擊的今天,亟須通過行之有效的國防教育,喚起他們關心國防的自覺,知曉居安思危的道理。他們的精神家園裡,應當播撒什麼樣的種子?開出什麼樣的花朵?結出什麼樣的果實?這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道緊迫而現實的時代考題。

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各級要站在國家安危和民族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青少年國防教育問題,讓國防教育成為學生的必修課程,讓國防觀念成為學生的必備素質,讓抓國防教育成為相關部門的分內職責。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民族精神的「希望工程」決不能松;無論教育改革如何深化,思想筋骨的紅色基因決不能丟。

習主席今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可以說,以什麼樣的高度、什麼樣的思維、什麼樣的舉措抓好青少年國防教育,事關塑造什麼樣的未來中國精神、匯聚什麼樣的未來中國力量、決定什麼樣的未來中國命運。

在青少年的人生大課堂上,國防教育課永遠沒有「下課鈴」。講好新時代的「強心課程」,在青少年學生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進而轉化為愛黨愛國之舉、崇軍尚武之行,持續匯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

來源:綜合中國民兵、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CNN都受不了特朗普了:中國不是敵人,美國的問題在自己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