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與Spotify等巨頭競爭,「Castbox」將中國小眾的播客生意在歐美做大

與Spotify等巨頭競爭,「Castbox」將中國小眾的播客生意在歐美做大

「播客」(Podcast)一詞對中國絕大多數人來說,仍是有些陌生的。但在海外發達國家,播客正逐漸成為一種日常的內容消費。

根據諮詢公司Edison Research發布的《2019年播客消費者》,51% 超過12歲的美國人曾聽過播客(1.44億人),比2018年多出2000萬人。同時,收聽頻次也在上升,每個月都會收聽的人數佔比從26%上升至32%。

反觀上游市場,除了蘋果外,其他巨頭也開始在播客上發力。Spotify在今年年初斥資3.4億美元,先後收購了3家播客公司。根據外媒The Verge的報道,Spotify正在測試新版本,新設計將並排展示音樂和播客兩大內容。谷歌搜索也開始為播客編製索引,相關搜索結果可以直接播放播客條目。

而36氪最近接觸到的出海項目「Castbox」在2016年就進入了海外播客市場。創始人王小雨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系,曾就職於Google,在嘗試了數十個不同的創業方向後,最後踏入了播客領域。

當時她看到的機會是,海外安卓市場播客內容的空缺,以及播客平台移動端體驗較差,比如缺少互動評論區、個性化推薦等等。而對比國內,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音頻市場已經比較成熟。

2016年,Castbox通過搶先上線海外安卓市場、關聯搜索詞等方式迅速收割了一批用戶。幾年來,團隊也一直專註在安卓渠道上,2018年底Castbox有超過150萬個Channel,DAU達到250萬,MAU達到420萬,用戶平均每日打開4-5次,收聽時長約100分鐘。

目前Castbox?75%的用戶集中在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地區 ,年齡大約在25-34歲,以本科以上學歷為主。

現在Castbox十分強調產品的社區屬性,並以此作為今年團隊發力iOS渠道的核心競爭力。Castbox希望用戶在收聽內容後直接在平台上展開討論,而不是再轉去Reddit,因此在今年上線了community的社區版塊,用戶可以針對不同主題展開討論。

此外,Castbox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實現了音頻內搜索 (in-audio search) ,允許用戶對音頻中的特定內容直接進行搜索,也就是說,用戶甚至可以通過一個單詞定位到某個播客的具體段落。因而用戶在社區的分享也就可以準確定位到某些特定的句子,方便了用戶在平台上的交流討論。

而對於Spotify和Google的入局,王小雨認為這對Castbox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頭部公司不僅可以教育C端用戶,也會推動上游內容製作數量和質量的提升,未來可能好萊塢的工作室也會加入到播客的製作中。

從2018年開始,Castbox開始嘗試進行自製播客劇,已經推出了《This?Sounds?Serious》等原創劇。但王小雨表示,平台不會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製劇上面,今年的主要精力仍是平台內容生態的構建,比如付費內容、社區功能完善以及進一步推動用戶增長。

據悉,此前Castbox曾獲得來自真格基金、IDG資本、啟明創投、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金沙江創投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數千萬美金融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服務消費者場景化需求,「圈圈科技」為商家提供運營中台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