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召回83萬輛車,寶馬飆車不系安全帶?
態度,一開始,就得正。
文 / 華商韜略 曹文密
寶馬又又又召回了。
1
本周寶馬發布公告,召回包括國產寶馬與進口寶馬在內共31.9萬輛車,其中涉及華晨寶馬共17.4萬輛、寶馬(中國)共14.5萬輛。
華晨寶馬325i、520Li、530Li等、進口寶馬130i、325i、X3、X5及Z4等車型,皆在召回之列,同時,還涉及47輛進口i3純電動和增程式電動汽車。
對於召回原因,寶馬解釋:車輛發動機的PCV加熱器因材料及製造,內部元件長期使用後,增大了車輛起火的風險。
這不是寶馬今年的第一次召回了。
4月,寶馬也曾發公告,召回華晨寶馬及寶馬(中國)共36萬輛車。
有媒體統計,2019年至今,寶馬已先後發布了6則召回信息,召回汽車總量達83.06萬輛。
同時,從2017年以來,寶馬及華晨寶馬也已累計召回20餘次;僅2018年,就發起了5次召回,原因包括供應商失誤、高田氣囊、發動機輔助水泵問題。
2
頻頻的召回事件,誰該負責?
2017年7月,寶馬召回23萬輛;2018年4月,寶馬宣布召回36萬輛車。這兩次召回的原因都是: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
據報道,澳大利亞一名司機因此身亡。
高田氣囊事件被定性為一起惡性的產品質量問題事件,奧迪、賓士、捷豹都受到影響。
2017年3月召回的7425輛車,是因供應商製造失誤,車輛的傳動軸連接件強度不足,可能在長期使用後發生破損或斷裂。
但並不是每一次都是「外因」。
2018年6月的第二次召回,寶馬稱,530Le存在缺陷的回油管在燃油泵運轉時可能泄漏燃油,增大了車輛起火的風險,因此召回2001輛車。
這則公告讓新能源車530Le胎死腹中。僅賣出2000多輛就停售。
今年5月召回31萬輛車的原因,也是車輛發動機的PCV加熱器因材料及製造可能加大車輛起火的風險。
無論內因外因,都已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寶馬在品控上的鬆懈。
3
寶馬集團由吉斯坦·奧托於1916年創立,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旗下有寶馬、MINI、勞斯萊斯三個經典品牌。
2003年,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深諳本土化的它用7年累計產銷從10萬躍升到百萬輛;僅用3年從100萬輛躍升至200萬輛。
打入中國的寶馬飛速發展。
據顯示,2017全年,寶馬在華銷量總計為59.43萬輛(包含MINI汽車),同比上升15.1%。
2018年,寶馬在國內售出近64萬輛新車。
但最近三年,寶馬的問題也多了起來。
深陷數起「召回門」,讓其高端大氣的形象折腰。
即使是寶馬汽車中銷量最好的5系,也因發動機問題、車身異響等問題被頻繁投訴。
有業內人士稱:德國車企設計發動機,會優先考慮技術、動力、操控感,同時對又追求完美,
生產線並不能產出和設計一樣完美的發動機來,所以只能在考慮成本、故障率、使用壽命、機油消耗等因素的情況下犧牲機油消耗。
沒有技術是完美的。但這也不能成為品控鬆懈、敷衍消費者的遮羞布。
僅2018年,寶馬就因質量問題被投訴了107次。[1]
去年,針對召回事件,華晨寶馬官方曾回應:「華晨寶馬高度重視汽車質量問題,我們會不斷完善產品,給廣大消費者提供可靠的產品。」
不少消費者卻認為:技術需要升級迭代,能理解,但這敷衍的態度無法接受,道歉呢?
2018年,韓國52輛寶馬車起火,引起廣泛關注。
韓國政府據調查結果,認為寶馬刻意隱瞞車輛缺陷,推遲召回,將依法追究寶馬的刑事責任,並處罰6878萬元人民幣。
在中國也發生許多類似的事件,4S店裡展出的新車冒火,杭州上塘高速上寶馬523li自燃、福建練女士的GT528I寶馬轎車在停車場起火燃燒……
但寶馬在中國只是召回了存在隱患的產品,並未受到重罰。
2015年,大眾柴油車在美被曝光千萬輛汽車涉嫌排放數據造假。大眾集團因此被美國罰款250億美元,被德國處以10億歐元罰金,巴西、印度法庭也相繼開出天價罰單。時任大眾CEO的文德恩丟了烏紗帽仍被美國起訴。
重罰之下,或許才能糾正車企的懈怠。
參考資料:
[1]《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情況》
[2] 長江商報 《寶馬「回爐」32萬輛易燃車 5個月召回量遠超2018年銷量》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抗擊微軟三十年,一場不能退縮的金山反擊戰
※深大通兩交易日市值蒸發13億,頻改主業埋隱患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