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內PaaS薄弱的制約從何處破?

國內PaaS薄弱的制約從何處破?

SaaS發展到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同時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有創業者直言國內缺乏像美國那般小而美的SaaS公司,事實上一些主打中小企業的SaaS公司開始轉型中大型企業,但是需要滿足其定製化需求,需要搭建PaaS系統,高額的投入也讓部分廠商叫苦「坑太深」。

國內PaaS薄弱的制約從何處破?

有的廠商看重PaaS的定製化能力,有的看重其集成整合能力,但這是一個投入重且周期長的過程。國內雲計算IaaS、PaaS、SaaS層中,PaaS特別薄弱,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部分企業雖然具備PaaS架構,但是PaaS功能尚不完備,提供的模型、微服務、開發工具等種類和數量有限。

易觀副總裁兼產品群組總經理朱江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曾說過國內PaaS與美國有將近15年的差距,由於美國PaaS平台比較成熟,有足夠細分的中間層,SaaS創業者甚至不用擔心中間的一些標準的基礎功能,只需關心業務邏輯,就像搭積木,所以國外出現了很多小而美的SaaS公司。而國內SaaS創業者由於市場PaaS的薄弱,需要做SaaS、PaaS層,從上到下都要關心,具有更大的挑戰。

除了一些SaaS公司做深做重打造PaaS平台,傳統軟體廠商的雲端轉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業內人士介紹國內的一些傳統軟體廠商伴隨著企業信息化發展而不斷迭代演進,歷經服務架構、互聯網+、雲計算時代,不斷滿足IT靈活性和系統之間互聯互通的整合需求來打破信息孤島。而其雲化的產品有的也是服務架構,但是服務架構強調服務,強在業務定製化,而在雲端更強調標準化,實現規模化的復用是一個不小的難點。

解決PaaS平台薄弱的制約需要真金白銀重金投入,需要專家與優秀的人才,也需要在實踐中用時間去打磨。但是除此之外,可能需要更深層的創新與變革,華閩通達董事長楊忠慶覺得國內思想方法論缺失是軟體系統和SaaS不能夠持續發展的根本要害。他介紹信息化實際上是有三個方面:一是信息化理論,二是信息化方法,三是信息化工具。信息化理論要解決信息化模型結構和系統架構(關鍵是系統構成模型、系統控制模型和信息處理模型),信息化方法要解決的是信息化分析模型和設計模型,信息化工具是要將上面兩個方面落實到開發工具層和部署、運維工具,目前要從這三個方面創新才能解決問題。

創新需要具體的人來落地,一線創業者在前面不遺餘力地耕耘探尋,也有賴於科學家在底層基礎理論上坐著冷板凳腳踏實地求索,一同去推動軟體行業與產業的革新進步。基礎性的創新與突破往往艱辛而漫長,日前任正非在接受國內媒體群訪以及央視的專訪時都明確提出對基礎教育的重視關乎未來,去年馬化騰在知乎上叩問未來十年的基礎科學,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意識到了問題並投身其中,未來應當可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企業級 的精彩文章:

360發布Q1手機安全報告 揭露釣魚網站域名備案黑產
如何看待UCloud這朵不和用戶競爭的雲?

TAG:IT168企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