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皇帝儉樸勤奮,為何卻成亡國之君?從一小事上看出性格缺陷

崇禎皇帝儉樸勤奮,為何卻成亡國之君?從一小事上看出性格缺陷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歷來亡國之君都是要被後人唾罵的。好比說商紂王、隋煬帝等等,在史書上的評價都不是很好。但崇禎皇帝卻是其中的異類,大明雖然在他手上亡了,但是史學家們對他的評價卻非常高,稱讚他在亡國之君中算是難得的稱職了。首先崇禎皇帝可謂是大明最節儉的一個皇帝。

古時候衣料的染色技術不發達,衣服過水次數多了,顏色就會變得很暗淡。因此古時候有錢人家,每逢換季都必須做幾身新衣服,實在是因為舊衣服已經褪色了,穿出去面子上過不去。但是崇禎皇帝卻絲毫不在意這些,他的一件龍袍穿到幾乎都看不出明黃色了,他也不願意扔掉。

後來龍袍袖口磨破了,崇禎皇帝就讓皇后為他縫上補丁。崇禎皇帝對這件打滿補丁的龍袍異常的愛惜,為了能夠多穿幾次,每次下朝後崇禎皇帝就第一時間把龍袍換下來,換成耐穿的粗布衣服。古時候皇帝上早朝需要4、5點鐘天不亮就起床,其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崇禎皇帝在位多年,早朝從不缺席。

只有一次他因為生病遲到了那麼一會,他還在早朝上做了檢討,向文武百官保證自己以後絕對不會遲到了。崇禎皇帝除了節儉和勤奮之外,還有一點非常值得讚許,那就是他處事很公正。崇禎皇帝接過大明的接力棒的時候,明朝已經是內憂外患外強中乾了。朝中很多大臣尸位素餐,甚至私下收受賄賂,官場風氣一團污穢。

崇禎皇帝有心整治,但是牽連的大臣人數太多,他態度不敢強硬。有一次科考過後,大臣們選出了這次考試前36名的試卷呈給崇禎皇帝過目。大臣們當時已經定出了狀元、榜眼和探花三甲的卷子,呈給崇禎皇帝只不過是走個過場。但是崇禎皇帝很想通過這次科舉選出一個真材實料的才子,將來好當自己的左膀右臂。

他很擔心大臣們私下受賄,擅定名次。於是他把這些卷子全部留了下來,讀了一個通宵,想要自己定出前三名。但崇禎皇帝畢竟學問上的能力有限,雖然他全部都讀了一遍,但是對於名次還是一籌莫展。最後無奈之下,崇禎皇帝竟然想出了抓鬮這個方法。他把前36名的名字分別寫在紙條上,然後自己隨便抓了一個。

他打開一看,紙條上寫著一個名字「劉若宰」。崇禎皇帝覺得只抓一次有失公正,於是把這個紙條放回去,又抓了第二次。沒想到第二次抓出來的紙條,還是這個劉若宰的。崇禎皇帝又抓了第三次,還是劉若宰。這下他下定了決心,於是欽點劉若宰為狀元。

崇禎皇帝抓鬮選狀元,在後人看來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舉動。但另一方面也看出崇禎帝的猶豫不定的性格。這在後來無論是面對農民起義,還是內閣首輔的選擇上都出現了瞻前顧後舉棋不定的行為。而這種性格,也為明朝的亡國埋下隱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一古書,國學大師一輩子沒看懂,預言:後人頂多看懂三分之一
她是2千年前的女富豪,曾出資修築長城,秦始皇視她為知己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