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新智元導讀】昨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就IEEE限制華為做出聲明:暫時中止與IEEE旗下通信學會(ComSoc)的一切交流與合作,即刻生效。「學術界接下來該如何走」成為了熱議的話題:退群抗爭?亦或融合為本?

接下來,學術界該走哪一步?

一切都始於一封郵件。29日,陸續有主編收到來自IEEE的通知,郵件中稱:IEEE將禁止華為員工擔任審稿人或編輯

消息一出便在學術圈引起了軒然大波。30日,IEEE官方發布聲明,內容與上述郵件大致相同,並未提出實際的改變

由此引發的後續事件不斷:

  • 29日,北大、清華兩位教授分别致信IEEE主席、發朋友圈,表示退出IEEE;
  • 30日,IEEE標準協會唯一中國籍董事袁昱做出回復:這是最大程度保護華為;
  • 30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發出聲明,暫時中止與IEEE旗下通信學會(ComSoc)的一切交流與合作,即刻生效。

而除此之外,國內外眾多知名學者紛紛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新智元在此前的報道中都有所涉及,輿論可謂是「一邊倒」,紛紛聲援表示「挑戰了所有學術人的底線」、「想起我們人類歷史上的黑暗時代」。

全球最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也對此進行了報道: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文章鏈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05/ieee-major-science-publisher-bans-huawei-scientists-reviewing-papers

事情已然發生,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應當是該如何應對。

縱觀近兩日各種事件與輿論,對於「我國學術界接下來該怎麼走」的問題,主流觀點分為兩大陣營:

  • 退群抗爭;
  • 融合為本;

下一步棋,該置何處?


CCF聲明暫停合作,多位教授辭職表態

自「IEEE限制華為」事件爆發以來,抵制、退群的消息陸續不斷。

昨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CCF)發表正式聲明:暫時中止與IEEE旗下通信學會(ComSoc)的一切交流與合作,即刻生效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聲明鏈接:

https://www.ccf.org.cn/c/2019-05-30/666160.shtml

以下為該聲明原文:


《CCF關於IEEE通信學會不當行為的聲明》

驚悉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旗下的通信學會(Communications Society,ComSoc)日前給該學會所屬刊物的主編並通過主編向編委發出通知,要求禁止來自華為的員工參加審稿等學術評價活動。

IEEE曾被認為是一個開放的國際性學術組織,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從業者的學術共同體,會員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但此次我們遺憾地看到,其旗下的通信學會(ComSoc)竟以當地法律為由限制其會員的活動,這嚴重違背了作為一個國際性學術組織應遵循的開放、平等和非政治化的基本原則以及學術組織應遵循的基本準則,也背離了IEEE過去所倡導的價值觀和使命:促進技術創新和卓越,造福人類(fost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for the benefit of humanity),更不符合其標榜的願景目標:IEEE在改善人類環境方面,因對技術和對專業人士的貢獻而被廣泛認可,它對於全球的學術共同體及任何一個角落的專業人士是必不可少的(IEEE will be essential to the global technical community and to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everywhere, and be universally recognized for the contributions of technology and of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in improving global conditions)。CCF對IEEE通信學會的這一行為深表遺憾,從保護學者和學術共同體的角度出發,將採取如下措施:

  1. CCF暫時中止與ComSoc的交流與合作;
  2. 不建議CCF會員向任何ComSoc主辦的會議和刊物投稿;
  3. 建議CCF會員不參加ComSoc主辦的刊物和會議的審稿和其他學術評價活動。

CCF上述行動即刻生效。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

2019年5月30日

該聲明是CCF針對 IEEE 29日至30日華為被IEEE採取限制行為的回應 。不難看出,CCF已然表明態度,立場較為強硬。

而早在29日,國內外華人學者便已開始抵制IEEE。

北大教授張海霞

率先出擊的是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IEEE NTC北京分會主席張海霞老師。

張海霞老師研究室公眾號「AliceWonderlab」發表了其對IEEE主席的公開信: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圖片來自張海霞老師研究室公眾號「AliceWonderlab」

新智元對這封信做了整理:

親愛的福田敏男(Toshio Fukuda)教授(IEEE當選主席):

我是來自北京大學的張海霞,作為老朋友和IEEE高級會員,當我聽說IEEE參與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並將來自華為的審稿人全部替換時,我表示非常震驚。這遠遠超過了我到目前為止在職業生涯中所追尋、訓練的科學與技術的底線。

我從攻讀博士學位開始就加入IEEE,因為IEEE被我的同事、世界各地的朋友公認為電子工程相關領域的國際專業學術平台。在過去的20年里,我和許多科學家一起在IEEE的社團、期刊、會議和活動中共同工作,例如,去年你作為「亞洲第一人」來競選IEEE主席。因為我們都認為IEEE是 一個國際社區,不僅屬於美國或北美地區或某些政黨,其成員覆蓋世界各地,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使其更加專業、高效。

但是今天,IEEE給我的這封「取代華為在IEEE期刊上的所有審稿人」的郵件,對我的職業操守提出了挑戰。我不得不說,作為一名教授,我不能接受這一點。因此,我決定退出IEEE NANO和IEEE JMEMS編輯委員會,直到有一天IEEE回歸到我們共同的專業誠信範圍。

請將此信轉交IEEE辦公室及相關負責人。

期待光明的到來(Looking for the day light)。

張海霞,北京大學教授

2019年5月29日

此外,張海霞教授還給IEEE TNANO的主編Fabrizio Lombardi教授發送了郵件: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郵件內容如下:

親愛的Gianluca Piazzai教授(IEEE TNANO主編):

我是北京大學的張海霞,作為IEEE NANO的副主編已經很多年了,我很高興能夠與您和世界各地的教授們在微納領域進行專業的合作。今天,我很遺憾地聽到IEEE參與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替換了所有華為的審稿人一事,這遠遠超出了我所接受、並在職業生涯中一直堅持的科學與技術的底線,因此,我決定退出IEEE NANO編輯委員會,直到其重新回歸專業範圍。

致以最好的祝福。

張海霞,北京大學教授

2019年5月29日


清華教授劉奕群

除了北大教授對此事件作出反應,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劉奕群也在朋友圈發表評論稱:

剛剛跟學生要求不要投稿任何 IEEE 組織的會議和期刊,我個人承擔的 IEEE 相關學術職務會儘快按流程辭掉。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與全球學術界割裂或許不是最佳選擇

面對此次事件,同樣存在著另一種聲音:提倡融合為本。

南大教授周志華

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髮布微博表態:

學界激辯!IEEE限令下該以打促談還是邊合作邊抗爭?


竟然不允許華為的專家給IEEE期刊處理稿件審稿了。赤裸裸地干涉學術。IEEE只是在美國註冊,建議圈內IEEE各級管理層的專家向IEEE提議改到瑞士之類去註冊。更重要的是,大家多支持國內優秀期刊(不僅中文刊,尤其是國內出版的英文國際期刊),例如《中國科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的《FCS》、綜合的《NSR》等。或許要解釋一下,這件事損害的並不是華為,所有IEEE的出版物都照樣能看,何況即便不給看,互聯網上什麼看不到。它禁的是華為專家為期刊提供審稿服務。。。打個比方,花園的花大家都能看,現在華為被禁止無償義務澆水施肥。。。損害的是國際學術社區。

杜克大學教授陳怡然

就針對此次事件,陳怡然教授今日發表文章,表達了他的看法。在文中,陳老師表示:


我並沒有主張成立什麼CIEEE來對抗IEEE(實際上CIEEE就是中國電子學會)。我個人也覺得此類的倡議並不可取,不符合學術界兼容並包的本意。我原文用的是歐亞而非中國,意思是如果政治壓力影響到了學術團體的獨立性,那麼可以選擇註冊在中立國家。現代國際學術界從國際合作中受益良多。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堅決反對把國際學術界分裂為兩個或者幾個相互獨立、甚至相互對抗的體系。

北大教授黃鐵軍

「逆勢而動,不會長久。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Nature》發文表態

30日,Nature微信公眾號「Nature自然科學」發表文章《中國AI研究者希望延續全球分享的文化》,對「全球共享的文化」做出了分析。以下內容摘自上述文章: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吳飛教授曾參與制定多項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計劃。其中,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規模接近1500億美元,人工智慧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規劃》還鼓勵加強國際合作。吳飛教授說:「如果只是研究某個演算法或方法,那一個教授就夠了。但如果想開展人工智慧、神經科學和數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我們就有必要建立緊密的國際合作。」

吳飛還認為,人工智慧所引發的倫理和安全困境必須通過多邊力量解決。「人工智慧所面臨的挑戰不是一個國家可以單獨解決的。比方說,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合作達成共識,不在大規模戰爭中使用人工智慧武器。」

雖然吳飛知道中美之間緊張狀況會影響項目合作,但他仍希望看到由兩國政府聯合資助研究項目以及研究機構,讓雙方研究人員可以攜手合作。吳飛指出,如若沒有國際合作,人工智慧將會演變成一股「可怕的力量」。

「當務之急就是展開合作。我們不能為了避免競爭而關閉合作的大門。因為這麼做只會損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親愛的讀者們,那麼你對於「我國學術界接下來該怎麼走」的問題,贊成哪種做法呢?

參考鏈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05/ieee-major-science-publisher-bans-huawei-scientists-reviewing-papers

https://www.ccf.org.cn/c/2019-05-30/666160.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JuOIEpoJq0hRGiUTtrBncA

本文《Nature》發文表態」部分引用自Nature自然科研公眾號文章《中國AI研究者希望延續全球分享的文化 | 《自然》聚焦AI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谷歌微軟亞馬遜搶著把AI研發中心放在台灣?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