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共品宋茶真味

共品宋茶真味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己亥年

四月廿六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宋人吳自牧所著《夢梁錄》中將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列為「四般閑事」。宋代是中國歷代中最為風雅的朝代,點茶法乃兩宋主流飲茶方式,是中國古代茶文化的一個巔峰。後又東渡遠播至日本和韓國等地,對日本國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抹茶道和韓國的高麗茶禮有深刻影響。

宋徽宗曾豪言道:「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信此言不虛。王安石又曰:「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足以想見宋代茶事流行規模之盛。宋式末茶最後的大家,明初寧王朱權在他的《茶譜》中說道:「盧仝吃七碗、老蘇不禁三碗,予以一甌,足可通仙靈矣。」令人不禁神往。

這一碗足通仙靈的末茶,是如何烹點而成的呢?先備茶末——用茶臼將精製的團茶餅搥碎,後用茶碾及茶磨研碾成極細的茶末,再用茶羅將茶末篩細。宋詩中之「屑之雲雪輕」、「碾為玉色塵」、「磨轉春雷飛白雪」等等都是描述這些團茶、散茶經研碾磨製後,如雪末、雲塵般隨風飄揚的狀態。

量好待用的茶末後,熟練流暢地擊拂攪拌,使茶末和湯混成乳狀。茶筅攪動使得茶湯與空氣充分融合,逐漸細密的餑沫聚滿盞面,與皎月般燦然而生。湧現出的湯花,宋詩稱其為「雪花」、「乳花」。《茶錄》中寫道:「茶色貴白」,一盞好的宋代末茶其色白「堪稱雪見羞」。

湯花浮面緊貼盞沿,久聚不散,能掛在盞壁上而不滑落,稱為「咬盞」。宋代鬥茶以盞面乳花均勻,花色鮮白,著水無痕者為絕佳。

宋徽宗形容末茶之味為「香甘重滑」,將末茶清香甘甜、厚實濃郁、口感順滑的特點概括得非常到位。當一口香濃的末茶入口後,無數細微的泡沫在舌尖上綻放,而後回甘持久不散,感覺妙不可言,是完全不同於瀹茶的體驗。

而品飲末茶,乃是真正的「吃茶」,比之喝茶能更充分地汲取營養。因為茶葉里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35%,大量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浪費了。極致的宋式風雅與養生並重,也因此日本入宋進修的高僧榮西禪師,將末茶帶回日本後,寫下了名著《吃茶養生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
這些家教家風對聯,越早知道越好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