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里潛心布局多年,丹鳥終於初試啼聲

阿里潛心布局多年,丹鳥終於初試啼聲

阿里潛心布局多年,丹鳥終於初試啼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物流業大破大立

從三四天到一兩天,再到幾個小時,消費者對物流速度的追求似乎永遠沒有止境。但當飛機、火車、汽車等運力已經足夠充沛時,企業再去比拼誰能更快把包裹從廣州運到上海,實際已經很難拉開顯著差距。

在丹鳥CEO李武昌看來,行業已經到了需要大破大立,對物流組織進行一次全面重構的時候。

李武昌認為,物流並不是一個孤立的行業,而是已經成了商業的底層基礎設施。因此,它的發展也不應該局限於緩慢的自我迭代,而是要緊跟商業環境的變化重構業務流程。

回顧過去幾年的商業大環境,在新零售浪潮的推動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你在線上能夠買到的商品,99%在線下三四百公里範圍內都能找到。

既然如此,我們是否還有必要從哈爾濱的倉庫發貨,將包裹千里迢迢送到海南的消費者手中呢?更合理的做法顯然是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那件商品,第一時間送到他的手中。這樣無論從時效性還是資源利用率方面都是更經濟划算的。

然而這個過程實現起來並不簡單,需要將線上線下數據全部打通,對物流組織進行全面重構。誰來做這個吃螃蟹的人呢?

丹鳥初試啼聲

5月28日,丹鳥在「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舉辦首場品牌發布會,義無反顧地扛起了大旗。CEO李武昌在會上宣布,丹鳥將運用數字化技術和智能演算法,聯合配送網路上下游,對全國落地配服務進行升級。

丹鳥的前身是天貓超市的快遞好服務,由幾家落地配公司聯合組成。李武昌介紹,2018年初菜鳥將這幾家落地配送公司融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零售配送聯盟(簡稱「新配盟」),並花了一年時間將系統、管理、組織和文化等各個維度進行了打通,於是有了今天的丹鳥。

在服務天貓超市的過程中,丹鳥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積累與錘鍊。2018年天貓雙11,丹鳥的日均訂單量增長了數倍,10天簽收率也是日常平均水平的5倍。今年5月熱銷全國的海口火山荔枝,背後也是有丹鳥的產地直送、農產品上行模式提供支持的,24小時配送率到達了99%。

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戰役的洗禮,如今丹鳥的服務已經全面升級,可以為商家提供包含運輸、配送、客服、售後等的一體化綜合物流解決方案。

從升級後的數據來看,丹鳥整合了3000+站點、50000+配送員,且業務覆蓋華東、華北、華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七大區共計200多個城市。截至目前,公開數據顯示丹鳥全國範圍內有70多個分撥中心,日操作能力超過1000萬件。

據了解,1.0階段丹鳥將主要聚焦於生鮮、鮮花、母嬰等領域,主打中件服務,通過服務觸點,積累應用場景和用戶,聚合配送能力模型。

李武昌指出,當前即時物流行業的發展依然存在諸多痛點。一方面,商家極力追求時效和低價,忽略了消費者的精細化需求,尤其是對生鮮、即時性物品不方便取消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家也希望物流能夠在供應鏈層面為其提供持續和差異化的經營價值。

作為一家數據驅動型的技術公司,丹鳥的目標是依靠大數據沉澱、模式迭代升級,建立數據化的配送模型,實現智能調配人、車、貨、場的資源,將模式沉澱開放賦能給新零售行業,與快遞公司相互補充,共同服務消費者和商家的新需求。

李武昌介紹,未來丹鳥將重點從適度、調度、深度、溫度四個方面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價值:

1、適度。在時效提升和規模擴大化的情況下,時效很難有本質性的突破。菜鳥的使命是全國24小時必達,全球72小時必達。而全國24小時的實現,需要找到合理的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或者商家,實現合理的路徑規劃。丹鳥通過上下游的數字鏈接,同時線上再造,通過物理要素的鏈接實現不同場景的需求。

2、調度。丹鳥將物流配送中閑置的車輛和外賣人員實現整合,滿足指數需求而不是線性需求。將末端配送人員形成長期穩定的隊伍,並構成柔性供應鏈的調度。通過柔性調度,實現兩個特點:第一,高彈性,日均五倍的單量保持日常準點率;第二,性價比服務,通過調度將前後台打通,帶給消費者和商家滿意的服務。

3、深度。整個丹鳥底層的數據系統得到菜鳥技術的支持,賦能行業系統,形成系統後台服務的模塊化配置。而前端是天平系統,打通商家到物流併到消費者端的全鏈路資源的調度和銷售的預測,並根據前端銷售數據實時監控後段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4、溫度。在現在經濟化越來越標準的今天,需求的增大,速度的加快,忽略了消費者末端接收貨物時的需求。丹鳥強調的是適用、精準,按照消費者需求完成配送服務。比如,消費者要送貨上門、暫放驛站、臨時改變送貨時間等需求,丹鳥可以根據消費習慣進行精準推送。

一言以蔽之,未來丹鳥將通過技術手段、智能演算法,輸出匹配商家多樣化需求的適度的時效產品;以用戶需求、前置倉及B2B、B2C、O2O一體化運營的模式,讓商家靈活智能調度貨物;以生態資源優勢、平台化運力、技術加持升級配送鏈條全鏈效率;同時以末端的溫暖服務,讓消費者享受科技與服務的溫度。

菜鳥的一盤大棋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丹鳥的運營模式其實與京東物流的倉配模式頗有幾分相似,都是在服務品質和配送時效上精益求精,而且非常注重自營。未來很有可能和順豐、京東等高品質快遞產品展開正面競爭。

京東的「倉儲+配送」體系一直被看作是電商領域的最優物流解決方案,這套體系很難被其他家所複製。那麼,為什麼丹鳥能夠做到呢?

這還得從五年前說起。

2014年5月,菜鳥推出電子面單系統,藉助阿里平台與中國郵政速遞、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百世、蘇寧天天等中國主要快遞公司一起完成了全行業推廣應用。據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菜鳥董事長張勇透露,菜鳥電子面單推出5年來,累計服務了800多億個包裹,日均生成量已經超過1億個。光去年中國的500億個包裹中,就有300多億個包裹使用了菜鳥電子面單。

今年4月24日,憑藉電子面單項目,菜鳥還獲得了郵政行業的最高技術獎項——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電子面單雖然看起來只是物流眾多環節中的一個小小創新,但它帶來的卻是整個行業業務流程的徹底重構,極大幅度提升了快遞業的運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採用這套標準,菜鳥實際上已經掌握了中國大部分快遞的數據流入口。

說到數據入口,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微信、淘寶這樣的超級APP。但一個快遞面單蘊含的信息量其實並不遜色多少。它至少包含了這些信息:收、寄件人的姓名、電話、地址,快遞過程中的路徑信息,快遞郵寄物品信息。甚至快遞實名制政策推出後,寄件人身份信息也一併被收入了囊中。

有了這些信息後,菜鳥就可以通過數據來重構業務流程,用「倉配」體系來替代傳統的「收轉投」體系。因為通過信息流來分析物流,就可以知道貨物流轉的關鍵節點,迅速的圈地跟進倉儲,然後從大賣家入手推進落地倉。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阿里的深謀遠慮,早在五年前就計劃好了今天這一著。丹鳥的初次亮相,啼聲清脆嘹亮,但它未來能否像菜鳥一樣展翅高飛,一方面要看自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對手會如何應對。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對話戴金權:英特爾如何構建軟硬體協同統一的大數據分析+AI平台?
解讀阿里36億入股千方科技背後:智慧交通或將進入巨頭割據時代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