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封神演義》最強諸侯王?昊天上帝力挺,元始天尊門徒替他賣命!

《封神演義》最強諸侯王?昊天上帝力挺,元始天尊門徒替他賣命!

文:白馬晉一

名著《封神演義》里,以犧牲長子伯邑考作為代價,西伯候姬昌終於瞞過了紂王的法眼,磕磕碰碰地回到了故都西岐。看見夾道歡迎的西周軍民,姬昌悲心更甚,只覺心間一陣絞痛,哇地一聲,竟將殘羹全吐了出來。

這時候,周遭起先熱烈的氣氛,忽然變得冷峻起來,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軍民們面面相覷。老淚縱橫的姬昌,一聲仰天長嘆,劃破了這凝固的一幕。只見他做歌一曲,「盡臣節兮,奉旨朝商;直諫君兮,欲正綱常。讒臣陷兮,因於里;不敢怨兮,天降其殃。邑考孝兮,為父贖罪;鼓琴音兮,屈害忠良。啖子肉兮,痛傷骨髓;感聖恩兮,位至文王。誇官逃難兮,路逢雷震;命不絕兮,幸至吾疆。今歸西士兮,團圓母子;獨不見邑考兮,碎裂肝腸。」

長歌當哭,其情甚悲。姬昌聲調時而急促,時而又緩慢,他在等待眾人的回應。

果如其然,便有義士氣忿不過,跳將出來,「今日大王已歸放土,當為公子報醢屍之仇。況今西岐雄兵四十萬,戰將六十員,正宜殺進五關,圍住朝歌,斬費仲、妲己於市曹,廢棄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忿。」

大抵是受了義士的感染,一時間群情激奮。

但時機未到!

姬昌清楚地知道,此時同商湯帝國翻臉並掰著手腕,贏面幾乎為零。他要做的,其實就四個字,韜光養晦,誠如他在商湯那七年軟禁生涯一般。只見他緩慢地環顧四周,抬起手,又緩慢地放下,略微顫抖地聲明,「天子乃萬國之元首,縱有過,臣且不敢言,倘敢正君之過;父有失,子亦不敢語,況敢正父之失。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為人臣子者,先以忠孝為首,而敢以直忤君父哉?昌因直諫於君,故囚昌於里雖有七戴之困苦,是吾愆尤,怎敢怨君?吾子(伯邑考)自取其死,孤臨行曾對諸子文武有言:孤演先天數,算有七年之災,切不可以一卒前來問安。候七年災滿,自然榮歸。邑考不遵父訓,自恃驕拗,執忠孝之大節,不知從權,又失打聽,不知時務進退,自己德薄才庸,性情偏執;不順天時,致遭此醢身之禍。」

姬昌這段即興講演,情感上看似邏輯矛盾重重。前腳才說「獨不見伯邑考,碎裂肝腸」,後腳便無情地申明伯邑考「德薄才庸,性情偏執」,醢身之禍是咎由自取。但從一個政治家的素養考量,講演很有水平的,演技也非常高。

表面上,他在自我檢討,把責任都推到自家人頭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姬昌實則亮出受害者的名牌,他在聲淚俱下地控訴紂王對己方家族的殘暴迫害,進而在衍生出一種國民情緒,這個商湯政權對於整個西周民眾的人格欺凌。只不過,囿於當時根深蒂固的君臣行為規範(小說雖講商周事,實成書於明代,時君臣綱要之矩當為主流思想),做出越矩犯上之事,是要承擔極大道德風險。正因如此,以忠義仁德自我標榜的姬昌,自然不會主動卻打破這個既有規則。

當然,這樣的氣氛營造,也為後來西周反攻商湯,埋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礎。姬昌在有意醞釀國民對於宗主國商湯的怨恨,而這種怨恨,在經過了時間的發酵,會變得愈有爆發力。換言之,後來的周王反商,其實是民意推動的結果,周王在這件事上態度始終是被動的。這就是姬昌要的效果。

僅僅是情感上的煽動,仍遠遠不夠。姬昌清楚地認識到,拳頭才是硬道理。他要轉化為實際行動力。這個時候,姬昌在商湯軟禁生涯,就起到作用了。通過長達七年的實地生活體驗,他對這個帝國的運作,有了更為深入了解和切身體會。他決心同紂王行為反著來。

其一,他要做的便是安民。這和紂王大張旗鼓的擾民截然相反。

且看原著里的描述,「孤既歸國,當以化行俗美為先,民豐物阜為務,則百姓自受安康,孤與卿等共享太平;耳不聞兵戈之聲,眼不見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馬之勞,心不懸勝敗之擾。但願三軍,身無披甲胄之苦,民不受驚慌之災,即此是福,即此是樂;又何必勞民傷財,糜爛其民,然後以為功哉。」

表面上看,姬昌以民為本,崇尚和平,反對戰爭。但從西周代商的結果看,姬昌此舉只是暗度陳倉。他無非是在取悅民心的基礎上,發展生產並積累生產資料,並在必要時挑起爭端。顯然,他在積攢對抗的資本。

其二,他便主張建造靈台。而這個主張,顯然是從紂王營造摘星樓的實例中獲取了靈感。

靈台是古代帝王觀察天文星象、妖祥災異的建築。換言之,姬昌造台,其希冀的是獲得與神對話的權力。而紂王營造摘星樓的初衷,其實大抵等同。所不同的是,姬昌造台態度是極其虔誠而卑微的,是下級階層對上級階層的一種仰望,以及表達了尋求庇護的願景。紂王營造摘星樓,情感上卻天然帶著遊戲三界的輕佻,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君王,妄想把人間的觸手,貪婪地伸向神明所處的天庭,這從「摘星」二字便可看出端倪。可以想像,之於神權的領導者昊天上帝以及元始天尊而言,相較於商湯,西周無疑是更為合適的人間代理政權。

其三,也是最為關鍵的,便是姬昌對人才的求取。這同紂王大量驅離人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元始天尊門徒、在渭水之濱垂釣的姜子牙,無疑便是這場求賢運動的受益者。

當這位白髮蒼蒼的垂釣者在應聘書上籤下了名字,姬昌是這樣造勢的。不妨來看原著描述,「文王從散宜生之言,齋宿三日。至第四日,沐浴整衣,極其精誠,文王端坐鑾與,扛抬聘禮,文王擺列車馬成行,前往溪,來迎子牙。封武吉為武德將軍。笙簧滿道,竟出西岐,不知驚動多少人民,扶老攜幼來看迎賢。」

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作秀!

值得一提的是,時姬昌方才結識姜子牙不久,對於這位受聘者真實能力,很難有個全面了解。而他之所以大張旗鼓地造勢,動機無外乎以下數點。

其一,姜子牙法號飛熊,恰和姬昌之夢暗合。原來,姬昌歸國之後,曾夢見飛熊入營(這很可能是姜子牙大師兄南極仙翁動得手腳)。在神話時代,這可以表示一種天意的隱約表達。而這種天權夢授,在老百姓中間相當有市場。

其二,姜子牙此時年界八旬,外貌上皓首白須。鬚髮蒼蒼,這便是德高望重的標誌。這就跟我們現在公司或門店開張,總喜歡請幾個老者站台一樣。老者便意味著有學問,美其名曰「專家」。

其三,替自己樹立一塊尚賢的招牌。如是一來,可以產生人才聚集效應。假以時日,各方人才便會像潮水一般向西岐湧來。這和「千金買骨」的道理,大抵如出一轍。

其四,姜子牙為外來戶,且又是樵夫出身,其沒有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也不太可能同士大夫打成一片。即便推之高位,將來也不會出現功高震主的尷尬場面(西周打敗商湯,實質性建國之後,姜子牙便被分封到較為偏遠齊地,疏離政治中心)。

當然,姑且不論姬昌是否尚有其他動機,但他一定是幸運的。姜子牙絕非一個水貨。或者說,姜子牙背後的神仙勢力,就算姬昌窮極一生做夢,也想不到其強大的能耐。殊不知,姬昌和他的後人們,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天選之人。而接下來要發生的,便是人為地製造一場外交危機,挑起西周、商湯兩方的戰爭。當然,這對於擅工謀略的姜子牙而言,無非小菜一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玉帝老君實力完勝孫悟空,大鬧天宮卻留他一條命?觀音或說出答案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