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發現兩類中緯度波列導致日韓高溫

研究發現兩類中緯度波列導致日韓高溫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高溫天氣日益頻發。韓國和日本中南部地區也是高溫重災區,且兩個區域的高溫天氣往往同時發生,這意味著日韓高溫很可能受相同的大尺度環流影響。近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許可與研究員陸日宇、毛江玉,中山大學副教授陳銳丹及韓國合作者揭示了日韓高溫的發生與兩類中緯度波列密切相關,成果在Journal of Climate上發表。

文章分析了導致日韓高溫的大尺度環流特徵及其前期信號,結果表明高溫的發生與東亞上空的反氣旋異常環流密切相關,反氣旋主要通過異常的下沉運動造成高溫。下沉運動不僅有利於絕熱增溫,還減少降水和雲量,增加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從而提高地表溫度。

導致日韓高溫的反氣旋異常與中緯度波列密切相關,波列沿著歐亞上空的西風急流東傳,影響東亞地區。對於不同高溫事件,前期對應的波列結構可以分為明顯不同的兩類,一類在中亞地區對應反氣旋異常,另一類在中亞地區對應氣旋異常。兩類中緯度波列結構的差異受到背景西風急流的調製。西風急流不僅影響波列的傳播,也調節波列的空間尺度和分布特徵。具體地說,狹窄的、風速小的西風急流對應波長短的波列。背景西風急流和作為前期信號的中亞環流異常對日韓高溫天氣的預報均具有重要指示意義。

西風急流調製中緯度波列進而影響日韓高溫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珠江三角洲地區發現直接測年最早的水稻大植物遺存
切碎,然後還能活下去的——渦蟲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