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新研究發現鼴鼠或能幫助人類找到新的疼痛療法

新研究發現鼴鼠或能幫助人類找到新的疼痛療法

據外媒報道,鼴鼠雖其貌不揚但卻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動物。據了解,這種小嚙齒動物對疼痛有著很強的抵抗力,而這是其他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現在,科研人員對其中的原因有了更好的了解。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疼痛不敏感的分子原因,這可能最終導致人類使用新的止痛技術。

事實上,鼴鼠還有其他一大堆「超能力」,它們幾乎不會得癌症、它們可以模仿植物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長時間存活、甚至似乎還能違反衰老的基本生物學規律。由於這些都將能夠讓人類受益,所以對於這一生物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時間。

在最近的這項研究中,來自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馬克思-德爾布魯克分子醫學中心和比勒陀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鼴鼠的抗疼痛能力展開了更進一步的研究。

他們首先測試了8種鼴鼠的疼痛反應並比較它們跟老鼠之間的不同反應。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將動物的爪子暴露在三種化合物中,這三種化合物會引起輕微的類似疼痛的感覺。這三種物質為辣椒素(辣椒辣的物質)、AITC(芥末中的辣化合物)以及一種有檸檬汁強度的酸性溶液。而疼痛反應通過諸如舔爪子的時間等行為來衡量。

研究小組發現,三種鼴鼠似乎對酸性溶液免疫,至於另外兩種對辣椒素沒有反應。裸鼴鼠是唯一對這兩種都免疫的物種。當中最奇怪的發現也許是其中一種物種--高原鼴鼠,它竟然對AITC免疫。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因為高原鼴鼠是已知的唯一一種對『芥末痛』免疫的哺乳動物,」該研究的合著者Thomas Park說道:「事實證明,高原鼴鼠和一種刺痛性螞蟻--天生的去尾螞蟻--共同生活在非洲的自然環境--隧道里。螞蟻的刺痛通常激活跟芥末反應一樣的痛覺感受器。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原鼴鼠逐漸不受(這種)刺痛的影響。」

為了找出嚙齒動物是如何抵抗這種疼痛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它們的脊髓和神經組織樣本。最有趣的發現是,高原鼴鼠的神經表面擁有更多叫做NALCN的「泄漏通道」,其能破壞疼痛信號。

Park指出,這些泄漏通道使得神經無法向大腦傳遞有關芥末疼痛的信息,它不是把信號從受體傳遞到大腦,而是轉移了信號。

為了驗證這種聯繫,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藥物來阻斷NALCN的活性。果然,鼴鼠突然對芥末化合物變得敏感--至少在短時間內是這樣。有些這些發現,研究人員或將可以為人類患者找到新的止痛療法。

相關研究已發表在《Science》上。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3/85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多項研究稱超加工食品會引發巨大的健康風險
加州理工的反應堆能將二氧化碳轉為可吸入的氧氣 可用於太空旅行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