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梧桐樹》首映六一 有種燦爛生長聽不見也看不到

《梧桐樹》首映六一 有種燦爛生長聽不見也看不到

看不到,聽不到,世界還存在嗎?

當14歲的盲女王怡文在教室里唱起義大利詠嘆調「Caro Mio Ben」(《我親愛的》)時,那歌聲瞬間讓人心柔軟,讓世界復歸平靜。

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懷著夢想走向生活。世界以痛相吻,他們卻報之以歌。他們的生命流淌深情,我們原以為會施以同情,沒預料到他們的愛治癒了我們的傷痛。

這首蘇青導演為王怡文專門錄製的獨唱——義大利經典詠嘆調《我親愛的》(CARO MIO BEN)唱出了電影內外、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也是電影《梧桐樹》創作團隊內心的感動。

這部由匯恆盛視影視出品的,聚焦這群特殊孩子的誠意之作《梧桐樹》6月1日正式點映。影片自2011年開拍至今,經歷磨難卻初心不改。

導演: 蘇青/米娜

出品:慶陽匯恆盛視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出品人:黃利銀

製片人:郭曉東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片長: 118分鐘

《梧桐樹》剛剛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真實至上」展映,是這一單元15部優秀紀錄片中唯一的中國影片。在這之前,影片先後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AND紀錄片基金支持,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亞洲紀錄片提案推薦」獎,提名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一種立場」,並在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獲得熱烈好評。

《梧桐樹》被FIRST評委稱為是「天真版的《囚》」。

同樣是凝視障礙人群,蘇青與米娜避開了獵奇的捕捉,也未落入消費弱勢族群的窠臼。影片以強烈的鏡頭語言,平靜中放大感官,喚起存在於我們心中,卻已被忽視已久的溫暖情感。

影片用6年時間記錄了河南鄭州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中的盲聾青少兒的成長曆程。導演蘇青和米娜用鏡頭觀察並陪伴這裡的孩子成長。長情「陪伴」的,還有鏡頭裡常常出現的梧桐樹,這些自建校起種下的小樹在50年風雨中茁壯成長,成為影片中的角色和另一視角。

導演蘇青的創作之路深受大哥蘇夢倫的影響,大哥三歲時高燒不退,在醫院打了鏈黴素,後來聽力逐漸喪失,成為聾人。蘇青五六歲時,大哥經常帶他去聾啞學校(舊稱)玩耍,看大哥打手語,見識大哥結交的聾人朋友。大哥的江湖既是有趣的世界又是孤獨的世界。而蘇青也是家裡唯一可以與大哥正常溝通的人。

年幼的聾人由於失聰,語言發展受阻,常被當作「聾啞人」,但實際上聾人並不啞。大哥雖然聽不見,但他在家裡什麼都做,他不僅要做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蘇青覺得哥哥與眾不同,「他不靠語言(口語),靠行動,靠感應,我們說半天不如他看你一眼。」

2002年,蘇青和米娜借了朋友一台DV,自此他們一直在拍攝,從沒有停止。

片中的聾人孩子李聰會心疼被釘子扎過的樹,會發現小烏龜也愛「臭美」;而有視聽雙重障礙的曹寒子,則記錄了她從12歲到17歲的整個青春,聽不清也看不清的她依舊倔強固執地提出對世界的無數疑問。

著名的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小失去視力聽力,她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打動了無數眼睛、耳朵與心靈。一切皆因為她遇到了啟蒙老師沙立文女士,一位堅強的家庭教師,將她從混沌中拯救,她們共同創造了世間奇蹟。

曹寒子有幸遇到了她的「沙立文老師」,美術老師王琴。

王琴老師有著堅毅的決心,但寒子也不是溫馴的姑娘,她不示弱的個性也使得每一個進步都是意志與愛的較量……

還有成為了豫劇小明星的張丹彤,夢想當央視主播的吳夢飛,依舊天真爛漫的模樣卻藏著一顆成熟強大的內心。

影片里的音樂是打破現實禁錮的一道光亮與聲響,為影片奠定了基調。天才少女王怡文天籟般的演唱與演奏,傳達出信念和精神力量。「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葉生葉落,四季輪迴,時間流逝。在影片中,我們有機會一起傾聽這群盲聾兒童內心的歌聲,看見《梧桐樹》昂揚生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林允森系婚紗照曝光 手拿捧花溫柔恬靜似仙女
博物館裡過「六一」陌陌直播公益課帶鄉村孩子領略兩漢風韻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