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街口元代遺址出土瓷瓶,它身上藏有元朝只能立國90年的傳說

新街口元代遺址出土瓷瓶,它身上藏有元朝只能立國90年的傳說

在北京市新街口元代遺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寶物,這件寶物不但樣貌奇特,而且還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甚至揭露了元朝僅僅立國九十年的傳說。它究竟是什麼寶物?為何會如此神奇?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世紀70年代,此時正值北京建設規劃時期,不少地方都被列為改建項目中,西城區新街口的後英房衚衕就是其中之一。在施工拆除該地建築時,施工人員發現了一處古代民居的遺址,後經趕到的考古人員研究確定,這就是北京最早的四合院形式,其年代應該是元代。

考古專家們立馬展開行動,對該地遺址進行了保護性的發掘,在發掘的時候,專家們發現了不少元代瓷瓶,這些瓷瓶中,有一件瓷瓶吸引了專家的注意,該瓷瓶已經因為多年的擠壓而碎裂,可是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們根據殘片可以看出,該瓷瓶與其他普通的瓷瓶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為了能更好的進行研究,考古專家對瓷瓶進行了修復,修復成功後,專家們才算徹底看清了瓷瓶的真面目。該瓷瓶高 63.2厘米、口徑15.2厘米、足徑17.5厘米,口沿外折呈五瓣花形,長頸豐肩收腹,下連五孔座,附摩羯形雙耳,瓶腹印獸面銜環,獸面的上額有一「王」字,通體施天藍色釉,釉色肥厚凝潤,屬於典型的鈞窯連座瓶製品,專家將其簡稱為「口瓶」。

鈞瓷在我國瓷器歷史上十分悠久,尤其是唐宋時期,鈞瓷的發展達到了高峰,這種瓷器追求對稱、平衡、規整、秀巧,方圓、柔潤、典雅、樸實、蘊秀、含蓄等元素,這些風格也貫徹到了瓷器的每一步製作中。

可元代的統治者卻不這樣想,自從蒙古人滅掉南宋之後,鈞瓷的製造守則在他們的眼裡更是不值得一提。馬背民族講究的是直來直去,他們更多的是追求器物實用、奢華、與堅實的習慣,也就是說,以前的瓷瓶是「苗條秀美」,現在的瓷瓶是「傻大笨拙」 故此,就產生了鈞窯連座瓶這樣「不倫不類」的怪胎。

對於元代鈞瓷 造型,不少專家們實在有些不買賬,他們認為元代的鈞瓷之風格,完全是粗製濫造的結果。統治者用武力手段干預藝術的方式,使得鈞瓷出現了嘩眾取寵,模樣詭異的毛病。

不過,也有專家不認同此種想法,該部分專家認為元代鈞瓷處於一個大膽創新、敢於突破,無所顧忌的時代,打破了「九五之尊、鈞不過尺」的皇家桎梏,並在審美上表現出粗獷豪放的態勢,極具馬背上民族的鮮明個性。

關於鈞瓷,還有一個極為「神秘」的傳說,鐵木真在征服異國的過程中,曾經力求長生不老之法,他因為仰慕中原長春真人丘處機道長的的道行,特意命人將其請來,講經論道。

在二人相處過程中,丘處機還奉勸鐵木真切勿殺傷過重,要心地寬仁方能長壽,這也使得被征服地免遭生靈塗炭之苦。

丘處機為了感謝成吉思汗的賞識,他最終選定了六件鈞瓷當禮物,送給元太祖以表達自己的心意。這6套鈞瓷不遠萬里送往元大都,誰知車行半路因為顛簸傾倒,一套鈞瓷在「咔嚓」聲中變成碎渣,送瓷人為了保住自己的七斤八兩(人頭),就進奉給元朝廷五套真品一套贗品鈞瓷器物,結果元朝統治者徹底悲催了,五套鈞瓷「神器」不能輪迴應數,元朝皇帝只統治了90餘年,就徹底吹燈拔蠟翹辮子了。至於那件被打壞的鈞瓷,是不是這件元代連坐鈞瓷口瓶?讀者可以自己去腦補,小編可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在小編看來,無論專家們對鈞瓷抱著何等爭議?也改變不了鈞瓷是國寶的事實,畢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如此才構成了繽紛多彩的陶瓷歷史。鈞瓷正是如此,在其多年的風格演變中,記錄的不僅僅是瓷器本身的變化,而是多彩歷史的真實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專家在敦煌發現「佛缽」畫錯,國外一件文物,卻證明壁畫是正確的
曹操也知道,糧食很難燃燒,他的手下是如何燒掉袁紹的軍糧呢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