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里,「聽話」是一種讚賞,並把聽話作為教育孩子的標準。如今很多的父母似乎走入了一條教育岔道,那就是——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其實,培養好孩子,要學著尊重孩子,和孩子成為朋友,那麼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放下父母權威的架子

教育孩子,不是管制孩子,很多人對童年的「大棒教育」還心有餘悸,難道孩子非要在父母的管制下才能成長嗎?

還記得央視兒童節目主持人楊謹,曾在《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中》

寫下這麼一句話:

父母的責任不只是把孩子養大,而是陪孩子一起長大。

一起長大,也就意味著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的地位,其實都應該是平等的

可惜,平等這一點在很多父母眼裡,根本是無關緊要的。

說到對孩子平等相處的家長,第一個想到的是——陳小春。


在《爸爸去哪兒5》當中,完全被這個不擺架子的家長給圈了粉。

雖然他的脾氣很急,但是只要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或是語氣重了,一定立即向兒子Jasper道歉,或是用其他溫柔的方式重新說話。

比如有一次:Jasper在路上東張西望,陳小春催促兒子走快一些。可兒子完全被周圍吸引了注意力,陳小春火了,大喊:Hurry up!(快走!)

Jasper被嚇到了,陳小春馬上降低音量,重新跟他溝通。

還有一次,兒子穿著襪子在地上走路,陳小春看到,馬上大怒,指著床對Jasper大聲吼了句:

「上去!」。

兒子哭了,解釋自己只是想喝水。

陳小春馬上就發現自己太凶了,換了語氣,說:

「不穿鞋就下地會把襪子弄髒。」

雖然陳小春一直表現出來的,都是很強勢的樣子,看起來冷冷酷酷,卻從不會在「爸爸」這個身份上亂用權威,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處處從孩子出發,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

他的教育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Jasper,讓Jasper能比同齡人更懂事和理性,甚至還安慰落單的其他小朋友。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父母總覺得,自己的架子大過天,

可對孩子來說,架子只會撐破天。

所以教育孩子孩子的時候,不要拿出「我人高馬大,你就得聽話」的氣勢,以為這樣便可以樹立威信,只有成功的父母,才知道如何獲得真正的威信——尊重孩子、關愛孩子


「你不聽話,就把你送人」,不要再嚇唬孩子

嚇唬孩子,彷彿是父母教育孩子時通用的「必殺手段」。

「做不完作業不準吃飯!」相信這樣的話,一定會讓孩子感到心驚膽戰。

其實,這樣恐嚇式的「教育手段」,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比如「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了」。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很多家長為了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會跟孩子說:「如果你再調皮搗蛋,警察叔叔會來把你抓走,你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有位媽媽說:我婆婆經常用大老虎來嚇唬女兒,動不動就說「再不睡覺,老虎過來吃你了」有次幼兒園做智力測驗,給出一些圖片,裡面有狼、獅子,老虎,我女兒看到大老虎的圖片就嚇得開始哭。

奶奶為了不讓孩子去河邊玩,就告訴孩子,河裡頭有妖怪,專門拖小孩進水裡淹死。這之後,孩子被嚇的再也不敢去河邊了,看見小水池都繞著走。

總是拿這些莫須有或原本很正常的動物來嚇唬孩子,不僅會讓孩子更膽怯,甚至會讓孩子從此害怕睡覺、黑暗、水等一些,經常被嚇的事兒。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孩子時常被這麼恐嚇著,就很可能擔心這些事情會真的發生,由此變得焦慮不安,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即使遇到無理取鬧的孩子,我們也不應該選用這種恐嚇的方式,完全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方式,暫時不理會孩子的無理要求,當然,「冷處理」過後向孩子說明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

恐嚇式教育,只能給孩子帶來焦慮和壓力,讓孩子變得懦弱、膽怯,甚至形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極端性格,所以父母不要總是擺出一副兇巴巴的樣子,讓孩子的童年在緊張和焦慮中度過。

跟孩子當朋友一樣相處

許多父母在談及自己的孩子時,總會這樣義憤填膺地說:「這孩子,不管就是不行!我家那孩子,有時我問他點什麼,他還往後躲,你說,我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其實,孩子「躲」的沒有錯!因為,你總是擺出那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怎麼能不讓人畏懼?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可以說說心裡話的好朋友。

看過一個節目《少年說》,其中有一位女同學吐槽。說的是她的身邊有這樣一個男人,會在半夜三經的時候把她拉起來看世界盃,也會在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拉著她聊天,聊的內容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愛情。而這個男人就是她的父親。還說她的父親並沒有把她當女兒,而是當兄弟。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做父母的不要總是以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動輒打罵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而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與孩子進行溝通,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成為孩子不設防的朋友。

我們想和孩子成為朋友的根本出發點,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去對待,和孩子有一個平等的對話,不以父母的權威對孩子進行專治和控制,但是,和孩子做朋友並不是對他無限制的縱容和「不管」。

除了朋友,我們更是孩子的父母,需要對孩子教育和引領,與孩子做朋友,是有選擇有底線、有規則地做,而不是任其發展、沒有原則的妥協。


孩子需要的是尊重和平等

現在有很多的父母有這樣的一種心態:覺得現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他們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生活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接受正規的教育,在家裡有長輩和親朋好友的呵護和關愛,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喜歡用「痛說革命家史」的辦法教育孩子:「想想我們小時候,哪有你們現在這麼幸福!那時候吃個蛋糕,一年只有生日那一次,再看看你們現在,你可要知足啊!」

但是,孩子心裡怎麼想的,父母是否明白?答案是否定的,以為絕大多數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說話的權利。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在同學眼中佳佳是性格開朗、聰明活潑的,但是她的父母一致認為佳佳是一個性格內向、很少說話的女孩,這是因為平日父母對佳佳也是愛理不理的,總是會自作主張的替佳佳說話,比如路上遇到熟人,佳佳正要回答熟人問的問題,媽媽已經替她說了,再問別的問題,媽媽同樣還是替她回答,漸漸地遇到外人,佳佳就不怎麼說話了。

在平常生活中,佳佳和父母之間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問父母問題,得不到解答,和他們討論得不到認可等等。

像佳佳這樣的事例,現實中有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心理發育的逐漸成熟,他們不止需要物質上的優越,更希望父母能夠正視自己的成長,注重自己的話語權,以平等和尊重的態度與自己溝通,這也是精神需要。

父母的身份使我們很容易忽視去用心傾聽孩子。很多父母不把孩子作為獨立的人進行尊重,而是作為一個附屬品,擺出長輩的架子,採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孩子發號施令。不習慣於把孩子當做平等的人來看待,而是習慣於把孩子當做一個受教育者。

所以父母應該學著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認真去傾聽、理解孩子,讓孩子覺得你是真正重視他們的。

為人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愛不用學習,尊重卻要學習。在成人世界裡,尊重是:我雖然不同意你的想法,但我不會打斷你把話說完。在親子關係中,尊重就是:聽孩子把話說完。如果想讓尊重加分,請蹲下來或者彎下腰來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不做專制型父母,給孩子適當的限制

中國素來有這樣一種傳統:對孩子要專制。

專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絕對地聽從自己的意見,「我養大了你,你就得聽我的」,在專制型家庭里,孩子的自由是極其有限的,因為父母希望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受到保護和監製。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小時候沒少聽到父母類似的言論:

1,女孩子追求的是穩定,要那麼高學歷幹什麼呢?只有在一個地方穩定了,談婚論嫁才方便,成家立業有了小孩,就是有了依靠,爸媽死了才能瞑目。

2、你這個專業太冷門了,爸媽都沒聽過,肯定不好找工作,以後我們想幫忙也幫不上忙啊!

3、爸媽走的路太多了,肯定是為你好的,才為你選擇這條路的。如果你以後走歪了,爸媽可就後悔死了!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明,被束縛在各自的肉身里,給了我們肉身的父母,也給了我們一生最核心的束縛。

只有管制才能讓孩子聽話?父母要記得「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有個朋友說,我媽是一個控制欲超強又很偏執的人,從小到大必須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從髮型衣服、生活細節到人生規劃都要按照她的意思來執行。說實話我一直活在我媽的陰影下,對生活失去樂趣,差點換上了抑鬱症。幸好我執意考了外省的大學,才能脫離我媽的束縛。

他們善於通過道德綁架來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這種專制型教育下培育出來的孩子容易具備自私、懦弱和膽小的性格,難以脫離原生家庭的陰影。

所以成功的父母教育孩子,不是採取專制手段,而是利用適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制止孩子不合理的行為,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限制≠專制,好孩子並非是高壓政策下管出來的,更不是事無巨細的監視出來的,所以,給孩子相應的自由,在適當的條件下進行適當的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父母責無旁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孩子自私霸道、不分享?4招讓孩子學會分享,擺脫「小氣鬼」稱號
孩子缺乏責任感?3個方面讓孩子學會擔當,不做責任感的「逃兵」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