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報告:如何才能讓P2P出借人不踩雷、少踩雷

報告:如何才能讓P2P出借人不踩雷、少踩雷

來源丨網貸之家研究中心

作者丨王春影

摘要

P2P網貸平台採用「線上 線下」的形式開展出借人教育工作。以往,線下活動多定向邀請高凈值用戶非公開舉行,但受平台集中精力迎接備案等影響,線上教育逐漸成為趨勢,開展形式包括開設「出借人教育專欄」或通過「信息披露」專欄,披露P2P網貸行業法律法規,以及提示政策、市場等各類風險。

除了平台開展出借人教育以外,行業協會組織培訓並引導會員自律開展相關工作,新聞媒體及第三方垂直門戶等客觀報道行業資訊也是開展出借人教育的有效方式。此外,出借人教育發揮實效,還需出借人主動學習,提高識別風險的能力。

1

出借人教育政策要求

做好出借人教育是有效防範出借風險的重要一環。從不同監管文件看,監管對做好出借人教育工作保持了前後要求的一致性,即無論P2P網貸行業處於哪個發展階段,出借人教育都是平台必須落實的工作內容;從相關內容看,出借人教育方面覆蓋風險提示、分類管理、網貸知識普及、信披等多方面工作。

2

出借人教育現狀

加強出借人教育是保障出借人合法權益的基礎,是值得P2P網貸行業各參與方深入研究的長期課題。

1、監管立法,從頂層提出強制性要求

監管對P2P網貸機構提出的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分級管理等多項具體要求均服務於出借人教育工作。監管要求明確了平台開展出借人教育的方向,但細節之處尚待完善,比如項目信披有待加強,運營數據統計口徑有待明確;風險提示需要進一步規範提示內容、提示方式;根據風險承受能力對出借人分層,有利於平台實施分級管理,後續可能需要監管層制定更加詳細的出借人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

2、協會監督,構建上傳下達的橋樑

互金協會除了積極構建信息共享平台,鼓勵平台增強信披外,還採用培訓、講座的形式開展出借人教育工作。比如中國互金協會近期開展的「互聯網金融知識進校園」系列教育公益講座;北京互金協會開設「投資人教育」專欄,普及行業知識;上海互金協會於2019年4月成立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與教育培訓專業委員會,開展互聯網金融教育培訓;廣東省互金協會、廣州市互金協會針對「風險提示」發布了《關於加強網路借貸出借人風險提示的通知》。但協會僅對會員機構有約束,出借人教育的效果需要看會員的執行情況。

3、平台實施,從實操層面保障教育落地

平台是開展出借人教育的主力。目前,平台基本上能按監管要求開展出借人教育。開展形式上,以「線上 線下」相結合為主。其中,線上開展出借人教育採用「出借人教育」專欄,「網貸學堂」,「直播間」的形式開展。優點是成本低、方式靈活,缺點是需要出借人主動點擊學習;線下開展出借人教育採用「出借人見面會」,「開放日」形式,優點是面對面交流效果明顯,缺點是成本高、受眾有限。從出借人教育的內容上看,主要包括:

第一、普及法律法規。

了解業內法律法規是合格出借人的基本素質。平台在信披欄目披露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出借人提供了集中學習的機會。部分平台普及法規知識相對敷衍,比如僅披露法規文件名或法規停留在早些年的監管政策;而有的平台普及法規知識則較為用心,比如玖富普惠在首頁明顯位置設置了「網貸知識」專欄,並且法規知識已經更新到近來發布的重磅175號文件,由此可見,普法內容有專人追蹤、維護。另外,玖富普惠普及的法規知識相對全面,從十三五規劃宏觀政策過渡到P2P網貸細分互金領域,從「1 3」制度框架過渡到電子簽名等外圍服務。而且,細節之處在於玖富普惠設置法規文件跳轉至官方政策文件原文,或明確標準監管文件來源。

第二、開展風險教育。

平台對出借人的風險教育包括禁止性行為提示、出借人分級管理及風險提示三部分內容。其中,禁止性行為提示,即展示管理暫行辦法劃定的十三條業務紅線;出借人分級管理是根據出借人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提供不同風險程度的借款項目;風險提示即揭示P2P網貸出借流程各環節可能面臨的風險。

第三、組織線下活動。

備案臨近,富有精力開展線下活動的平台已經比較少見。平台組織線下活動還是嘗試促進與出借人的近距離接觸,提高彼此的信任感,一般活動設計包括公司介紹、行業分析、現場驗標、出借達人經驗分享等環節。出借人可藉此機會了解平台資產發現、風控、項目發布等細節,還可形成對平台高層領導風格的直接感受,並且可與其他出借人共同溝通交流,互相學習。

4、媒體及門戶,發揮全面監督職能

新聞媒體及門戶開展出借人教育工作多採用資訊方式,比如轉發監管要求,協會或平台開展的出借人教育工作等。

媒體涉眾廣,在普及出借人教育中發揮了明顯促進作用,並且具備較大的能量,加大該塊的宣傳工作後將明顯加快出借人教育進程;門戶網站是P2P網貸用戶聚集區,除了傳播行業資訊外,也可通過論壇、發帖等形式展示用戶反饋,促進交流;而自媒體也應秉持職業操守,如實報道行業信息。

3

未來開展出借人教育建議

1、監管政策引導

通過政策傳導實踐出借人教育,需要監管明確法規要求,必要時給出解讀說明;也需要出借人準確把握政策要點。

對易引發不同理解的政策要求,建議監管部門適時出台進一步的補充說明。比如自動投標,網傳版備案試點方案禁止P2P網貸機構開展自動投標業務。字面意思看,似乎自動投標被全面禁止,但監管初衷應該是通過禁止自動投標進而杜絕平台發布期限錯配的理財計劃類產品,而基礎的自動投標工具通常不會造成期限錯配,並且可以提升出借體驗。所以,哪類自動投標必須禁止,哪些可適當保留,建議監管在出台正式文件時給出進一步解釋說明。

出借人需要把握政策的風向、並格外注意政策時點。比如2017年6月監管首提「雙降」,後升級為「三降」,監管趨嚴。另外,108條對規模控制的要求是,禁止「檢查時點的規模總量較2017年6月增長幅度較大」;那麼,出借人在判斷平台規模控制是否順應監管要求時,應以「2017年6月」這個時點為分水嶺,來理性看待平台規模變動。

2、糾正標籤認知誤區

根據平台股東性質不同,平台可劃分為上市系、國資系、風投系、銀行系和民營系。標籤對平台的意義,需要新聞媒體等客觀報道,以及出借人正確認知。

一方面,標籤後的股東確實能給平台帶來資源,或為平台輸入管理、運營、技術或風控經驗,這樣的平台相對務實。判斷標準主要看股東對平台持有股權比例、股權層級,具體可通過工商信息查詢。判斷平台和股東的密切程度,一方面看股東是否參與平台實際運營,通過高管是否入駐平台可核實;另一方面看股東業務發展,如股東可為平台引介更多優質資產,合作關係也更為密切。

但是,如果平台純粹為了標籤而去創造標籤,容易滋生灰色交易,股東對平台的意義可能也僅限於增信,這樣的平颱風險較高。標籤背後的隱蔽交易手段包括抽屜協議、股份代持、明股實債、虛假宣傳等。

3、多維分析平台信披

讀懂平台信披是出借人識別平颱風險、自我完成出借教育的有效方式。

第一,看信披更新的積極性。對於意欲退出P2P網貸行業的平台,是不會花更多精力去維護信披的。那麼,大多數平台均按監管要求建立信披板塊、更新運營數據、更新審核信息,部分平台的信披反而還停留在數月之前,那麼這樣的平台起碼合規意識不強。

第二,看運營數據的變動。比如按照監管要求披露累計交易總額、逾期數據、代償數據等。那麼通過累計交易總額中代償金額佔比,估算平台的不良率,進而評估平台資產質量。另外,175號文件,將規模較大、金額逾期率超10%的平台列為高風險機構,這就需要出借人格外注意相關運營數據變動。

第三,看項目信息的可信度。可以通過信息比對識別最初級的造假手段,比如項目信披借款人姓名與圖片信息不一致,抵押物信息套用過往歷史資料,房產位置與借款人的常駐地址存在明顯矛盾等。

4、敏銳捕捉輿情動態

輿情動態需要新聞媒體和門戶網站及時跟蹤、客觀報道,也需要出借人識別有效輿情。

輿情來自新聞資訊、行業第三方、自媒體、出借人爆料、公司公告等多方信源。出借人重點關注的輿情內容包括平台是否存在頻繁高管變動、內部管理是否混亂、平台是否過多涉及高風險的其他投資、平台資金流動性變動等。同時,出借人在廣泛搜集平台輿情的同時,也應注意識別虛假輿情。尤其是市場快速出清的當下,有惡意借款人企圖通過抹黑平台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利用自媒體發表不當、虛假言論引誘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出借人可根據輿情來源、爆料是否有實錘、相同負面輿情是普遍存在還是極端個例識別輿情真偽。

提升出借人成熟度,還需P2P網貸各參與方協作,持續、深入開展出借人教育工作,監管層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針對市場熱點、疑點給出解釋說明,協會加強培訓指導,平台完善信披透明度,新聞媒體及垂直門戶客觀報道行業資訊。在市場提供了大量出借人教育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出借人積極學習,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借經驗,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來源 | 網貸之家研究中心 作者:王春影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原創不易,你在看」就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4年前微博為證,鳳姐才是最懂中國P2P的人!
早報:浙江11名P2P案犯落網 揭互金平台助貸模式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