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5期目錄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5期目錄

熱點聚焦·西方學者的馬克思主義文本研究和考據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作的漫漫旅程

馬林·范·德·海登著 張怡文譯

作者單位: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譯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摘自《現代哲學》2018年5期

《共產黨宣言》:170年之後再研究

薩米爾·阿明著 陸豪青譯

作者單位:第三世界論壇,譯者單位: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邵賢曼摘,摘自《國外理論動態》2018年8期

MEGA2《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的版本及內容

侯才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摘自《哲學研究》2018年9期

馬克思論技術問題

埃伯哈德·伊爾納著 魯路譯

作者單位:德國恩格斯故居,譯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摘自《現代哲學》2019年1期

德國「新馬克思閱讀」的興起

李乾坤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年6期

前沿

「解」「釋」辨

張江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摘自《社會科學戰線》2019年1期

區塊鏈與人工智慧

呂乃基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摘自《系統科學學報》2019年1期

學人與學林

海外學者論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張明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國外理論動態》2018年12期

斯諾和利維斯的「兩種文化之爭」

曹莉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摘自《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6期

馬克思主義理論

(欄目主持:李瀟瀟)

馬克思財產權批判理論的生成邏輯及當代意義

張守奎

作者單位:深圳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長白學刊》2019年1期

財產權問題:馬克思正義理論的黑格爾淵源

吳鵬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9年1期

馬克思主義生態學的歷史邏輯與理論問題域

陸雪飛 鹿紅英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世界哲學》2018年6期

《啟蒙辯證法》對虛無主義的反思批判

劉森林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摘自《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1期

重新審視「時代精神」論題

郭春明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摘自《廣東社會科學》2018年6期

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文本考察

李艷艷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江海學刊》2018年6期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實現路徑

高祖林 鄭善文 辛玉玲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年11期

哲學·宗教學

(欄目主持:莫斌)

中國的西方哲學研究四十年帶來的觀念變革

馬寅卯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摘自《哲學研究》2018年12期

城市生命倫理視域下的空間正義問題

田海平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摘自《深圳大學學報》2019年1期

從邏輯學的角度看論證理論

翟錦程 李敏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哲學院,摘自《南開學報》2019年1期

皮爾士關於語言交流的哲學論說

盧德平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系,摘自《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9年1期

科學與世俗化

彼得·哈里森著  張卜天譯 摘自《清華西方哲學研究》第4卷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作者單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高等人文研究所,譯者單位:清華大學科學史系

「格義佛教」概念之缺陷

哈磊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摘自《湖北大學學報》2019年1期

文學

(欄目主持:李琳)

馬克思主義藝術生產論的中國化與時代化

季水河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摘自《中國文學批評》2018年4期

「白爾尼—海涅論爭」及其當代意義

張永清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摘自《西北大學學報》2019年1期

中華民族文學史觀族屬空間正義的建構特徵

龔舉善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摘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12期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兩種學術取徑

朱雙一

作者單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摘自《暨南學報》2018年11期

中國傳統詩教如何達至公共闡釋

劉成紀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摘自《社會科學戰線》2019年2期

朝鮮半島詞文學的產生

王小盾

作者單位: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摘自《文學評論》二〇一九年一期

歷史學

(欄目主持:晁天義 周學軍)

科技方法與歷史學研究

王昌燧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摘自《河北學刊》2019年1期

民族融匯與中國歷史發展第二條基本線索

李治安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摘自《史學集刊》2019年1期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何忠禮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歷史系,摘自《浙江學刊》2018年6期

明清帝制農商社會說的問題意識與研究取徑

趙軼峰

作者單位: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東北師範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摘自《雲南社會科學》2019年1期

清末革命知識的製作與流動

譚徐鋒

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摘自《清華大學學報》2019年1期

在近代中國發展進程中觀照和把握黨的歷史

於化民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摘自《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8年4期

一戰後美日外交理念的轉變及其對兩國關係的影響

戴宇 石瑜珩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摘自《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年1期

從戰後非殖民化看歐洲帝國終結中的受迫遷徙

潘興明

作者單位: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摘自《史學集刊》2018年6期

歷史研究與國際政治學

王新生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摘自《國際政治研究》2018年5期

經濟學

(欄目主持:梁華)

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資本主義」理論的兩個層次

楊承訓

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摘自《經濟縱橫》2018年11期

網路時代的服務全球化

江小涓 羅立彬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摘自《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2期

中國政府資產負債研究的重要意義

王毅 鄭桂環 宋光磊

作者單位:財政部金融司 中證金融研究院 中國工商銀行,摘自《財貿經濟》2019年1期

我國宏觀調控思路的歷史性進展

方福前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摘自《理論探索》2019年1期

在全球價值鏈路徑上建設製造強國

劉志彪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摘自《學習與探索》2018年11期

勞動力市場宏觀調控的實踐路徑

賴德勝 石丹淅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 三峽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摘自《求是學刊》2018年6期

科學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黃少安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摘自《經濟研究》2018年12期

企業家精神及其創新活動的性質甄別

朱富強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摘自《社會科學輯刊》2019年1期

政治學·公共管理

(欄目主持:李瀟瀟)

中國社會治理40年:回顧與前瞻

陳鵬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摘自《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6期

早期現代歐洲國家崛起的定性比較分析

黃振乾 唐世平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摘自《政治學研究》2018年6期

德國概念史方法論旨趣的政治哲學釋讀

張鳳陽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衡研究院,摘自《學術月刊》2018年12期

傳統行政文化的政府績效作用與績效評價應對

尚虎平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摘自《南京大學學報》2018年6期

省市縣府際關係改革的浙江經驗及理論貢獻

吳金群 廖超超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摘自《浙江社會科學》2018年11期

國際關係·軍事學

(欄目主持:張萍)

中俄美新三角關係論析

趙華勝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摘自《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8年6期

中美關係周期變化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選擇

陳奕平 王琛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摘自《東南亞研究》2019年1期

國際經濟秩序變遷與領導國的國內經濟秩序調整

黃琪軒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摘自《國際政治科學》2018年4期

亞太地區的制度制衡與競爭性多邊主義

賀凱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摘自《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年12期

歐美關係的裂痕及發展趨勢

周琪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摘自《歐洲研究》2018年6期

法學

(欄目主持:劉鵬)

人工智慧時代的刑法問題與應對思路

王燕玲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摘自《政治與法律》2019年1期

統籌推進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

張洪松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四川大學學報》2019年1期

政府在購買公共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法律責任

鄧搴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摘自《行政法學研究》2018年6期

環境法學的法學消減與增進

張璐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摘自《法學評論》2019年1期

自然資源「環境權」在財產法中的理論邏輯

朱冰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法學院,摘自《學術月刊》2018年11期

合同制度綠色化的基本方式

劉長興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摘自《法律科學》2018年6期

證據合法性證明與程序性證據法理論

彭海青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摘自《法學雜誌》2018年12期

義大利第三人裁判異議之訴初探

廖永安 陳逸飛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法學院,摘自《現代法學》2018年6期

社會學·教育學

(欄目主持:劉亞秋)

邁向社會全體的個案研究

渠敬東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摘自《社會》2019年1期

大數據時代社會學研究的回應

趙超越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摘自《上海大學學報》2019年1期

科學與藝術:民族志書寫的當代性

李銀兵 曹以達

作者單位:貴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9年1期

法國語境下的民族理念及其價值導向

張金嶺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摘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12期

吳景超城市社會學思想再思考

宣朝慶 陳旭華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摘自《人文雜誌》2019年1期

新社會階層:理論溯源與中國經驗

張海東 楊城晨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摘自《福建論壇》2018年11期

代際社會流動:分析框架與現實

李煜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摘自《浙江學刊》2019年1期

城鄉義務教育治理40年

楊挺 李偉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摘自《教育研究》2018年12期

學前藝術教育研究進展與走向

來水娥

作者單位:浙江音樂學院,摘自《浙江社會科學》2018年11期

新聞學·傳播學

百年「公報」史:概念、源流與歷史演變

潘祥輝 白華康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摘自《新聞大學》2019年1期

智能傳播的實踐發展與理論體系初構

曾靜平

作者單位: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傳播研究中心,摘自《學術前沿》2018年12期

論點摘要

馬克思主義理論

「現實的人」是人民主體形成的前提 熊治東

物質實踐活動確證人的本質力量 戶曉坤

共產黨人提升黨性修養的實踐路徑 楊定明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表徵 劉志明

哲學·宗教學

先秦儒家政治哲學的基點 歐陽禎人

社會本體論的自然主義傾向 趙雷等

梅洛-龐蒂對盧卡奇思想的評析 劉林

文學

當代文學批評話語實踐及其對文學理論的啟示 時勝勛

中國現代幼兒文學的發生 杜傳坤

明代士人的雅文化立場與文壇尚雅追求 李桂奎

中國學者文學英譯的困頓與出路 朱振武

歷史學

論社會科學化史學研究範式 李傑

北宋中後期三省「取旨權」之演變 田志光

宋人著述中的「華夷秩序」書寫 李俊芳

傅斯年對傳統歷史學和語言學的繼承與發展 徐國利

新中國成立初期西南地區互助合作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范連生

英屬東非殖民地的昏睡病防治及其影響 趙曉紅等

經濟學

金融發展、產業轉移與中西部產業升級 史恩義等

國內新競爭環境下的東北振興再認識 喬榛等

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 龍小寧

租購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分析 孫聰等

政治學·公共管理

治理與國家權力的邊界 唐士其

優化保險政策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黃薇

公共部門的多邊平台戰略 劉家明

完善清單制:提高科學規範效應 石亞軍等

國際關係·軍事學

中國國家安全法治研究四十年:回眸與展望 肖君擁等

大國競逐新軍事革命與國際安全體系的未來 馮玉軍等

法學

人工智慧在法院工作中的應用前景 李鑫

探索建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 梁平

完善消費監管部門間的協調機制 高志宏

社會學·教育學

城鄉社會學:觀察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個視角 何雪松

技術治理:中國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向 陳曉運

網路媒介與主觀公平感 朱斌等

基礎教育40年 柳斌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體系的構建 金偉瓊等

研究性教學中的知識觀 田宏傑

新聞學·傳播學

美圖中的幻像與自我 彭蘭

中國媒介市場數據失范與治理 廖秉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馨:發揮教師關鍵作用辦好思政課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