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紅樓夢》中也有佛學的影子?一起探尋賈寶玉的「前世與今生」

《紅樓夢》中也有佛學的影子?一起探尋賈寶玉的「前世與今生」

相信你一定讀過

如果你僅僅認為這本書中

描繪的是

古代閨閣佳人的生活百態

兒女情長、恩怨情仇的話

今天為大家從另外一個視角

去解讀《紅樓夢》中

所暗示的佛法內涵

也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很多讀過《紅樓夢》的讀者,一定會被作者曹雪芹的那首五言絕句所震撼到——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沒錯,書中故事百轉千折,主人公的人生大起大落,難怪作者在詩中辛酸感嘆「誰能解書中的本意呢?」

然而,《紅樓夢》僅僅是在說人生百態嗎?如果用佛法的視角來解讀,會不會別有一番味道?

《紅樓夢》書名的命名,取人與喻,共有五名。即《情僧錄》、《石頭記》、《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鑒》、《紅樓夢》,名雖有五,而以《紅樓夢》為主要書名,是依《辭源》解作「後世稱女子所居之處為紅樓」,而將夢字作形容詞來看待。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

此對聯在書中共出現兩次:一次是出現在甄士隱的夢中;另一次則出現在賈寶玉的夢中。為什麼是出於這二位的夢中呢?甄士隱寓意為真(實有),賈寶玉寓意為假(虛無)。

某日午睡,甄士隱夢見一僧一道,在他們手中甄士隱見到了通靈寶玉。而後甄士隱又跟隨兩人來到「太虛幻境」,在石牌坊上見到了這副對聯。此對聯看似淺顯,實際上寓意深刻。佛家認為,世間萬物其形體可為真有,但其本質也可假有即無。

曹雪芹對「通靈寶玉」的描述時則寫到靈性已通,直來直去,可大可小......」

又偈云: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這也是《紅樓夢》這本書的緣起,題旨亦在這段文字中泄露。這通靈寶玉,可喻為佛家的真心、佛性。本是人人本具,個個不少,只是被塵情慾望所淹沒,人自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故終日謀虛逐妄,計是計非,必須幾番歷練,幾番琢磨,方能返璞歸真,還自己個本來面目。

人生在世,離不開聲色貨利的欲求,富貴榮華的追逐,當禪者一旦進入定境,念頭是最靈敏的,那些潛伏在八識田中的影子,稍一有隙可乘,就會大肆活躍起來,以致會應念而成為清晰的形象。行者若稍有錯認,無論是悲是喜,是厭惡是恐怖,都有著魔甚至發瘋的危險。

這種情形將發而未發生之際,唯有明眼宗匠,才能及時覷破,適時指點。《紅樓夢》的情節,就是循著此一路布局,我們現在來看,由通靈寶玉引出來的第一主人翁賈寶玉,他究竟是何許人也呢?或者說,他在佛法中的寓意是什麼呢?

「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世高人,縱然生於薄祚寒門,甚至為奇優,為名娼,亦斷不至於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驅制……」

讀了上面這段議論,即將登場的賈寶玉,就是書中所描寫的那樣「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世高人」。這一大段議論,可說正相應唯識學上第八識的寫照。

所謂第八識,在佛學上有很多異名,如含藏識,一切種識等等。梵音則名阿賴耶識,是一個人的根本識,所謂「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翁」「驢胎馬腹由它去,成佛作祖也是它」就是指的這個識。

我們學佛參禪就是要清除這座藏污納垢的倉庫,使它返本還元,變成清凈光明,一塵不染的狀態。這在佛家叫做轉識成智,直到第八識徹底清凈了,才能有所成就。

一念迷則成邪,一念覺又成正,所以說「成則為王,敗則為賊」,這就是賈寶玉的真面目,找到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也是一個修行人的目標。

賈寶玉是《紅樓夢》這本書的唯一主人公,其餘的一切人物,皆是因他而創造出來,一切情節語言,皆為他而安排。

這與阿賴耶識能生一切能生萬法,能含藏一切善惡種子的道理相似。所以,也許《紅樓夢》中所透露出的佛學隱喻即以主人公賈寶玉的角色,來暗指唯識學中的第八識阿賴耶識。

留言互動

1、此前你是如何解讀《紅樓夢》的?

2、你認為《紅樓夢》中都有哪些佛學的啟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編輯 | 伊豆

參考 | 《紅樓夢與禪》

圖片 | 網路

責編 | 明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玉佛禪寺 的精彩文章:

無論付出還是行善,一旦執著,就有障礙

TAG:上海玉佛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