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孤獨讓人產生內心的衝突

孤獨讓人產生內心的衝突

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現代心理學的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人是被他所處的關係所造就的。沒有關係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也不可能有人類社會。

對一個個體來說,他可以處於兩種完全不同的關係之中:一種是與配偶、親人或朋友在一一起,享受交流情感和觀念的愉悅;另一種是沒有「關係」,沒有與他人的交流,這是一種特殊的關係,我們稱之為孤獨。

孤獨讓人產生內心的衝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表面上看,孤獨不是一種好的狀態。渴望交流是人的最本質的特徵之一。沒有交流,心靈就會像沒有養分的植物一樣枯萎。但是,從更深的層面來說,孤獨同樣也是人的最本質特徵。在生物進化史上,從低分子物質、高分子物質到單細胞生物的飛躍,成就的就是一個偉大的孤獨。細胞膜的出現,為個體與外界隔離創造了條件,也就是為孤獨創造了條件。從這一刻開始, 交流和孤獨,就成了個體的兩種截然不同,又缺一不可的生存狀態。作為個體的人,也是孤獨的,首先是軀體上的孤獨,體表的皮膚就是我們的邊界;其次是心理上的孤獨,如果不藉助工具(如語言、文字、手勢等),我們就無法知道別人在想什麼。相對於大自然而言,人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獨立於大自然的孤獨的存在。

既然孤獨是人的本質需要之一, 那處於孤獨之中就是滿足了人的需要,對人有好處。這些好處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一個人既然是被關係所造就的,那他也會被關係所限定,這種限定,顯然不利於他的發展。適當地孤獨,可以使他擺脫關係的限定,更多地成為「他自己」,更大程度上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的人。

第二,孤獨可以使人置身關係之外審視關係,使關係中的交流變得更恰當、更通暢。一些企業的最高決策者或者國家的領導人,總會找機會讓自己獨處一段時間。他們身處複雜的關係中,即使他們具有身居高位的人的切優秀品質,如智慧和穩定的人格等,使他們能較少受關係的影響,有能力主動地影響和控制關係,但是,在複雜的關係中時間長了,也難免被關係所左右,進而導致判斷和決策上的失誤。孤獨可以使他們重新找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掌控那些他們必須掌控的關係。- - 個沒有時間孤獨的決策者或領導人,可能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他人的傀儡和形形色色的關係的犧牲品。

第三,從心理發展的過程來看,接納孤獨,並且能夠享受孤獨,是成熟的重要標誌。小孩是不能夠孤獨的,他們還不具備孤獨的能力,孤獨可以使他們受到肉體和心靈的雙重創傷。而一個成熟的人,會在孤獨中整合內心的力量,為更有效的交流做最充分的準備。

孤獨大約可以分為兩種,主動的孤獨和被動的孤獨。前者已經說到了,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後者則是不必要的和沒有好處的。有兩種情況可以使人處於被動的孤獨之中。一種是外界強加,比如因為某種原因被困於孤島之上,無法與外界聯繫;另一種情形是,一個人的主觀願望是與人交流,但是,由於內心的問題使他缺乏交流的勇氣和能力。如有社交恐懼障礙的人,他們害怕由跟他人在一起時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從而迴避一切有人的場景。 如果是這種情況,就應尋求專業的幫助。

當一個人處於青春期,特別是青春期的中期,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會有一種難以遏制的孤獨感。這是因為,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獨立的願望已經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使他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而另一方面, 他還沒有完全地社會化,沒有自己固定的交際圈子,經濟上還不能獨立。這是一種兩頭都就不著的狀況,像一個被拋在空中的皮球,既不在原地,又沒有落在它處,所以孤獨

感就不可避免了。隨著成長的推進,這種孤獨感會慢慢地變別,成者被其他原因引起的孤獨感代替。

有這樣些人,他們即使是在人群中也會感到孤獨。如果偶爾有這樣的感受,那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經常有這樣的感受,那就可能是心理上出了什麼問題。一般說來,兩種人容易在人群中感到孤獨,一種是很自做的,另一種是很自卑的。當然從心理學上來說,自傲和自單是同一種本質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都是由過度關注自己、不善於跟他人交流引起的。成者換句話說,自卑和自傲既是不與他人交流的原因,也是不與他人交流的結果。如此因果循環,便離人群越來越遠。一個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的人,是既不太可能過分自傲,也不太可能過分自卑的。他會客觀地把自己看成人群中的普通一員,這樣的人怎麼會在人群中感到孤獨呢?

孤獨的時候,人們都幹些什麼呢?人與人可以很不一一樣。 但不管做什麼,如果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所做的事情,與他在有人在場的時候所做的事情反差不是太大,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一一個生活得較真實的人,一個內在和外在比較和諧的人。反之,如果孤獨時的所作所為與在公共場所的表現反差太大,那我們就認為他是一一個欠真實的人,一個內外不和諧的人,甚至是一個喜歡欺騙自己或者欺騙別人的人,當然還可能會是一一個活得很辛苦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修身的要求,就是慎獨。它的含義是,一個可以被稱為君子的人,即使在他獨處的時候,行為也要符合倫理道德的規範。這樣的要求,是很有心理學意義的。在與他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會被他人評判,我們自然會把行為調整得符合一般道德倫理規範,絕大部分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做到這一點。 但是,在我們獨處的時候,來自他人的監督沒有了,我們完全靠自己的約束來管理我們的行為,這就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符合規範的行為來。我們也許可以對自己說,我們這樣做了,但別人不知道,所以沒關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至少有一個人是知道的,那就是你自己。一個人也許可以永遠地欺騙別人,但他能永遠地欺騙自己嗎?每一個人一

生的目標都是內與外的和諧,這種追求和諧的力量,遲早會攻擊那些不那麼符合慎獨標準的行為,內心的衝突也就隨之產生。所謂慎獨,就是不讓這種衝突產生,「君子不欺於暗室",根本就不給自己攻擊自己的機會。

一個沒有學會應付孤獨的人,註定也不會很好地交流。因為一個跟自己都相處不好的人,怎麼能夠很好地跟別人打交道呢?他孤獨時的內心衝突,遲早會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重現。比如,-一個有很多內心衝突的人,希望通過場愛情來緩解那些衝突,結果經常會是,在愛情開始不久,與他所愛的人的衝突就開始了,最後有可能是兩敗俱傷。渴望友誼和愛情的人注意了,你只有在能夠較好地處理孤獨之後,才可能得到高品質的友誼和愛情。

我們已經說到,孤獨是一種特殊的關係, 那就是沒有「關係」。我們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孤獨實際上就是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自己交流。對於一個內心和諧的人來說,這種交流可以是很愉快的。內心的和諧是指,我們各種心理的力量之間,沒有發生激烈的衝突,或者說,我們的看法、情緒和行為之間,沒有互不相融的戰爭。而對一個內心不和諧的人來說,孤獨就可能是異常艱辛和痛苦的勞役,各種心理力量之間的戰爭,可能會把他折磨得疲憊不堪,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置人於死地。那些完全不能忍受一點孤獨的人, 那些總是需要生活在熱鬧的人群中的人,實際上是在迴避由孤獨導致的內心衝突。

恰當的、健康的孤獨,常常會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 這種憂傷有時會給人-種高貴的感覺。有些人很喜歡這種感覺,特別是那些情感豐富的天才和歷盡人間滄桑的智者。遺憾的是,其中有一些人, 他們也許是太沉醉於那種高貴的憂傷了,以至於憂傷的感覺最後變得鋪天蓋地,使他們無法再回到與他人的交流之中。自殺,也就是進入終極的孤獨,成了他們最後的歸宿。如果把這些人的名字寫下來,我們會發現其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哲學家、藝術家或者詩人。

也許我們可以把孤獨比喻為美酒,偶爾品嘗一點,可以使美好的人生增加一些美好。 但是,如果經常大量地狂飲,美酒就會變成傷害我們身體和心靈的毒藥了。

作者簡介:曾奇峰,著名心理學家,武漢中德心理醫院首任院長,被譽為國內精神分析屆的播種機。新作《你不知道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瞎扯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小動作泄露大秘密,你的這些動作暴露了你在想什麼
心理學家:相由心生,你的臉型實際上暴露了你的性格

TAG:木木瞎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