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To 全體留學生:與父母交流時,請不要僅說「挺好的」……

To 全體留學生:與父母交流時,請不要僅說「挺好的」……

長久以來,

海外學子安全狀況,

一直是牽動人們關注的社會話題。

隨著留學人數不斷增加,

低齡化趨勢出現,

海外學子的安全問題

波及到了更廣泛的家庭單位。

···

「兒行千里母擔憂」

安全話題卻很少談及

萬美麗正在韓國留學,目前就讀於國際法律經營大學國際法專業。她每天都會跟父母通過微信進行交流,有空了就用微信視頻溝通聊天。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交流會保持一周3次的頻率,忙碌的時候,可能會縮短為一周一次。

對於大部分留學家庭來說,發達的通訊技術,打破了跨國越洋的「遠距離」障礙,總體來說,並沒有使學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變少、「黏性」變弱。

丁申昊正在德國波恩萊茵錫格科技大學就讀,他每周都會和父母進行一次視頻聊天,每逢期末考試這樣的緊張時期,他還會和家人多聊聊,藉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他覺得這個時候的自己有些「黏人」,甚至笑稱:「我媽媽有時候都覺得我有點煩。」

食物、天氣、學業

這3項內容

是留學家庭交流中的常見話題。

但有關安全的話題,

則較少成為主動、刻意談論的內容,

在交流中並沒有佔據很大的比例。

萬美麗在韓國有過走在路上被人尾隨的經歷。她回憶道:「有一次,我在去公交車站的路上被一個人一直跟著,直到我上了車才甩掉。這種事情,我和我朋友都遇到過。」但她從未向父母提起過這段不愉快的遭遇。

「我更願意馬上通知師兄師姐,或是告知這片區里懂中文的警察。」她的想法和做法在學子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告訴父母,他們也只能幹著急。」萬美麗這樣想。

丁申昊也有過涉及安全的經歷。「一天半夜,室友說窗外有個人鬼鬼祟祟的,都驚動了園區的保安,估計是想入室盜竊,只是沒有干成。」

他大大咧咧地說:「沒跟父母提過,也不是不願意說,只是目前的這個危險程度我還能應付。但一旦心裡沒底,肯定會跟他們說。」

文文(化名)也在德國波恩萊茵錫格科技大學學習。他覺得自己和父母的交流算不上頻繁,但也沒有因為距離遙遠而產生隔閡。但是,文文也是有選擇地跟父母聊有關安全的話題。「我主要是怕父母擔心,像身邊有槍擊恐襲這樣的事情我都閉口不談,但像醉漢襲人這類事情還是會偶爾在交流時提及的。」他說。

···

報喜不報憂成溝通常態

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了許多

都說出門在外,最能撫慰學子心靈的莫過於親人和鄉音。但矛盾的是,溝通起來既要經受「客觀阻礙」,又面臨著「主觀困難」。

時差,成為他們跨國交流中的一個困擾因素。

丁申昊認為時差對他和父母的交流產生了不小影響。比如:有一些即時的剛發生的事情或者想法,沒有機會馬上拿起手機就說;當自己有空的時候,還擔心打擾到父母休息。作為晚輩,學子都表現出了對父母的關心和體諒。他說「一般這樣的交流,都是我按照爸媽的國內時間來安排,我算好他們正好下班、吃過飯,或者睡覺前在泡腳的時候,就會跟他們視頻聊天。」

同時,另一種現象也值得關註:那就是從主觀意願上,確實有許多人並不願意和父母多說多交流。有的學子家庭成員之間,不太善於溝通。學子出國接觸到了新環境,逐步和父母之間進一步產生了隔閡。

萬美麗自己身邊,就有不願與父母交流的學子朋友。「因為幾乎不和父母聯繫。所以家裡就找不到人。當時一起出國的時候,我們彼此交換緊急聯繫方式,所以有時候她父母還會把信息發到我這裡,由我來轉達。」

「報喜不報憂」,

是很多學子與父母溝通的常態。

萬美麗表示:「我和父母彼此都不想讓對方擔心,於是就隱瞞了很多事。我遇到的安全問題不想跟他們講,他們承受的健康問題也不願意跟我說。」

丁申昊認為學子應該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他說:「一個人在外面壓力比較大,難免會有糟心事,尤其是有關安全的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會傾向表述和展示積極的一面,結果就是自己一個人承受了很多。」

···

安全和家庭意識都需加強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告知細節

「父母會囑咐說『出去玩要結伴而行、手機保持有電狀態、時刻謹記報警電話』。」萬美麗這樣描述父母的擔憂。

這樣的叮囑,對於海外學子來說可不陌生。

事實是,在各種留學安全事故不時發生的當下,學子更應該增強自身安全意識和家庭意識。

最先需要改變的,

就是不要在交流中

翻來覆去就是那一句「挺好的」,

而是要向親人提供

更多的安排細節和事件細節。

和將朋友的聯繫方式留給父母,

讓親人隨時能找得到你,

知道你在幹什麼,

是確保安全的第一個方法。

萬美麗提到,在入學時,學校留了家長的聯繫方式。但是家人不會說韓語啊,所以沒法和學校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我擔心父母聯繫不到我時會著急,所以就跟朋友商量,想出了應對之策,彼此在微信上都加了對方的父母,有什麼事情大家可以相互照應。」

丁申昊也提到自己早就設置了失聯聯繫人,而且他身邊的朋友很貼心,經常會囑咐他早點回家,盡量走人多的路。

將當地警方的聯繫方式存在手機里,以備不時之需,也是一個確保自身安全的有效途徑。在很多情況下,與其聯繫遠在國內的父母或身邊的同學,更有效的途徑是聯繫當地警察。「因為學校在山上,下山途中沒有監控,所以安全隱患確實存在,有什麼事情聯繫警察會更直接一些。」萬美麗說。

丁申昊的手機里甚至還特意保存了全球通用緊急救援電話號碼。

在採訪中發現,絕大多數學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儘快真正獨立起來,成為父母的依靠,而不再是某種程度上的「累贅」。「前段時間爸爸身體不舒服,時間過了很久都沒告訴我。後來是別的親戚不小心說漏嘴了,我才知道。這個問題溝通過多次都沒有效果。」她說,「我希望自己可以儘早獨立,讓父母放心,成為他們的依靠。」

成為依靠,首先要做到的是「找得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TAG:這才是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