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SSD故事會:盤點一下常見的對SSD的偏見與誤解

SSD故事會:盤點一下常見的對SSD的偏見與誤解

[PConline?雜談]任何產品,在不同的人看來,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合理的,好比某米手機的用戶覺得其他品牌溢價稍高的手機就等於智商稅,買蘋果就是為了炫耀,但其他用戶只是單純覺得用著不錯而已,哪有想這麼多東西的。回歸到SSD上,其實類似的現象同樣不少,可怕的是,這裡面很多都是誤解,並且發展成為「謠言」流傳甚廣,所以為了一定程度減少這些誤解或謠言,所以獸王從最近一些SSD類的文章里把比較有代表性的評論都截取出來,做個點評。

?

誤解1:QLC是邊角料,QLC取代TLC、TLC取代MLC

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尤其要強調的是,QLC並不是邊角料,QLC也是和SLC、MLC、TLC一樣實打實地從晶圓上切割下來再篩選、測試、封裝的。

另外,QLC並不取代TLC,QLC正式上市後,TLC依然會正常售賣,還是會有很多TLC產品供你購買的。就目前的行情價來看,已經有QLC產品上市了,但TLC的價格並沒有被抬高,而且還保持著下降的趨勢,某些TLC產品已經下降到480GB/350元左右了。因為決定價格的並不單是顆粒的類型,還有產能、行業流通成本、需求量、品牌策略等等因素,你看到的最終價格,是綜合了很多因素之後的一個結果。如果哪天因為暴雨洪水導致全球顆粒產能驟降了,QLC比以前的MLC更貴也不是不可能對吧?你不買總有別人是剛需購買的,這是市場調控的結果。

QLC更多的是取代HDD,基本上會呈現此消彼長的現象,這個是大勢所趨的。至於說TLC取代MLC,這只是你在消費級產品看到的(以為是真的)現象,根本不是真正原因,以前晶圓廠的工藝和技術根本無法量產TLC顆粒,才不得不用MLC作為存儲介質,就目前的產能來看,MLC是不足以支撐全球日益暴增的NAND FLASH存儲需求的。拿手機為例子,5年前高端手機標配可能就是16GB存儲,今天的標配都128GB了,而且手機的保有量也越來越高,各種智能產品也是需要存儲的,有限的晶圓產能要承載爆發性的需求,只有新一代的存儲顆粒類型才能支撐得住。

?

誤解2:機械硬碟就不會一下子全掛,SSD一掛就全部數據沒有

33樓這種偏見其實也是錯誤的,從存儲機制上看,HDD恢複數據的可能性會比SSD要高,但並不等價於HDD就100%能恢復,SSD就100%不能恢復,這就是謠言的精髓所在。機械硬碟也有可能掛了之後直接掉盤消失,SSD也有可能掛了之後能得到修復,這個不是絕對的。如果HDD受到劇烈振動或者轉軸質量不過關導致碟盤受損的話,一樣無法恢復(或者很難恢復、只能少部分數據恢復)。SSD如果只是主控掛了,顆粒沒問題的話,也是存在恢復的可能性,(顆粒壞了當然恢復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但開盤數據恢復這件事,基本上都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做的,都只能交給專業的機構去操刀,價格可不便宜,而且同樣是不保證能恢復的(別跟我說你不小心誤刪個照片拿軟體掃盤恢復,這種級別的就別拿出來說了),重要的數據還是多途徑備份吧,你就拿一個HDD裝著你所謂最重要的數據?KIDDING ME?

下面這位75樓的網友說得就很在理了,重要數據多備份,NAS、DVD光碟、HDD、雲盤,用上其中兩三種再說你的數據重要吧。

75樓點贊,這才是正確的數據安全觀念

?

誤解3:SSD主控壞了就完蛋了

這個和前面提到的一樣,其實主控壞了,是可以進行數據恢復的,數據是存儲在SSD的顆粒當中的,(SSD的主要組成是主控 顆粒 緩存 PCB),其中顆粒就是存儲介質。71樓的玩家主控壞了並沒有去進行數據恢復,只是一口咬定了壞了就完了,根本原因其實就是高估了自己數據的重要性,一想到數據恢復麻煩、數據恢復要錢,就直接止步了。其實這件事如果發生在HDD上面,他同樣不會去進行數據恢復的。

點贊39樓網友的說法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隱藏的天平,左邊放數據,右邊放成本,成本包括時間、精力、金錢,一旦兩邊需要去權衡了,你就會發現當初(自以為)很重要的數據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

誤解4:如果已經寫入90%固定文件,是不是剩下的10%會被不斷擦寫從而提前損壞?

這個問題其實當時已經強調過挺多遍的了,自以為PConline的網友在獸王的長期諄諄教導下能夠糾正這樣的觀點,所以姑且再拿出來講一講吧。

其實你想到的東西,你以為主控廠商會想不到嗎,這個問題在N多年前的主控上已經被解決掉了,不會存在「逮住一隻羊就只薅這隻羊的毛」這種情況的,SSD主控裡面有耗損平衡(wear-leveling)機制,這是全部廠商都已經引入了的基礎功能了它能動態觀察著每個顆粒被寫入的情況,即使已經寫滿了90%的數據,它也會在空閑的時候騰挪數據,使得全部顆粒被寫入的次數是差不多的。

所以希望大家就別操心你SSD寫了90%之後,剩下那10%會不會提前報廢了,這個真不會,因為那90%的數據不是靜止不動躺在那個位置上的。

與之類似的還有垃圾回收、TRIM、壞塊管理、錯誤糾正(之前用ECC現在多是LPDC)等等,這些技術早已經成為SSD硬碟的基本能力,資歷老的玩家可能還記得SSD硬碟以前連支持微軟TRIM都不一定做到,但是現在幾乎沒有不支持TRIM的SSD硬碟了。

這位56樓網友的思路和上面的其實也差不多,另外在各種閱讀類APP上也看到很多這樣類似的評論,希望他們這次能看見我寫的東西,然後順便更新一下大腦的知識庫吧,不然別人看到你類似的評論又受影響了,就演變成謠言了,多不好。

?

謠言5:誰告訴你美國人不用固態硬碟的?

(這種套路和朋友圈謠言非常像)

什麼美國都怎麼怎麼樣了,你上美亞馬遜看看,搜索SSD都能排出400多頁的產品信息了,再不行的話你看看蘋果的iMac Pro配的都是什麼硬碟吧。

蘋果官網iMac Pro截圖

?

誤解6:存儲類型從SLC發展到QLC,就沒便宜過?

6樓和16樓這兩位明顯不是選擇性失明就是惡意黑整個行業的了。為此我翻了一下6年前的SSD導購內容,截圖大家看看。

2013年美光SSD 128GB?要700元左右

2019年你500塊不到就能買到高品質的500GB SSD

簡單算一下,基本上單位容量價格只需要6年前的1/6左右了,而且持續讀寫速度和隨機讀寫速度都更快了,這些都是存儲介質類型不斷發展之後才能得到的福利。

?

誤解7:非法關機SSD損壞比HDD的幾率高?

非法關機主要指的就是忽然斷電、誤觸重啟、藍屏強行關機之類的,但實際上SSD並沒有比HDD更容易受損,反而是HDD在非法關機的時候更容易受損。兩者都有受損的風險,別以為HDD就不會受損、或者以為HDD受損更少,所以大家在能控制的範圍內盡量別出現非法關機的操作。

HDD存儲過程中需要光頭對磁碟進行刻寫

這就要從HDD的工作原理說起了,如果正在進行數據傳輸的話,HDD的光頭就會在磁碟上進行0101的刻寫,如果這時候正好斷電的話,光頭可能就無法及時從磁碟上抽離,從而一直壓著磁碟傷害部分的磁軌,導致出現壞道了

而SSD因為沒有這樣的物理結構,斷電了的話也不會對顆粒產生類似的物理傷害,更多的是數據邏輯上的出錯。而且如果都要做斷電保護的話,在SSD上是更簡單的,只要增加一些充電電容就能實現了,原理上並不難,伺服器SSD上很多都有用上了。

?

誤解8:倉庫盤HDD速度能完爆QLC SSD?

這個其實也是很多人都說過的謠言了,QLC速度比HDD弱?非也,這只是在很極端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因為SSD緩存機制的優越性,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QLC SSD的讀寫速度都是優於HDD的。以500GB QLC SSD為例,除非你一次性連續寫入超過15GB的文件,不然速度都會比HDD高,但一旦出現寫完緩存掉速的情況的話,確實速度會比HDD還低,只有80~100MB/s

很搞笑的是,一旦提到QLC SSD掉速問題的時候,基本上就會一堆人出來說大容量寫入之後QLC SSD就會掉速,但實際上真的這麼多人有這種頻繁的超大容量連續寫入的需求嗎?我隨便問了身邊的幾個同事,其實可能一年裡面也就那麼幾次會有這種需求。有的人甚至幾年都沒有這樣的需求,這是實話。

所以說,如果你每天/或者每幾天都會有這樣連續大容量寫入需求的話,那直接不買QLC SSD就好了,可以考慮TLC,TLC寫滿緩存之後也是比HDD快的。而且QLC SSD相比HDD優勢並不只局限於連續讀寫速度,4K速度才是秒殺HDD體驗的存在。

一些值得點贊的評論——

在收集各種誤解評論的過程中,也看到一些不錯的,中肯的評論,這些其實都值得推薦給大家看看。

1、重要數據多做備份才是王道,別把賭注押在數據恢復上

107樓、141樓用戶點贊,連備份錢都不值的數據,談什麼寶貴呢...把底牌押在數據恢復上,萬萬不可取。因為機械硬碟真的不是100%可恢復的,雖然恢復的可能性是比SSD高很多。

?

2、經常強斷電HDD比SSD更受傷

這個在前面的誤解7也解釋過了,如果你家裡的電壓經常不穩,或者有愛亂按機箱的小寶寶的話,那還是SSD靠譜一點。

?

3、機械硬碟某種程度上其實比SSD要更嬌貴

HDD嬌貴主要是體現在它的抗震性比較差,對於一年都不怎麼挪動的台式機來說是不怎麼需要關心的,但筆記本呢,一個不小心碰撞一下,摔一下,那直接就GG了。但如果是SSD的話,因為沒有這些物理機械結構,所以抗震性是完爆HDD的。而HDD返修其實很多情況下是因為震動損壞導致的。

?

4、SSD再老,體驗也比HDD好多了

雖然很多人對SSD嗤之以鼻,也各種給SSD的弱點挑錯,但因為工作原理的原因,它的隨機速度還是數十倍甚至百倍於HDD的,這是決定了使用體驗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台舊電腦的短板所在。不然為什麼很多人都說給舊電腦升級的話優先選擇把SSD替換掉HDD,也是這個理。而且很多情況下,SSD的壽命真的沒有大家各種流傳的那麼短,確實存在掛掉的情況,但那也只是少數。

所謂的倖存者偏差效應就是,SSD用得好好的人一般不怎麼會在評論區里說,該看戲的還是看戲,但是運氣不好SSD壞了的人,就天天在各種評論區下面罵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錯覺,大家都以為SSD容易壞...(滑雞)

?

小結:

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於給大家消除一些本身固有的而且不正確的對SSD的認知,順便給某些相對比較流傳廣泛的謠言辟一下謠,如果覺得有用的請給獸王加個雞腿什麼的,如果還有疑惑的話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基於討論交流為前提的和諧友好提問,獸王是很歡迎的。

另外,大家對於電腦領域中有什麼想知道但是了解得比較模糊的話,也可以說說,如果問題有展開討論的價值的話,獸王會新開一篇給大家答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 的精彩文章:

魅族16Xs樣張首曝:超廣角加持,旗艦級超窄邊框
《全面戰爭:三國》配置需求測試:卡皇都要應聲倒地

TAG: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