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打了一次敗仗,斷送一位謀士的性命,引發一場大戰

關羽打了一次敗仗,斷送一位謀士的性命,引發一場大戰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發生在益州爭奪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張松、張肅和劉璋。原文如下:

(劉備)於是發書致劉璋,只說曹操令部將樂進引兵至青泥鎮,眾將抵敵不住,吾當親往拒之,不及面會,特書相辭。書至成都,張松聽得說劉玄德欲回荊州,只道是真心,乃修書一封,欲令人送與玄德,卻值親兄廣漢太守張肅到,松急藏書於袖中,與肅相陪說話。肅見松神情恍惚,心中疑惑。松取酒與肅共飲。獻酬之間,忽落此書於地,被肅從人拾得。席散後,從人以書呈肅。肅開視之。

書略曰:「松昨進言於皇叔,並無虛謬,何乃遲遲不發?逆取順守,古人所貴。今大事已在掌握之中,何故欲棄此而回荊州乎?使松聞之,如有所失。書呈到日,疾速進兵。松當為內應,萬勿自誤!」張肅見了,大驚曰:「吾弟作滅門之事,不可不首。」連夜將書見劉璋,具言弟張松與劉備同謀,欲獻西川。劉璋大怒曰:「吾平日未嘗薄待他,何故欲謀反!」遂下令捉張松全家,盡斬於市。後人有詩嘆曰:「一覽無遺世所稀,誰知書信泄天機。未觀玄德興王業,先向成都血染衣。」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璋邀請劉備入蜀對付漢中張魯,劉備卻在葭萌關按兵不動。此後,劉備接受謀士龐統的建議,借口曹軍大將兵犯青泥鎮,提出返回荊州。張松聞聽此事後,以為劉備真的要返回荊州,便寫了一封密信給劉備進行勸阻。誰知此信被張松的哥哥張肅截獲。張肅又將此信交給劉璋。劉璋大怒,將張松斬首,益州爭奪戰也在不久後爆發。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神情恍惚」,意為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無法思考。該成語最早出處是《魏書?侯莫陳悅傳》中的「悅自殺岳後,神情恍惚,不復如常」。

小說中提到劉備提出返回荊州及張松密信被截獲之事,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明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劉備)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實,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張松書與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逮己,白璋發其謀。於是璋收斬松,嫌隙始構矣。」

劉備向劉璋提出返回荊州,其實是謀士龐統的計策。據《三國志?龐統傳》載,龐統曾經向劉備提出了奪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龐統表示:「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最終,劉備採用的是中策,即借口返回荊州引發矛盾。

令劉備和龐統始料未及的是,這個計策並沒有騙過劉璋,反而迷惑了張松。張松以為劉備真的要返回荊州,連忙寫信進行勸阻,卻不曾想這封信落到了哥哥張肅之手。張肅擔心自己受到株連,向劉璋告發張松,張松因此而人頭落地。

不過,小說中劉備提到的「曹操令部將樂進引兵至青泥鎮,眾將抵敵不住」也並非是謊言,留守荊州的關羽的確在青泥關一帶與曹魏將領樂進有過一次較量。據《三國志?樂進傳》載:「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當時,關羽帶著副將蘇非進攻襄陽,在青泥關一帶遭到樂進的阻擊,戰事進展不順,最終只得撤回荊州。但連關羽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這次失利不僅斷送了張松的性命,還引發了益州爭奪戰。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阻止張魯稱王,極力主張投降曹操,保住了馬超妻子的性命
此人與龐統齊名,深得諸葛亮欣賞,為何卻以悲劇告終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