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以為尿床會自然好?出現3狀況應就醫

以為尿床會自然好?出現3狀況應就醫

「媽媽,我尿床了!」尿床會不會好?要不要治療?是不少父母心中的疑問,然而多數家長抱著「長大就會好」的錯誤觀念,導致即使孩子真的有尿床問題也沒有及時解決,最後變成一種病。

以為尿床會自然好?出現3狀況應就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尿床又稱為夜間遺尿症,也就是在睡覺的時候,膀胱發生無意識的排尿,臨床上認為造成夜間尿床的主要原因可分為3類,包括:

1、夜間多尿症

睡眠時大腦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間尿液產生量過多。

2、膀胱過度活動

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導致尿急、尿頻、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

3、大腦覺醒中樞異常

一般人夜晚膀胱漲尿時,會刺激大腦讓人產生尿意而去排尿,若大腦感覺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樞會自行決定排尿,形成尿床。

根據國際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每100位5歲的幼兒中,就有15~20位有尿床現象,而學齡兒童中,約有5至10%的學齡兒童受此疾病影響,其中又以男生尿床的比例比較高,大約是女生的1.5倍到2倍。

尿床可能影響孩子社交、心理狀態,甚至是學習效果,因此,若發現以下這3種狀況就是不對勁,應該儘快送醫:

1、寶貝已經6歲以上。

2、每月仍然夜間尿床2次或以上。

3、夜間尿床癥狀長達3個月或以上。

以為尿床會自然好?出現3狀況應就醫

發生持續性尿床3步驟

當孩子出現以上3狀況時,爸媽應先記錄、並安撫孩子,接著送醫,以下分別說明:

第1步:記錄排尿狀況

第一步,爸媽應該先觀察孩子在白天與夜間睡眠時的排尿狀況,就醫前應完成小便日記,記錄孩子喝水時間、排尿的時間與排尿量,幫助自己、孩子、醫生初步評估孩子尿床的可能原因。

第2步:幫孩子擺脫心理創傷

不少爸媽對尿床的概念仍停留在「自己會好,無需治療」的錯誤觀念,因此許多孩子出現夜間尿床癥狀時,害怕被家長責備或同學取笑而不敢說出口,結果造成心理創傷與自卑。

曾有一名小學二年級男孩在夜晚時,因為尿濕了八件褲子而被母親責備,從此以後男孩每晚睡覺時總是怕尿床而睡不好,甚至起床後發現自己尿床,只好主動去洗澡及把尿濕的褲子藏起來,掩蓋自己尿床的事實。

因此,若孩子有出現過度的尿床問題,爸媽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是因為孩子出現疾病癥狀,導致夜晚膀胱過度活動,並且先安撫孩子,正視尿床問題,而非責備。

第3步:儘快送醫

當孩子出現異常尿床狀況時,應該儘快至兒童泌尿科或兒童腎臟科就診,積極接受完整治療,治癒率可達九成,治療方式包括:

以為尿床會自然好?出現3狀況應就醫

1、導正孩子不恰當的喝水習慣及培養規律性解尿習慣。

2、規範孩子於睡前2小時少喝水。

3、稍嚴重者考慮採用鬧鈴治療,所謂鬧鈴治療是於身上配戴特殊裝置,當這裝置偵測到有尿液滴出,則以鬧鈴的方式喚醒孩子。

4、嚴重者則會開藥物改善尿床狀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送孩子出國留學比較好?其實學習無國界
來玩水嘍!如何陪伴一歲以下的寶寶游泳?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