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盡量貼近孩子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去編寫課文

盡量貼近孩子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去編寫課文

「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序。但這還不夠,小學生既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須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

這段話是非常高明的,立足在語文的教育,但不局限於語文本身,而是有一個更大的關懷。所以葉聖陶先生不僅是一位文體家,更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這段話同時也非常注重孩子們這個年齡段的認知能力的實際。因而,葉聖陶先生能夠盡量貼近孩子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去編寫課文。

盡量貼近孩子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去編寫課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主要的高明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充分尊重孩童的主體性,遵循孩童認知的特點,並能做到循序漸進。這至少說明兩點,首先是葉聖陶等編寫者有足夠的兒童心理學的知識。其次,也許是更重要的,他們能有足夠的尊重,去尊重孩子的世界,尊重這個萬物有靈的美好存在。就課文本身來看,這裡最為出色的便是葉聖陶先生傑出的白話文和豐子愷充滿童趣的繪畫的堪稱完美的結合。比如,第一課是「早上起來」,除了課文標題的四個字,其餘均以漫畫的方式來表達,簡直就是現代網路流行的四格漫畫的祖先。洗臉、刷牙、就餐、出門,四幅漫畫便構成第一課,觀之可親,又留下懸念,媽媽拉了孩子的手出門,又會有什麼驚喜等著這個孩子呢?第二課,「上學去」,仍只有三個漢字,其餘以四格漫畫表達。果然,上學路上多麼美好啊!小路蜿蜒,小羊在路邊吃草,偶爾有兩隻跑到路中嬉戲;艷陽高照,遠樹參差,又有排成「人」字形的飛翔的鳥兒,似乎在暗示這是一個北雁南飛的高爽的秋天。上學的還不止這個孩子一人,還有三三兩兩背著書包的少年,勾肩搭背,結伴上學。終於來到學堂門口,又是一個美好的期待,會有多少快樂,在等著孩子們呢?

在每一課中,豐子愷先生每一幅畫之間有邏輯關聯,編排的每一課之間也有邏輯關聯,形成一個自足的整體。在低年級的課文中,總是插畫多於文字,這是照顧到孩子的形象思維的特徵。而插畫的傑出在於,畫的本身就能傳達無窮的意味,引發孩子們的興趣和拓展。

盡量貼近孩子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去編寫課文

二是教育建立在真實的生活之中。這裡的生活首先指日常生活,其次則指生活的真實性,沒有成人化的矯情的拔高。大概當時的中國仍處在農耕文明之中,整本書多數地方跟農業有關。這同時也非常符合小學生的由近及遠的認知規律。14課是「月亮出來了」,內容很簡單,簡直缺乏詩意,「天上也明亮,地上也明亮,像白天一樣」。但這種白描的手法,只給出直觀形象,卻正好符合孩子們善於聯想的心理特徵。緊接著15課是「月亮光光」,是童謠,朗朗上口,「月亮光光,家家開窗」,漢語的音韻之美,在這八個字中得到了極好的體現。16課,則是「影子」,採用孩童對話的形式,「這樣像狗頭」,「這樣像只鳥」,七嘴八舌,異想天開,同時,這還是快樂的遊戲。17課,「起來」,新的美好的一天,在旭日初升中到來。下雨、種田、小鳥、荷花,以及母親的勞作,這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要素,現在,在課本中得以重現。這就是藝術。尤其是,我們能感覺到,葉聖陶先生在編寫過程中,放下身段,跟孩子們在同一個層面展開對話,從來沒有什麼說教以及居高臨下的指導,像跟幾個孩子在一起商量一般,娓娓而談。教育不就是這樣嗎,需要潤物細無聲。這裡面,包含著的,是愛,愛孩子,愛生活。

盡量貼近孩子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去編寫課文

三則是教育視野的開闊。課文內容上,生活、遊戲、自然、科學、商業、勞作、群體等等,天上地下,現實與夢想,都能以最恰當的方式,進入課文。體裁上,則多是童謠、童話、寓言、故事等等,切合孩子的興趣。上冊178課,按照學習的時間,甚至大體有一個按照季節的編排順序。可見編寫者的良苦用心,是在教孩子們對大自然、對整個社會和時代的一種熱情。筆者粗略統計,跟大自然相關的,不下20篇,跟農業相關的,也不下20篇,另外,有接連5課,都是在單純談論兒童的遊戲。做雪人、搖搖船、坐火車、開飛機等。可見,在葉聖陶等教育者的眼中,他們早已經看到,遊戲乃是孩童的天性。這在當時或許僅僅是基於生活常識的一種考慮,在當下,卻得到了如華德福等教育思想的回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