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垂體概述

垂體概述

視頻: 2分鐘神經科學_下丘腦和垂體腺

在脊椎動物解剖學中,腦垂體或垂體是一種豌豆大小的內分泌腺體,人體重0.5克(0.018盎司)。它是大腦底部下丘腦底部的突出物。垂體位於中顱窩中央的蝶骨的垂體窩上,周圍是由硬膜褶皺(膈肌)覆蓋的小骨腔(蝶鞍)。[2]垂體前葉(或腺垂體)是腺體的葉,其調節若干生理過程(包括壓力,生長,繁殖和哺乳)。中間葉合成並分泌黑素細胞刺激素。垂體後葉(或神經垂體)是腺體的一個葉,通過稱為垂體柄(也稱為漏斗狀梗或漏斗)的小管通過中位隆起與下丘腦功能性連接。

從腦垂體分泌的激素有助於控制生長,血壓,能量管理,性器官,甲狀腺和新陳代謝的所有功能,以及懷孕,分娩,母乳餵養,腎臟水/鹽濃度,溫度調節的一些方面。和緩解疼痛。

腦垂體位於大腦的底部,受到稱為蝶骨的骨結構的保護。

通過成年猴子的垂體的正中矢狀面。半圖解。

視頻: 腦垂體(Hypophysis cerebri)發育和先天性異常的解釋。

人類下丘腦的位置。

下丘腦 - 垂體複合體。

邊緣葉。

腦垂體的組織學

目錄

1 結構

1.1 前

1.2 後

2 功能

2.1 前

2.2 中

2.3 後

2.4 激素

3 臨床意義

4 歷史

4.1 詞源

4.1.1 腦下垂體

4.1.2 垂體

5 其他動物

5.1 中葉

6 其他圖像

7 參考

結構

人體中的垂體腺是一種豌豆大小的腺體,位於稱為蝶鞍(sella turcica)的保護性骨膜外殼中。 它由三個葉片組成:前部,中部和後部。 在許多動物中,這三個葉是不同的。中間體是無血管的,幾乎不存在於人體中。 中間葉存在於許多低等動物物種中,特別是在嚙齒動物,小鼠和大鼠中,它們已廣泛用於研究垂體發育和功能。[3] 在所有動物中,肉質,腺垂體前垂體不同於垂體後葉的神經組成,後垂體是下丘腦的延伸。[3]

主要文章:垂體前葉

垂體前葉起源於口腔外胚層的內陷並形成Rathke囊。這與垂體後葉形成對比,後垂體起源於神經外胚層。

垂體前葉的內分泌細胞受下丘腦毛細血管中的細小神經分泌細胞釋放的調節激素控制,導致漏斗部血管,從而導致垂體前葉中的第二個毛細血管床。這種血管關係構成下丘腦 - 垂體門靜脈系統。從第二個毛細血管床擴散出來,下丘腦釋放激素然後與垂體前葉內分泌細胞結合,上調或下調它們釋放的激素。[4]

垂體的前葉可分為管狀(管狀腺體)和遠端(腺體),占腺體的約80%。中間層(中間葉)位於遠端和鞘管之間,並且在人類中是基本的,儘管在其他物種中它更發達。[3]它發育於咽部(造口部分)的背壁凹陷,稱為Rathke"s囊。

垂體前葉含有幾種不同類型的細胞[5],它們合成和分泌激素。通常,垂體前葉形成的每種主要激素都有一種細胞。對於與特異性激素結合的高親和力抗體附著的特殊染色劑,可以區分至少5種類型的細胞。

主要文章:垂體後葉

後葉發展為下丘腦的延伸。垂體後葉激素由下丘腦中的細胞體合成。位於下丘腦的視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細胞神經分泌細胞將軸突沿著漏斗向下投射到垂體後葉的末端。這種簡單的安排與相鄰的垂體前葉的安排明顯不同,後垂體不是從下丘腦發展而來的。

前葉和後葉的垂體激素釋放都在下丘腦的控制之下,雖然方式不同。[4]

功能

垂體前葉合成並分泌激素。所有提到的釋放激素(-RH)也可稱為釋放因子(-RF)。

生長激素細胞:

人生長激素(HGH),也稱為「生長激素」(GH),也稱為生長激素,在下丘腦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H)的作用下釋放,並被下丘腦生長抑素抑制。

促皮質激素細胞:

從前體阿黑皮素原蛋白切割,包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和β-內啡肽,黑素細胞刺激素在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影響下釋放。[6] [7]:1210

促甲狀腺激素細胞:

甲狀腺刺激素(TSH)在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的作用下釋放,並被生長抑素抑制。

促性腺激素:

促黃體激素(LH)。

卵泡刺激素(FSH),均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的影響下釋放

催乳素細胞:

催乳素(PRL),其釋放受到下丘腦TRH,催產素,血管加壓素,血管活性腸肽,血管緊張素II,神經肽Y,甘丙肽,P物質,鈴蟾肽樣肽(胃泌素釋放肽,神經介素B和C)的不一致刺激,以及神經降壓素,並被下丘腦多巴胺抑制。[8]

這些激素在下丘腦的影響下從垂體前葉釋放。下丘腦激素通過稱為下丘腦 - 垂體門脈系統的特殊毛細血管系統分泌到前葉。

還有一種稱為卵泡細胞的非內分泌細胞群。

中間葉合成並分泌以下重要的內分泌激素:

促黑素細胞激素(MSH)。這也是在前葉產生的。[9]當在中間葉中產生時,MSH有時被稱為「中間體」。

垂體後葉儲存和分泌(但不合成)以下重要的內分泌激素:

大細胞神經元:

抗利尿激素(ADH,也稱血管加壓素和精氨酸加壓素AVP),其中大部分是從下丘腦的視上核釋放的。

催產素,其中大部分是從下丘腦的室旁核釋放的。 催產素是少數產生正反饋迴路的激素之一。 例如,子宮收縮刺激催產素從垂體後葉釋放,從而增加子宮收縮。 這種積極的反饋循環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都在繼續。

激素

從垂體分泌的激素有助於控制以下身體過程:

增長(GH)

血壓

懷孕和分娩的某些方面包括刺激子宮收縮

母乳產量

性器官在兩性中起作用

甲狀腺功能

代謝將食物轉化為能量

體內水和滲透壓調節

通過控制腎臟對水的重吸收來實現水平衡

溫度調節

緩解疼痛

臨床意義

正常大小的手(左)和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放大手(右)

主要文章:垂體疾病

一些涉及腦下垂體的疾病是:

中樞性尿崩症由血管加壓素缺乏引起。

巨大症和肢端肥大症分別由兒童和成人過量的生長激素引起。

由甲狀腺刺激素缺乏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垂體功能減退症,通常由垂體產生的一種或多種激素的增加(超)分泌。

垂體功能低下,通常由腦下垂體產生的一種或多種激素的分泌減少(低)。

全垂體機能減退大多數垂體激素的分泌減少。

垂體瘤。

垂體腺瘤,發生於腦垂體的非癌性腫瘤。

腦垂體的所有功能都可能因相關激素的過量產生或產量不足而受到不利影響。

垂體腺對於通過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軸(HPA軸)介導應激反應非常重要。重要的是,青春期腦垂體生長可以通過早期生活壓力改變,如兒童期虐待或母體焦慮行為。[10]

已經證明,在控制年齡,性別和BMI之後,更大量的DHEA和DHEA-S傾向於與更大的垂體體積相關聯。[11]此外,確定了腦垂體體積與社交焦慮量表評分之間的相關性,為探索調解提供了依據。再次控制年齡,性別和BMI,已發現DHEA和DHEA-S可預測較大的腦垂體體積,這也與社交焦慮的評分增加有關[11]。這項研究提供了證據,證明垂體腺體積介導了較高的DHEA(S)水平(與相對早期的腎上腺素相關)和與社交焦慮相關的特徵之間的聯繫。[11]與後來腎上腺發育的兒童相比,經歷早期腎上腺發育的兒童傾向於具有更大的垂體腺體積[11]。

歷史

詞源

垂體

希臘醫生蓋倫僅使用(古希臘語)名稱δν,[12]腺體來提及腦下垂體。[13]他將腦垂體描述為一系列分泌鼻粘液的分泌器官的一部分。[12]解剖學家安德烈亞斯·維薩利斯(Andreas Vesalius)用頭翻譯了?δ?ν,在quam pituita destillat,「粘液(pituita [14])滴下的腺體。」[12] [15]除了這個「描述性」名稱,Vesalius使用腺體垂體,從中最終衍生出英文名稱腦垂體[16]。

表達垂體腺仍然被用作官方拉丁語命名法Terminoticia Anatomica中垂體的垂直同義詞。[17]在十七世紀,腦垂體產生鼻粘液的假定功能被揭穿。[12]表達垂體腺及其英語等效腦垂體只能從歷史的角度來證明。[18]包含這個同義詞僅僅是合理的,因為注意主要術語垂體是一個不那麼流行的術語。[19]

垂體

解剖學家Samuel ThomasvonSmmerring創造了名稱hypophysis。[12]這個名字包括[12] [18]的π("under")[13]和φειν("to grow")。[13]在後來的希臘語中,希臘醫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作為生長。[12] Smmering也使用等效表達附錄cerebri,[12] [15]和附錄作為附屬物。[14]在各種語言中,德國的Hirnanhang [15]和荷蘭的hersenaanhangsel [20],這些術語來自闌尾腦。

其他動物

所有脊椎動物都有垂體腺,但其結構因人而異。

上述垂體的劃分是哺乳動物的典型劃分,並且在不同程度上對所有四足動物也是如此。然而,僅在哺乳動物中,垂體後葉具有緊湊的形狀。在肺魚中,它是位於垂體前葉上方的相對平坦的組織片,但在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中,它變得越來越發達。一般來說,中葉在任何物種中都沒有很好的發育,在鳥類中完全不存在。[21]

除了肺魚外,魚類垂體的結構通常與其他動物的結構不同。通常,中間葉片趨於良好發育,並且可以等於垂體前葉的其餘部分。後葉通常在垂體柄的基部形成一片組織,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將不規則的指狀突出物投射到垂直於其下方的垂體前葉組織中。垂體前葉通常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前部前端部分和一個後部近端部分,但兩者之間的邊界通常沒有明確標記。在軟骨魚類中,在垂體前葉下面還有一個額外的腹葉。[21]

燈盞的布置是所有魚類中最原始的,可能表明垂體最初是如何在祖先的脊椎動物中進化的。在這裡,垂體後葉是大腦底部的一塊簡單的平板組織,沒有垂體柄。 Rathke的小袋仍然向外敞開,靠近鼻孔。與小袋緊密相關的是三個不同的腺體組織簇,對應於中間葉,以及垂體前葉的頭端和近端部分。這些不同的部分被腦膜分開,這表明其他脊椎動物的垂體可能是由一對獨立但相關的腺體融合而形成的。[21]

大多數犰狳還具有與垂體後葉非常相似的神經分泌腺,但位於尾部並與脊髓相關。這可能在滲透調節中起作用。[21]

有一種類似於章魚腦垂體的結構。[22]

中葉

儘管在人類中基本存在(並且通常被認為是垂體前葉的一部分),但位於垂體前葉和後垂體之間的中間葉對許多動物很重要。 例如,在魚類中,據信它控制生理顏色變化。 在成年人中,它只是前腦垂體和後垂體之間的一層薄薄的細胞。 中間葉產生黑素細胞刺激素(MSH),儘管這種功能通常(不精確地)歸因於垂體前葉。

通常,中葉在四足動物中不發育良好,並且在鳥類中完全不存在。[21]

其他圖片

腦垂體在人腦中的位置

垂體和松果腺

大腦底部的動脈。

在正中矢狀面切片的大腦的近中面。

垂體

腦垂體

大腦。俯視圖。深部解剖。

丁香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葉 的精彩文章:

基於遊離式穿支的半島皮瓣的回顧性研究 一種簡單,快速,安全的壓瘡重建技術
周圍神經系統概述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