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1人死亡!比登頂珠峰更長的路,是尼泊爾人的套路

11人死亡!比登頂珠峰更長的路,是尼泊爾人的套路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

說出來我都不敢信

珠峰這麼「高冷」的地方

前幾天竟然因為擁擠

導致了11個人死亡!

擁堵的珠峰

珠峰可是世界第三級啊

辣么高的海拔

加上惡劣的天氣

按理說應該是人煙稀少才對啊

怎麼可能「擁擠」呢?

可是

真相遠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圖:攀登珠峰人數逐年遞增

先解釋一下

這一次出現事故的

並不是在中國境內

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攀登珠峰最常用的有兩條線路

一是南坡路線,屬於尼泊爾

二是北坡路線,屬於中國

業內流傳 「北坡難、南坡易」

所以很多登山者

都會選擇從尼泊爾的南坡上山

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

歷年來,攀登珠峰的喪生者中

有90%的人

都是從南坡攀爬時失去生命的

包括這次的大擁堵事件

也全部都是發生在尼泊爾的南坡

既然南坡容易

那為什麼會出事故呢?

在這次的遇難者中

有一位62歲的美國老大爺

本來已歷經重重險阻攀爬到頂峰

就等回家發推慶祝了

結果沒想到等他下山後回到珠峰大本營時

卻停止了心跳

再也沒有醒過來

原來,這位大爺在登頂時

並沒有遇上大風大雪等惡劣天氣

但因為珠峰大擁堵

只能站著在原地等待

堵車最嚴重的路段「希拉里台階」

只能容一人通過

腳底下就是萬丈深淵

面對零下30度的極寒天氣

在超過海拔8000米的最高營地

等待時間長達兩三個小時

這個位置空氣稀薄

損耗的每一分鐘都會增加一份危險

擁堵時間不僅會延誤上山時間

還會拖延下山時間

一些遇難的登山者

耗費了10到12個小時達到山頂

還得用4到6小時返回南坡

因為在寒風中暴露時間過久

造成不同程度的凍傷

更嚴重的是,如果氧氣準備不足

又突發「堵車「狀況

那就是坐著等死!

有人說,攀登珠峰

本來就屬於極限運動,九死一生

這話沒錯

但是像這次這樣的「擁堵」

卻是血淋淋的人禍!

而這背後的原因

和尼泊爾的作妖分不開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尼泊爾雖然窮的叮噹響

但卻有一個自己的殺手鐧

那就是登山旅遊業

這其中珠峰南坡

能給他們帶來3億美元的收入

3億美元

作為一個國家來說,聽起來不多

但是對於尼泊爾這個國家來說

卻太多了

2017年尼泊爾國家的GDP是248.8億美元

相當於江蘇省崑山縣的一半

而這麼可憐的經濟

更是全靠旅遊業續命

背靠這麼一座金山

任誰都會不輕易放過

所以當地政府使出渾身解數

要薅光登山客身上的羊毛

既然是沖著賺錢去

那麼一連串問題就來了

比如,一般來說

挑戰世界第一高峰

是需要經過嚴格考核的

比如你是否具備豐富的登山經驗

比如近一段時間以來的體檢證明

拿我國來說

根據《國內登山管理辦法》

攀登西藏5000米以上

其他省、市、自治區3500米以上獨立山峰

需提前一個月向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報批

而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

應當提前三個月向國家體育總局申請特批

以此類推

攀登珠峰

必須有登頂8000米以上高峰的經驗

而且,為了防止山上擁擠

我們國家還出了一個狠招

那就是限制人數!

每年根據珠峰地理狀況

只發放300份登山許可證

而且僅限春季登山

別的季節是不能進入珠峰核心區的

這一決定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也成為所有高海拔國家

或擁有著名山峰的國家中最嚴格的規定

但是尼泊爾是怎麼乾的呢?

有經驗的登山者透露

只要你給的錢夠多

後者就會提供堪稱「把你抬上珠峰」的

全套登山服務

從嚮導、貼身管家

氧氣供應、物資運輸到醫療救助

再到附加的通訊等增值服務

不僅不會限制人數

相反還會超額

僅在2019年珠峰南坡的春季登山季開始

一共有381位登山者獲得了攀登許可

每張證11000美元

考慮到每一位登山者

至少僱傭一位登山嚮導

總計攀登珠峰的人數多達1000人

這些獲得許可證的人當中

有的人比萌新還萌新

連鞋釘都不會穿

有的人連5000米高山都沒爬過

拜託!

拉薩的海拔都有3650米好嗎?

你們連新手村都沒過

就想來挑戰王者???

大量的攀登者

也導致嚮導供不應求

之前是「一對四」或者「一對一」

那麼現在嚮導不得不

「一對六「甚至」一對八」

而這些潛藏危險在尼泊爾眼裡

屁都不是

他們才不會去管人員增多的境況

還巴不得人更多一點

因為這樣許可證就能多賣出一張

多賺一筆錢

這些拿到許可證的登山者來到珠峰

面臨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登山服務公司

包括配備的嚮導

還有提供的登山裝備

這些都需要服務公司幫你完成

有意思的來了

尼泊爾登山服務公司為了招攬遊客

竟然將原本需要10萬美元的登山費用

降低到四分之一

要知道北坡的中國登山公司

服務費用報價已經接近46萬元/人

這樣巨大的差價

你可別以為是尼泊爾商人大發善心

羊毛出在羊身上

走訪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就會發現

有不少登山器材黑市

裡邊的登山設備便宜的不得了

品牌大牌也有

但是質量就不能保證了

此次攀登珠峰的親歷者透露

有其他隊員的氧氣瓶出現了泄漏

充氣不當甚至是爆炸

而這些有問題的氧氣瓶設備

幾乎都來自當地黑市

一家俄羅斯公司Poisk

25年來一直在為尼泊爾提供氧氣瓶

但是自從他們鋼瓶換成重複利用的

登山嚮導就發現了商機:

廢棄用過的鋼瓶收集起來

我自己來充

不就省了一大筆錢了嗎?

但是問題是

過期的鋼瓶重複使用

這就是個定時炸彈啊!!!

Poisk公司負責人知道後很生氣

並對其多次警告

但是登山公司死豬不怕開水燙

只要金錢不顧死活

而尼泊爾更騷的操作

當屬天價流量費了

你人到了珠峰大本營

等待上山,無事可干

只有玩手機

這時候才發現

這珠峰上網衝浪的費用一點也不低

1GB就要50美元

大約345元人民幣

而且有人做過這麼個計算

在珠峰看一部電影

只開超清畫質(1080P)

一部小於2H的電影會損耗700-800M流量

相當於花200多元看一部電影

比前段時間的《復聯4》首映票還貴

但是儘管這樣

大家還是願意買更多流量打發時間

更何況與高昂的登山價格相比

這小小的流量也就貴不到哪裡去了

而且

嚮導還要求你必須買

美其名曰為了方便聯繫

可是蛋蛋姐很納悶

在珠峰是

保持聯繫應該用衛星通話吧

為什麼要用流量?

難不成,你們還要發個twitter?

而且買了之後你還會發現

不但網費貴

網速還慢的一匹

有時候想發個朋友圈

一個幾秒鐘的小視頻

上傳時間竟然需要一個小時

其實早在前年

尼泊爾政府就想搞WIFI全覆蓋計劃

用6個月時間

免費WiFi覆蓋喜馬拉雅山

甚至包括珠穆朗瑪峰峰頂!

但3年又3年,拖到現在也沒有建成

先不說技術上的問題

這萬一真的實現WI-FI全覆蓋

那怎麼收天價流量費呢?

所以這塊大蛋糕

誰也不去動

繼續讓遊客們爬著最高的山

用著最慢的網

相比尼泊爾毫無底線的登山管理

另外一條線路上的北坡

也就是咱們西藏境內

這方面要做的好得多

一個多月前

有一段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視頻火了

「一什麼彩雲?」

「一朵(彩雲)」

對白雖然普通

但是視頻里的父親不普通

他叫強巴

身處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

這是來自世界最高海拔的視頻電話!

在凡人眼裡的硬核操作

對於強巴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正常

他是當地登山公司的員工

兒子在拉薩讀書

強巴只要有空,每天都會監督兒子功課

蛋蛋姐尋思

難道強巴叔叔是個大土豪

300塊錢一個G的流量也能隨便用?

抱著巨大的好奇

我去求證了一番

和尼泊爾的天價流量費不一樣

中國這邊的流量計費只能用耿直來形容:

在珠峰上網

和在平地上網是同樣價格

不會多收一分錢!

知乎用戶「子君Vivan」

南北兩次登頂珠峰

她對尼泊爾營地的印象糟糕透頂

信號又差,價錢又貴

在大本營天氣晴朗的時候能搜到一兩格沒有 G 的普通信號,能夠打出電話。天氣不好雲層很厚的時候,手機完全沒信號。大本營之上的對外通訊只能依靠衛星電話。和大本營的通訊一般使用對講機。……Everestlink 公司的充值卡,價格不菲,網速較慢,經常掉線,而且流量用的很快。

而對於北坡的中國大本營

她的印象完全相反

信號好,網速快

甚至連峰頂也能搜到信號

北坡大本營被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 3G 信號所覆蓋,可以正常撥打國內外電話,網速也很快……在海拔 8300 米的 C3 部分手機可以搜到中國移動的信號還能發微信(我的手機沒搜到),據說 8848 米的頂峰也能搜到中國移動的信號(去年有個隊友說搜到了)。

這可是在珠峰啊同學們

珠峰啊!!!

竟然也能搜到中國移動的信號?

蛋蛋姐幾方求證發現

現在珠峰峰頂的信號

應該來自5200米處大本營的通信基站

雖然隔了重重山峰

信號衰減得很厲害

但是運氣好的話

還是能搜到一絲絲信號的!

5200米處這個基站

已經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基站了

但珠峰上曾經還有一個基站

比它還高了整整1100米

堪稱奇蹟

說起來

這兩座基站其實是親兄弟

都是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通的

(是的,又是華為做的

怎麼老是你呢?)

為了這一仗

華為調集了全國各地的資源

成都辦事處、拉薩辦事處、

深圳總部、上海無線研發……

各路人馬趕赴珠峰

珠峰5200米

含氧量僅僅是內地的一半

高原反應隨時可能奪走人的生命

一天夜裡

年輕的司機突然呼吸困難

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嚨

他命懸一線之際被發現

同伴們七手八腳

給他吸了一夜的氧氣

這才把他從鬼門關前抬回來

第一次上珠峰,算是有驚無險

他們完成了5200米基站任務

不過,真正的苦頭還在後面

因為5300米的基站功能有限

就在一個月後

工程師小隊又接到任務:

6500米處,再架一座基站!

6500米的含氧量

僅僅是內地的38%

連普通的罐裝氧氣都沒法使用

必須得配備登山專用氧氣

最要命的是

11月初,珠峰已經是寒冬

最低溫度達到零下50度

連專業的登山者

都不敢選擇這個季節沖頂

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

天時地利都不站在基站小隊這邊

但是時間緊急

來年的5月就是珠峰聖火傳遞日

通訊基站如果建不成

聖火傳遞就無法向世界轉播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

工程師都必須得上

圖:火炬手攀登珠峰

重回珠峰

隊員們只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夜裡的裝備是睡袋加毛毯

仍然凍得睡不著

每天醒來頭髮全是冰疙瘩

嗓子沙啞,喉嚨發乾

向山上運設備只能用最原始的法子

用肩扛,用馬馱

即便是最輕的設備部件也有70斤重

相當於背著一個十歲大的孩子

11月13日

工程師五人小隊終於組裝好了設備

隨著最後一批油機到達工地

衛星鏈路鎖定,北京拉薩兩路監測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通信基站

終於開通了!

有了珠峰上的奇蹟基站

信號可以從珠峰大本營

一直覆蓋到海拔8848米的珠峰峰頂

我們也是為所欲為

奧運期間

我們不僅實時高清轉播聖火傳遞

還開了一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網吧

中國的基站開通後

英國探險家Rod Baber還創造了世界紀錄:

在珠峰峰頂給老婆打電話

站在珠峰呼嘯的寒風裡

他雙手顫抖地按下了一條簡訊:

「對於人類而言,這不過是一條小小的簡訊,但對於行動電話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在珠峰惡劣的氣候下

維持基站通訊的穩定很困難

十幾米每秒的狂風

可以輕易地撕開設備,吹飛太陽能板

所以奧運結束後

6500米的基站停用了

只有5300米的大本營基站默默運轉

為了保護它

海拔4000米附近

駐紮著一支通信工程隊

24名隊員全天候待命

一個報修電話打來

他們隨時就要出發

每次出發都要經歷幾個小時的顛簸

而工程人員的午飯

僅僅是麵包和牛肉乾

為了減少負重

他們連熱水都不敢帶

大風,暴晒

零下十幾度的戶外作業

海拔5300米…

這是一趟孤獨之旅

他們和遠在天邊的親人唯一的聯繫

大概就是手裡的通訊天線

中國移動在珠峰腳下的兩個基站

建設成本每個超過100萬元

年維護成本約16萬元

但是收益只有區區5萬元

可以說

這些基站運轉一天

就是在做一天的公益

而為了公益默默奉獻的傻子

不止是在珠峰

在整個西藏比比皆是

2015年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

西藏四縣388個基站受到波及

158名維修人員第一時間進入災區

山震塌了,樹震斷了

他們就徒步走進去

徒步6個小時

搶修人員才抵達峽谷深處的曲鄉基站

一個基站接著一個基站

他們在四天內恢復了災區內的通信

讓生活恢復正常秩序

遇難人數也得到了控制

30萬災民中,只有25人遇難

但是山另一頭的尼泊爾

卻陷入了通訊中斷的大規模恐慌中

5000人死亡,超過一萬人受傷

商店和加油站前排起長隊

人們爭搶物資

彷彿世界末日一樣

僅僅隔了一座喜馬拉雅山

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宛若兩個世界

真是造化弄人啊

其實轉過頭來想想

我們可能確實沒辦法苛責尼泊爾

去和我們做得一樣

因為人家一整個國家的收入

也就是我們崑山的半個縣

你要人家拿什麼

在海拔6000m上造基站呢?

飯都吃不飽

穿都穿不暖

要什麼WIFI信號?

尼泊爾和我們相差的

不是一個珠峰攀登的管理政策

不是一個海拔6000m的基站

不是一個能造基站的通信巨頭

甚至不是忍住不薅羊毛的良心

管理政策可以改

基站可以買

良心可以用嚴格的法律來管控

他們和我們相差的

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同一座雪山

南北兩側

一半歲月靜好,一半生死時速

而在這背後

折射出來的

不僅僅是世界屋脊的艱險

而是兩個國家的差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再不克服選擇困難症,我就要被熱死啦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