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左美云:智慧養老要以老人為中心

左美云:智慧養老要以老人為中心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加快,邊富邊老和無人養老的現象相互交織,通過智慧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老年護理和服務成為重要且必要的現實選擇。互聯網、人工智慧、5G等技術的發展,為傳統養老轉型升級帶來機遇。今日,在由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組織的專題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左美雲教授做了題為《智慧養老,讓夢想走進現實》的演講,探討老齡化、信息化並進的大趨勢大背景下智慧養老的應用與前景。

他在演講中提出,智慧養老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支持老人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復、醫療衛生、娛樂休閑、學習分享等各方面的服務和管理,一方面要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老年人活得有尊嚴,另一方面要利用好老年人的經驗智慧,為第二次人口紅利做支撐。

左美雲強調,智慧養老在應用新技術時一定要有人性的溫暖,以老人為中心,讓老人感受不到技術的存在。比如在開發老年人應用的可穿戴設備時,像跌倒報警儀,如果需要經常充電讓老人覺得麻煩,就沒有做到以老人為中心。而利用熱成像技術遠程監控老人是否跌倒,則是比較人性化的應用。

其次要追求技術的精度。比如說大數據養老,要針對老人個人的體征數據做精準推薦、個性化推薦。現在的匹配精度還遠遠不夠。

此外,智慧養老還要有思想的光芒,在養老模式上有所創新,講究養老的智慧。比如日本現在強調無退休社會,我們想要開啟的第二次人口紅利,都與人性和思想有關。

他根據不同的養老模式,給出了智慧養老不同的實施方式:居家模式下開發智慧家居、幫助老人建立生命歷程資料庫;社區模式下利用科技把「空巢」變「蜂巢」,比如雲南的一個社區,老人通過微信建立一個群,每天在群裡面可以看到誰在活動,誰在發言,如果是有老人兩三天都沒發言,他們就會主動去看一下;機構模式下,建立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統;平台模式下建立虛擬養老院、醫養結合平台等。

左美雲還給出了未來的智慧養老模型,利用可穿戴設備每天及時收集、傳輸老年人數據,然後由保健大夫給出當天活動建議和活動食譜;由機器人完成家務;由VR\AR技術幫助老人進入情景遊戲,回到孩提時代、青春時代,或者去想的地方;由互聯網幫助老人建立情感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台等。

最後,他特別指出,在科技時代,不僅僅要在養老場景下考慮技術對老年人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障老人的生活不被科技落下。比如在手機打車時代,怎樣幫助老人在路邊打到車。他建議打車平台增加一項功能:老人打車時,可由他人幫助老人打車,老人用現金付車費,打車平台同時給他人和接單司機各獎勵公益分,激勵他人和司機共同幫助解決科技時代老年人打車難的問題。

在討論環節,其他與會人員也就養老問題紛紛發言。數字資產研究院副董事長邵青介紹了國外先進的智慧監測技術:德國的一家公司,能採用納米技術在人體內24小時在線監控,然後通過藍牙技術把監測到的470項數據傳輸到智能終端、智能手機。

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指出了市面上的智能養老產品的不足之處。比如說智能音響常常因為老人的口音或者口齒不清而造成應用的局限性很大;??智能感應燈沒有考慮到老人行動遲緩而造成亮燈時間不符合老人需求;機器人提供的服務並不是老人實際需要的。?他認為智能養老產品不僅必須真正滿足老人的需求,關鍵是後期服務也要能跟得上,才能真正進入到老年人的生活。

南都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對政府在養老領域承擔的職能提出了建議,他認為政府應只做政策的制定者、養老市場資源的投放者、市場運行規範的監督者,經營應留給市場來做。如果有市場解決不了或者市場不願意花錢做的事,則由政府托底,比如負擔經濟能力非常差的老人的養老費用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瑞幸咖啡宣布2021年底建成10000家門店
創新工場成立人工智慧研究公司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