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夢使永樂大帝萌生退兵之念,回北京的半路中龍馭上賓

一個夢使永樂大帝萌生退兵之念,回北京的半路中龍馭上賓

上一篇談到,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五月十日親征塞北的路上,朱棣叫楊榮和金幼孜進賬,說做自己了一個夢。

朱棣夢見有神人對自己說:「上天有好生之德。」連著說了好幾遍,不知道是什麼預兆,故此來問二人。楊榮、金幼孜回答也很滑頭,說:「陛下愛惜生靈,上達天聽,因此做了這個夢。我們出兵的目的並不是要製造殺戮,而是在於除暴安民而已,但是如果殺心過重,難免玉石俱焚,請陛下留意。」等於是在勸朱棣撤兵。

一個夢使永樂大帝萌生退兵之念,回北京的半路中龍馭上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楊榮

於是朱棣命楊榮草敕,派宦官伯力哥帶著抓來的俘虜回蒙古本部,要求俘虜仔細說明阿魯台的罪狀,並且對各個部落明確表示,明軍出動只針對阿魯台一人,所有希望歸附明朝者都會得到妥善安置。就這麼又把俘虜給放走了。

結果明軍在六月十七日到達答蘭納木兒河沿岸,看到的都是滿地荒草,連阿魯台的影子都沒有找到。朱棣在這裡停留了幾天派出小股部隊四處查看,搜索附近的山谷,結果回報的結果是周邊300里內都沒有人煙。

一個夢使永樂大帝萌生退兵之念,回北京的半路中龍馭上賓

張輔

英國公張輔奮勇請戰,向朱棣表示只要給他1個月的糧食,讓他自己率軍深入,一定能夠找到阿魯台的蹤跡。朱棣非常猶豫,對張輔等人表示現在出塞已經快要3個月了,部隊正處在人困馬乏的狀態之下,北地的秋天來得既早且冷,一旦出現暴風雪,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特別是歸途較長,真的遇上降溫,大軍將陷入困境,必須從長計議方可。於是朱棣要求眾將先暫退一旁,讓他再仔細考慮一下。其實這時候朱棣早已萌生了退兵之念。

一個夢使永樂大帝萌生退兵之念,回北京的半路中龍馭上賓

次日,朱棣召見張輔等人說:「昨天朕仔細考慮了大家的建議,認為還是不要再行追擊了。對付游牧夷狄,只要把他們趕走就行了,不必窮追不捨。更何況現在阿魯台的部隊規模不大,所剩無幾,化整為零之後,在茫茫大漠之中,想要找他們,無異滄海一粟,誰有把握一定能找得到呢?我寧可放棄懲罰阿魯台的機會,也不願意讓將士們擔上更大的風險。朕意已決,馬上就班師回朝。」

一個夢使永樂大帝萌生退兵之念,回北京的半路中龍馭上賓

明長陵

明軍正式宣布班師,是在六月二十一日。由於這次出師相對比較倉促,此時明軍已經出現了糧草接濟不上的情況,楊榮要求軍中口糧有餘的士兵將糧食借給口糧不足者,返回之後由政府負責加倍償還。然後把部隊分成兩部,朱棣率領騎兵向東,武安侯鄭亨率領步兵向西,約定在開平會合。

至七月七日,朱棣經過清水源,在這裡刻石記功,希望在萬世之後,讓後人還能記得他親征從此經過。按照明朝官方記載,七月十六日朱棣到達了蒼崖戍,突然發病,十八日病死在榆木川。

一個夢使永樂大帝萌生退兵之念,回北京的半路中龍馭上賓

其實從全部記載來看,令人不禁懷疑六月二十一日退兵時朱棣已經病重,所以會以步騎兩路退兵,目的就是讓朱棣可以儘快返回。朝鮮方面的《李朝實錄》中提到了當時的各種傳說,比較靠譜的一則是說大軍撤退時遭遇了草原上的惡劣天氣,朱棣所在的營帳冰雹有瓦片大小,迎頭砸下。士兵有被砸斷胳臂的,嚴重的有腦袋被砸碎而死的,就連戰馬的脖子都有被砸斷的,朱棣為此勞心而死。

總而言之,朱棣病死在此次出兵的歸途當中,楊榮等人秘不發喪,趕緊趕回北京安排新君即位事宜。等到一切準備停當,這才公布朱棣死訊,然後由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明仁宗的即位,既是永樂時代的結束,同時也代表著貫穿整個明代前期的明蒙對抗的終結。

下一篇談明仁宗即位後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震懾了瓦剌,另一邊又坐大,朱棣非要親自打他
困擾朱棣晚年的最嚴重問題不是蒙古,而是繼承人問題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