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老英雄張富清先進事迹,在他的老連隊引起強烈反響

老英雄張富清先進事迹,在他的老連隊引起強烈反響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唐繼光 董雲傑 柴華 安普忠

老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

與張富清老部隊新疆軍區某團官兵一席談

靄靄暮色中,新疆軍區某團全團官兵整齊列隊,迎接一支隊伍的凱旋。官兵歡迎的隊列,從營區大門口一直延伸到主樓前的赭紅色團史碑,碑上「三五九旅是模範」七個金色毛體大字,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這一次,它又將見證一群勇士的歸來。踏著全團官兵如潮的掌聲,這群身披「精武標兵」綬帶的士兵,來到團史碑前合影留念。在不久前結束的陸軍「輕突奇兵-2019」比武中,他們奪得了步兵戰鬥小組第五名和第七名,分列新疆軍區參賽小組的前兩名,在夜間自動步槍射擊單項課目較量中還獲得了陸軍第一名。這並不是該團近些年在各項比武中取得的最好成績,但由於按賽事要求,參賽選手並非團里優中選優的尖子隊員,而是隨機抽組的普通戰士,佳績因此顯得尤為來之不易,也讓現場致辭的團政委王英濤有些激動。「咱們團的前身359旅718團,抗戰時期也叫『平山團』,曾被聶榮臻元帥譽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這個稱號就是當年老前輩在抗日戰場打出來的。這次大家有幸被抽中作為代表參賽,取得好成績,充分展現了我們『三猛』勇士的作風。而且,二連作為老英雄張富清的老連隊,參賽隊員在這次比武中取得的名次最多,就像老英雄那樣,堅決聽黨的話,訓練不怕苦,打仗不怕死,沒有給老英雄丟人!」

近日,該團政委王英濤(左)代表全團官兵赴來鳳縣看望張富清老前輩。 別 增攝

老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

——與張富清老部隊新疆軍區某團官兵一席談

唐繼光  董雲傑  本報記者  柴  華  安普忠

「雖然戰爭年代的槍林彈雨我們無法體會,但英勇無畏、堅韌頑強的戰鬥精神是一脈相傳的」

站在團史碑前,團政委的話,讓身披綬帶的一營二連二班班長李君笑的呼吸有些加快。

2月底,張富清老人的事迹經媒體報道後,他們團的官兵發現,老英雄從軍時所在的359旅718團,正是該團前身部隊。幾天後,李君笑在參加這次比武前的集訓時,得知老英雄的老連隊就是他所在的二連。這讓他倍感驕傲,但壓力似乎又重了一分。

2015年入伍的李君笑,和同組的兩名隊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大型比武。當指導員告訴他,他們被抽中參加步兵戰鬥小組比賽時,他的第一反應是緊張。畢竟,平日里他的訓練水平在連隊算不上最優秀,兩名隊友,一個同年兵,一個二年兵,能力還稍遜於他。

可李君笑知道他們背負的期望。參加比武,他們代表的是這支擁有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紅軍團,代表的是二連。在二連的連史館裡,最醒目的幾個大字「英勇善戰模範連」,是二連的前身部隊359旅718團2營6連,在1948年的壺梯山戰鬥中表現英勇而獲稱的。那場戰役,作為突擊組員的張富清,炸掉了敵軍的暗堡,第一次榮立一等功。

「我回過頭一想,這也是個難得的機會,必須好好訓練,帶點什麼回來。我們只有為英雄團隊爭光的義務,不能給他們抹黑。」李君笑說。

一連班長張三虎作為教練員,是親眼看著他們三人在為期2個月的集訓中如何淬鍊成鋼的。「訓練中的艱辛就不用說了,我最感動的是他們意志上的勝利。其實集訓時李君笑的痔瘡就犯了,比賽時因氣候不適,癥狀更加嚴重,可李君笑就是到衛生隊要來高錳酸鉀沖洗了一下,硬是堅持到了比賽結束。」

李君笑有些不好意思。他覺得,隊友黎安康比他更不容易。「黎安康有腰肌勞損,2個月的集訓中一直是強忍著疼痛和我們訓練,他說不想拖大家的後腿。」

此前曾多次代表團隊參加比武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張三虎,很明白李君笑他們備戰參賽時的那種心境。「紅色基因要代代相傳,傳承究竟靠什麼?靠的是日常教育的熏陶和大項任務的歷練,尤其是參加大項任務,一喊出口號、喊出團訓,那股豪氣湧上來,真的是眼睛都紅了,為使命而生、為榮譽而戰的責任感會油然而生,也就能領悟到那些英模前輩為什麼會去衝鋒陷陣。」

李君笑對此深有體會。他們團是「三猛」精神的傳人。1948年2月的宜瓦戰役中,718團對國民黨整編第61旅實施猛烈突擊,一舉突破敵防禦系統,並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勇猛追擊,全殲敵軍,被2縱授予「猛打、猛衝、猛追」榮譽稱號。張富清就是在那場戰役結束後加入了解放軍,至此全團官兵始終發揚著「三猛」戰鬥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張富清老英雄奮勇殺敵的事迹,對我們來說,其實並不遙遠。雖然戰爭年代的槍林彈雨我們無法體會,但英勇無畏、堅韌頑強的戰鬥精神是一脈相傳的。」比武開始前,李君笑小組三人一起大聲喊出「三猛」口號相互激勵:「猛打敢擔當,猛衝不畏懼,猛追奪勝利!」最終,在9個競賽課目、連續23個小時的角逐中,李君笑小組和二連另一個參賽小組分別奪得陸軍第五名和第七名。

就在李君笑他們歸隊的那天上午,二連四班官兵和張富清老人進行了一次視頻通話,四班班長劉明鵬把二連這次取得的好成績給老英雄做了彙報。屏幕那一端,老人聽完後咧著嘴開心地笑了,情不自禁地朝他們豎起大拇指。

「好!很好!」

「從團史館裡一段段光榮歷史的記載里,從回團探訪老兵的講述中,從張富清老前輩的英雄事迹里,我看到的都是『忠誠』和『奉獻』」

了解到張富清老英雄的事迹後,該團宣傳股長帕力哈提覺得並不陌生。

在該團營區大門口左側,挺立著一座明顯帶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風格的舊式大禮堂,方正、樸素、莊重。儘管這座老禮堂如今看來已「不合時宜」,但當年這是該團駐地的第一座大禮堂。

這幾年,帕力哈提接待過很多回團探訪的老兵。看到大禮堂,睹物思景,他們都會深情回憶起當年修建大禮堂的場景。

1949年2月,359旅整編為第一野戰軍1兵團2軍5師,於10月開始解放新疆的大進軍。官兵進駐新疆後,遵照毛主席「你們到新疆的主要任務是為各族人民多辦好事」的指示,大力弘揚359旅的南泥灣精神,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廣大指戰員精打細算,節衣縮食,用節約下來的軍費作資金,興建了鋼鐵廠、紡織廠、發電廠、煤礦等廠礦企業。

「1962年,為解決官兵長期露天進行教育集會的問題,團黨委決定自建禮堂。」老兵告訴帕力哈提,當年全團官兵艱苦奮鬥、自力更生,自己動手燒磚、伐木,家屬義務縫製幕布,花了兩年時間建成禮堂。

帕力哈提記得「雷鋒式戰士」彭義全給他講過的一個故事。上世紀70年代,該團支援修建獨庫公路,一個戰士掛在懸崖上用力打炮眼,累到不知不覺暈死過去。戰友們都以為他犧牲了,把白床單都蒙到他臉上。誰知一口氣緩過來,他又醒了,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去施工。

「從團史館裡一段段光榮歷史的記載里,從回團探訪老兵的講述中,從張富清老前輩的英雄事迹里,我看到的都是『忠誠』和『奉獻』。就像張富清老前輩說的那樣,堅決聽黨的話,黨叫做啥就做啥。」

帕力哈提還有一個身份,他是黨的十九大代表。「我從一個漢語都說不好的維吾爾族青年,到戰士提干,到成為黨代表,一路都是在團里成長起來的。」帕力哈提的外公和母親都是黨員,從小外公常給他講共產黨如何帶領他們翻身過上好日子,入伍前母親對他的囑託,也是「聽黨話、跟黨走,人生才會有出路」。

但直到來了部隊,帕力哈提才對共產黨員有了更真切的認識。

「連隊每次有了急難險重任務,都是黨員沖在最前面。比如說在高原駐訓,過河時車壞了,最先跳到冰冷河水裡去推車的,一定是黨員,之後戰士們就會跟著跳下去。」帕力哈提說,「所以,我們給戰士宣講黨的政策和傳統,講得再好,也要讓他們看到黨員是如何在實際行動中履職盡責,如何在軍事訓練和維穩執勤中踐行使命擔當。這樣,他們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信念就會更加堅定。」

該團團史館裡,陳列著一張已經泛黃的節目單,第7個節目被標註出來:小合唱,《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1964年,該團業餘演出隊赴北京參加全軍文藝匯演,一舉唱響此曲,自此這首歌曲開始傳遍大江南北,久唱不衰。

「前不久,我們找到了那次匯演的老片子,計劃用現代手段翻拍一下,讓如今的官兵能重溫經典,唱響經典,指引大家像歌詞中唱的那樣,像張富清老英雄一輩子踐行的那樣,永遠聽黨的話,『哪裡需要到哪裡去,哪裡艱苦哪安家』。」

「軍人也是普通人。只不過,我們可以吃苦,可以堅持去吃苦;可以奉獻,可以堅持去奉獻。這源自這身軍裝賦予我們的信念和責任,源自英模前輩和官兵的代代相傳」

眼看著凱旋的戰友邁著齊整的步伐向營區走來,站在歡迎隊列里的機槍連戰士劉亮,把手掌都拍紅了。

劉亮是個軍迷,從小崇尚軍人,崇尚英雄。高三備考最忙的那段時間,他還在翻看有關抗美援朝的書籍,品味戰爭的慘烈殘酷和中國軍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高中畢業時,他報考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卻因為視力問題沒能如願。不甘心的他選擇了一所和大連艦艇學院「聽上去很像」的地方院校,大連海事大學。

「上了大學得知大學生可以參軍入伍,我又動了當兵的心思。」2017年,大連海事大學大學生徵兵共有7個赴新疆的名額,被最先來應徵的同學「一搶而光」。

「我明白大家的想法,既然去當兵,就想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磨練一下。」

來新疆之前,劉亮自認為做了最「壞」的打算。但到了軍營,他還是強烈感受到現實的「骨感」。

「我想過軍營生活不會時刻都像徵兵宣傳片里那樣熱血沸騰,但沒想過『直線加方塊』的生活會日復一日的重複下去。」

但劉亮還是想留在軍營,他正準備報考陸軍工程大學。

「這兩種想法並不矛盾。有人說,大學生來當兵,多少都有些理想情懷。我以為,軍人的價值就在於犧牲奉獻,我們可能會長久地重複一種生活,就是為了等待那一次任務的出現,為了在那個時刻能第一時間衝到最前面去。」

新兵下連時,劉亮和新戰友剛到團里,發現很多門上都貼著封條。一打聽,老兵們上高原輪訓了。「新兵班長給我們講高原上有多苦,一個連的兄弟剛卸車準備搭帳篷,就接到命令要去執行一項任務,他們直接背起背囊負重急行軍,在任務地點堅持了十幾天,一度沒有水喝、沒有飯吃,最困難的時候,大家選擇了喝尿。」

那種場景,劉亮想像不出來。今年年初,結束高原輪訓的一批老兵回營,「他們從卡車上下來,裹著布滿塵土的軍大衣,嘴唇乾裂,指甲凹陷,黝黑的臉上泛著高原紅,像野人一樣。」但那一刻,劉亮覺得他們的身上都閃耀著光芒。

「沒當兵之前,儘管看過一些書籍和影視劇,軍人在我心中還是有些神秘。但到了部隊,我發現軍人也是普通人。只不過,我們可以吃苦,可以堅持去吃苦;可以奉獻,可以堅持去奉獻。這源自這身軍裝賦予我們的信念和責任,源自英模前輩和官兵的代代相傳。我想,張富清老英雄就是抱著這種信念和責任,才會在後半生不改軍人本色,甘於隱姓埋名,無私奉獻。」劉亮若有所思。

「你認為張富清老人離你們遙遠嗎?」

「不遠,他就是我們團的老前輩。」

「但精神和境界上呢?」記者拋去最後一個問題。

「老英雄高尚的精神境界,我們目前當然還無法企及,但這也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一直以來,這就是部隊的光榮傳統,向英模學習,向優秀的人學習,只要努力不斷向他們靠近,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優秀。」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志願軍令美軍膽寒的一幕,至今震撼我們心靈!
可愛萌娃走進鋼鐵軍營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