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從不需要從別人的嘴裡了解我是怎樣的人

從不需要從別人的嘴裡了解我是怎樣的人

以客觀角度評判,用明凈之心處事,才能明心見性。

不一樣的人生,就會有不一樣的經歷,而不同的經歷,所造就的一個人,對於世界,對於人生的認知和觀念,都是不同的。

這就是所謂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人的三觀是根據他的經歷,根據他從小到大的環境,以及他接受的教育所形成的。

所以結論出一個理念:如果說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不要輕易的去妄加揣測和評判其他人。

因為不同的經歷,會造就不同的性格,在面對事情的時候,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與做法。

這時,首先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你才不會因為太過於主觀情緒的使然,而錯判了事物的本質,也不會誤解了當事人的行為。

在《莊子》中,莊子對於從「百家爭鳴」這一件事情,又重新說起各方對於言論的一種狀態。

當時社會各個學術流派,經常各執一詞,各自堅守各自的想法和論點,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用自己的思想和邏輯方式去揣測,批判他人攻擊他人,而莊子對於這樣一種行為,作出了一種評價。

莊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言論和吹風不一樣,講話滔滔不絕,但是這些講論者各執一詞,很難有一個公認的確認,這真的算是講了一篇大道理嗎?又或者等於沒講呢。他們均自認為自己的講論是對的,是正確的。不能讓人當成小鳥的鳴叫去聽,可這二者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還是沒有區別的。

所以說當一個人面對事情的時候,更應該繞開自己的主觀情緒,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與評價事情本身。

真正的一個智者,無論再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懂得多個角度去看問題,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和欣賞問題。

而不是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樹立一個所謂的大道理去攻擊對方,所有主觀的行為都是妄加評判的理論,這也間接說出了一個人內心不能容納,不能容納別人理論的一個狹隘性思維。

在這裡也提倡《道德經》中所說的包容的智慧,懂得包容,首先也要懂得包容別人的觀點,包容別人的理論。

這樣你才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只是只是意氣用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只會陷入思維的誤區。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部分圖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道教記」北京藥王廟服務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凈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大道 的精彩文章:

北京平谷藥王廟廟會第三十二次無償義診活動善告!大德大醫,善緣廣而告之,福生無量!

TAG:夢回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