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北京好中醫危北海:中醫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北京好中醫危北海:中醫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醫案

姓名:劉某 性別:男 年齡:30歲

腹瀉伴脹血便3年,加重1個月,伴左下腹痛。曾多次做腸鏡檢查,均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間斷服用中西藥及保留灌腸治療,癥狀時輕時重。近1個月來,腹瀉伴膿血便加重,腹瀉每日8-10次,便帶膿血,左下腹痛,消瘦乏力,複查腸鏡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化驗大便為黏液血便,大量膿球,紅、白細胞。口服艾迪莎及中藥效果不滿意。舌質暗,苔白,脈沉弦。

西醫診斷: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辨證:脾虛胃弱,下焦濕熱

治法:健脾化濕,涼血止痢。

按語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結、直腸黏膜的瀰漫性炎症,其臨床特點為原因不明的、時好時壞血性腹瀉。除少數患者起病急驟外,一般起病緩慢,病情輕重不一。

本症屬於中醫「腸癖」、「腸風」或「腸癰」範疇,初起多以濕熱之邪壅滯胃腸為主,中期病情發展,損傷脾胃可見脾虛與濕熱並存,或以中氣下陷,脾陽不振為主要證候,後期因久病不愈,脾病及腎,則脾腎兩虧。亦有寒熱夾雜,虛實並見,氣滯血瘀,甚或陰陽俱虛等證候類型,但脾虛為發病內在因素。

對照西醫分型,急性潰瘍性結腸炎,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臨床上多以下焦濕熱之證為主,治療上當重用清熱利濕,解毒化濁之葯:而對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之慢性發作期則常常虛實兼見,寒熱並存,因此治療上要扶正祛邪兼顧,一方面要補脾培土,予以健脾燥濕,重用蒼白朮、茯苓、生薏仁、白扁豆等。另一方面則要綜合利用其他療法,如大便檢查見高倍鏡下5個以下的白細胞或膿細胞,沒有黏液或偶見少量黏液,則可用五倍子、石榴皮、烏梅、五味子等酸澀之品,或訶子肉、赤石脂、蓮子肉、補骨脂等收澀之品,亦可佐用清熱燥濕之葯,如苦參、黃柏、黃連、秦皮等;若是伴有腹部隱痛或便前腹痛,則可加些鎮痛解痙之品如白芍、延胡索、烏葯、川楝子等;若是伴有食欲不振,噯氣呃逆時,可以酌加砂仁、乾薑、肉豆蔻、小茴香等。

在本例治療中,應以健脾滲濕為本,兼以固澀,佐以行氣、活血之品。辨治思路為,腹瀉日久,脾腎虛弱,健運失司,濕濁蘊結下焦而發腹瀉。濕郁化熱,熱蘊成毒,血絡損傷則便帶膿血:氣機壅滯則腹痛下墜:舌暗、苔白為氣滯血行不暢之象。

故方中用蒼白朮、茯苓、芡實、生薏米、甘草健脾止瀉;黃連燥濕清熱;赤石脂、訶子肉固腸止瀉、生肌止血;丹參、赤白芍、三七粉養血活血止血;川楝子、烏藥行氣活血止痛。縱觀全方,諸葯協同,配伍等當,效果立見。二診考慮濕濁祛之大半故方以健脾益胃為主,扶助正氣,所以利濕止瀉,使脾胃健運,濕濁消除而腹瀉止。

名醫簡介:

危北海,教授,全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1959年參加北京市第一屆西學中學習。曾任 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北京市中醫研究所所長,現為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常務理事、副秘書長。92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本文摘自《北京同仁堂中醫大師珍籍》一書 北京好中醫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好中醫 的精彩文章:

同仁堂名醫趙榮萊:中醫治療便秘

TAG:北京好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