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六一兒童節孩子就羨慕:媽媽,你當初為啥沒逼我上興趣班!
文|福林媽咪
網上有個視頻,一個小男孩邊哭著念琴譜邊彈鋼琴,念琴譜的聲音十分悲壯,可是在念到「mi」的時候會發出「si」的調。一遍一遍念,每遍都錯。
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停下哭聲,睜開眼睛,淡定的低頭說一聲「對不起」,然後繼續悲壯的哭著念,繼續彈鋼琴。坐在旁邊的父母終於看不過去了,跟小男孩一起念,總算糾正過來了。
網友下面的評論都是一致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能笑一年……
雖然這孩子特別有喜感,可看著孩子彈琴,有時候會覺得於心不忍。
網上還有一個小男孩彈古箏,一邊哭一邊彈,很可憐。網友都覺得父母不應該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逼孩子上興趣班。小孩子都哭成那樣了,家長怎麼下得去手這麼逼孩子!
不過,大部分的家長還是願意在孩子學不下去的時候,適當的逼一下孩子。
有個叫西西的網友說:
之前我養孩子還挺佛系的,覺得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多玩才算是好的童年。可是去年六一的時候,我家孩子被拒絕上台表演,我就開始改變這種想法了。
老師選擇表演節目的孩子時,我家孩子全都被排除在外了:跳舞吧,我家孩子四肢不協調,怎麼都跳不好;唱歌吧,五音不全,總不在調上;獨立表演節目,我家孩子也沒什麼特長……
後來看別人表演節目的時候,我家姑娘一直哭,說自己也想上台表演節目……
後來給她報了舞蹈和鋼琴,學的時候也經常哭,沒辦法,只能逼著她學。
今年孩子終於能上台表演了,排練可起勁兒了,每天特別開心!
從這件事我才發現:幾乎每個孩子都不會甘於平庸,你不讓孩子學一些東西,後面錯過了最佳年齡,孩子長大了說不定還會恨你。從那兒開始,我再也不敢佛系養娃了。
西西的話讓我想到了《家有兒女》裡面的一集,劉星發現身邊的孩子都有特長,而自己沒有的時候,問媽媽劉梅:你為什麼不讓我學一個特長?
劉梅:我讓你學了呀,你自己不學,你怪誰!
結果劉星的一段話,讓劉梅徹底無語了:
這讓我意識到,養孩子,不能佛系,有時候甚至需要「狠心」一點。
看到孩子哭的可憐,就心軟,想著讓孩子放棄吧。作父母的這種「心軟」讓孩子「半途而廢」,反而對孩子是不好的。
之前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家孩子也是學鋼琴,開始的時候學的還好,到後來就開始跟媽媽說:我不想學鋼琴了,我學不會。
朋友趕緊去找老師了解情況。老師說:這孩子剛開始學的挺好的,後來就開始分心不學了,慢慢的就有點跟不上。你給孩子調整調整心態,我再給他補補他跟不上的。
朋友說,每次跟孩子說去學鋼琴,他都特別痛苦,可憐巴巴的看著我,說自己不想學。我看著挺難過的。
我問他:那打算讓他放棄嗎?
朋友立馬說:不能放棄!如果才學了一點就放棄,怕他以後遇到類似的難題時,總想著放棄,這樣對孩子不好,還是再引導一下,讓他繼續學下去。
對啊,當孩子想要放棄,父母就輕易允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遇事退縮的性格。在未來成長的路上,還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麻煩和困難,父母又能讓孩子逃避到哪兒去呢?
在上興趣班的問題上,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學會堅持,何樂而不為呢?
在沒有生孩子之前,我對父母逼孩子上培訓班很反對,可是等生了孩子,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學,真的就錯過年齡了。
不過父母在報興趣班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海投」,這不僅會讓孩子很累,也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父母為孩子做的不多:選擇孩子喜歡的興趣班,然後「逼」他堅持下去。


※順產不太痛又很快的產婦,多半都有這些特徵,佔一個都會輕鬆不少
※6歲前,允許孩子「自私」的父母,往往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