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貝,你何時才能懂事?想讓孩子懂事,多講「關係」少講「道理」

寶貝,你何時才能懂事?想讓孩子懂事,多講「關係」少講「道理」

文丨福林媽咪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得解決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孩子才算懂事?

這裡有兩個孩子:

第一個孩子乖巧溫順,他總是能服從家長的安排,聽從家長的指揮。

第二個孩子,他個性更強一些,雖然會跟父母產生辯論,但也十分尊重父母。他愛護環境,尊重長輩。

這兩個孩子,哪一個能稱得上懂事?

很顯然,第二個孩子更接近我們對「懂事」的理解。

懂,意為掌握、了解。事,意為事物之間的關聯以及美好品質。

懂事的意思並非乖巧順從,而是擁有更多美好品質,並且懂得那些美好品質背後的事物關係。

很難理解?舉個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拿最簡單的尊重長輩來說。一個乖巧順從的孩子與一個懂事的孩子,在尊重長輩上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表現。

乖巧的孩子對於尊重長輩的理解,大多來自於父母的教導。也就是說,父母告訴他要尊重長輩,而他又是一個性格乖巧順從的孩子,所以接受了來自父母的要求。

至於他的表現,因為理解上的膚淺,導致尊重長輩只能停留在表面層面。

就像你看到的那樣,你告訴他這是爺爺,他稱呼一聲「爺爺」然後跑到一邊玩去了。

你很容易感覺到,他跟爺爺之間的情感並不親昵。尤其是那些從小很少與爺爺接觸的孩子來說,這種表現更為強烈。

而對於一個懂事的孩子來說,他對尊重長輩的理解,更多的來自於對人物關係的理解。同樣拿尊重爺爺來說,因為父母的告知解釋,他知道爺爺是爸爸的爸爸,爸爸尊重爺爺,所以我更要尊重爺爺。

這種理解無疑是更深刻的,更有力度的。正因為這種深層次的理解,孩子在尊重長輩上的表現也更加明顯。

同樣還是從小很少與爺爺接觸,他的表現就比上面提到的孩子更加親昵。

你也許會聽到他會有這種表達:「爺爺自己睡覺會不會害怕?爸爸,你去陪爺爺睡吧。」「爺爺,這是我的變形金剛,我們一起玩吧。」

……

當然,對於一個懂事的孩子來說,更為可貴的是,他具有了建立事物之間關聯的能力。

在尊重長輩(拿爺爺來說)上,他組建起了「爺爺——爸爸——我」三者之間的人物關係,也試圖去強化人物關係背後的情感關係。

當他擁有了這種能力,在尊重老師、體諒父母、關心同伴上,他同樣能很快的建立起人物之間的關聯,進而更加有效的踐行這些美好品質。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懂事的孩子越來越懂事。」

的確,他已經擁有了建立關聯的自主能力,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理解,這種能力是十分珍貴和稀少的。

當然,一個懂事的孩子除了擁有這種建立事物之間關聯的能力之外,還有很多不容忽視的優異能力。

1. 更強的思維理解能力

能從事物之間的關聯確立相互關係,就像上面說的,這同樣是一種十分珍貴而稀少的能力。

它不僅能推動孩子更加深入的理解那些美好品德,比如尊重長輩。同時,這種「建立關聯——理解關係」的方式,更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思維理解能力。

要知道,理解關係就是建立思維意識的基本。

通過上面兩個孩子的不同表現,我們也能夠意識到,懂事的孩子理解能力更強。

他知道尊重長輩不僅是口頭上的:「爺爺你好」,更多的是情感關係下的關懷,愛護。

2. 更強的接受能力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會說「懂事的孩子越來越懂事」的原因所在。

因為懂事的孩子,知道如何從了解事物關係出發,找到事物背後之間的聯繫,進而理解某種高貴品質。

所以,他不僅能尊重長輩,也能從人物關係背後的情感關係中,更深刻的理解師生關係、朋友關係等等。

從另一方面審視,我們也能發現。一個懂事的孩子,他所表現出來的乖巧順從,更有說服力也更持久,更穩定。而一個表面乖巧的孩子,因為理解上的不深入,那些為了敷衍父母而做出的偽裝,能堅持多久?

既然這樣,我們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懂事」的孩子?

從上面的說明中我們也能發現,幫助孩子建立事物之間的關係,就是最為核心的內容。

1. 從事物之間的關係入手,建立聯繫

比如尊重老師,理解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比強調老師的威嚴更有效果。

讓孩子知道在師生之間,老師扮演著教育者、守護者、知心朋友等等的角色,在理解這些關係之中,主動的對老師產生認同感,更有利於尊重老師這種品德的養成。

愛護小朋友,也是一樣。

不亂扔垃圾?其實也是一樣的,只不過人物關係變成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你與環衛工作者之間的關係而已。

2. 少講道理

其實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方式都在面臨一些問題和思考。

就比如講道理。

我們總是習慣用一大堆道理,引用一些典故,試圖說服孩子。然而事實上呢?

拿孔融讓梨來說。

在沒有對人物關係透徹理解的前提下,你的大道理加上典故,其實是沒有說服力的。

因為孔融讓梨,因為孔融愛護弟弟受到了萬人敬仰,我就要愛護弟弟?

這種引導在本質上其實是背離教育理念的。

教育的理念,是通過不斷的提升自我獲得某種能力,而非為了獲得某種讚許或者榮譽而做出努力,最終得到某種能力。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孔融讓梨」的典故不能用,在理解兄弟之間的情感關係基礎上,這種典故更能提升孩子對情感關係的理解。

一個懂事的孩子,他具有更多美好的品質,也更容易理解這些美好品質背後的事物關係。這也在提醒我們的各位家長,我們不能認為「乖巧順從」就是好孩子,對孩子美好品質的塑造才是我們教育的核心。

「先做人,後做事」本身就是教育的態度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孕媽被狗咬傷,婆婆不讓打狂犬疫苗,疫苗真的會傷害寶寶?
6歲前,允許孩子「自私」的父母,往往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