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陽發現東魏圍屏石榻,看罷石榻上的圖案,感覺現代人真的很幸福

安陽發現東魏圍屏石榻,看罷石榻上的圖案,感覺現代人真的很幸福

河南安陽的一座大型墓葬群中,考古專家們曾發現了一件極為特殊的文物,該文物除了本身的價值外,還揭開了古代一件極為殘忍之事。至於該文物究竟是什麼?又會揭開怎樣令人心驚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02年,為了解決南北用水不均的問題,有關部門提出了南水北調工程。如此浩大的工程難免會觸及一些古代遺迹,為了更好的保護古迹,考古專家們特意組成了南水北調工程文物小組。

專家們在此次工程勘測中,他們在河南安陽的固岸,發現了一座佔地約25,000平方米的東魏北齊平民墓地,該墓葬群墓葬共有333座,出土的器物包括瓷器、彩陶、陶俑、墓誌等珍貴文物共2201件。

在一座東魏洞室墓中,專家們還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文物。該文物是一座完整的圍屏石榻,是中國北朝時期一種獨特的喪葬用具,豪華的圍屏石榻,展示了主人生前非富即貴的顯赫地位。石榻平面為長方形,底部共有6個方形柱石,石榻東西北三面圍有石屏,四角由鐵釘固定,南側有帷帳殘跡。

專家們在清理圍屏石榻時發現,在石榻的東西北三面的圍屏之上,似乎還有著繁縟的「壁畫」裝飾圖案,可惜由於年代久遠,壁上的畫跡已經被歲月腐蝕,上面有泥土掩蓋,想要研究透上面的內容,必須要將其運到博物館才行。

通過緊張有序的安排,圍屏石榻終於被起重機吊進卡車內,並一路運至博物館。由於現代考古技術較為成熟,專家們開始對圍屏進行了專業的清洗,在清洗過後,圍屏上的壁畫才顯露出真正的面目。原來,圍屏之上陰刻著精美的「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圖」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圖譜,其中講述的都是孝子供奉雙親的各種感人事迹。包括「卧冰求鯉」、「望雲思親」、「上書救父」以及「哭竹生筍」等,是我國傳統孝文化的獨特產物。

「郭巨埋兒」也是「二十四孝」之一,講述的是郭巨為了奉養母親,不忍看到母親因疼愛孫子而省出口糧,遂與妻子商量將兒子埋掉。在郭巨夫妻挖坑準備埋兒的時候,突然發現坑中三尺處有一釜(鍋)金子,上面刻著幾個字曰「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自此之後,郭巨將孩子抱回,並以天賜黃金奉養母親,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現代人看來,郭巨埋兒的舉動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古人用如此偏激的方式闡釋「孝」文化,是古人極端思想下對後世的一種誤導。此種做法與先秦「埋老」的陋習,成為兩個殘忍的極端。(傳言先秦時期一直存在著老人六十歲就要被活埋的說法,目的就是為了節省糧食,以確保種族的繁衍生息)。

明代大文學家林俊還特意撰寫了一篇《郭巨辨》,對於郭巨的做法進行橫加批判,並認為郭巨埋兒的方式並非「孝悌之道」,而是「大不孝」。郭巨若是將兒子埋掉,必然會引起老人的傷心欲絕,到時候老人氣病交加而亡,郭巨便是人神共憤的逆子。

令人慶幸的是,今天的我們享受著豐富的物質條件,社會中「少有所依,老有所養」,任何人都不用擔心郭巨埋兒的悲劇再次發生,這無疑是人類社會的進步。

河南安陽固岸東魏墓中出土的這件圍屏石榻,不但造型精美,它還填補了我國文物考古史上的很多空白,其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極高,堪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當糾結吃甜咸兩味粽子時,奇葩粽子已經來襲
曹操也知道,糧食很難燃燒,他的手下是如何燒掉袁紹的軍糧呢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