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戰爭時期的兵團,到底是什麼樣的編製?有多少兵力?

解放戰爭時期的兵團,到底是什麼樣的編製?有多少兵力?

1991年,蘇聯解體,身為大哥的俄羅斯很忙,政權重組、遺產分配、國際外交等等問題,都讓俄羅斯疲於奔波。除此之外,更要分心應對層出不窮的分裂問題,而車臣戰爭就是這一矛盾的爆發點,堪稱俄羅斯永遠的痛。

俄羅斯最開始只是一個大公國,隨著不斷擴張,才有了如今的疆域。當年俄羅斯在車臣地區征戰了將近一百年,直至將車臣人打垮,才得以將其納入版圖。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已經打垮了車臣,為何征服不了車臣人的心,導致後來又爆發車臣戰爭呢?

車臣位於高加索地區,這裡交通不便,因此車臣人的對外交流非常少。在成為俄羅斯自治國之前,車臣甚至沒有形成國家,而是以村莊的形式存在,大家各過各的,從沒想過組建一個國家。

一直到近代,隨著俄國的擴張,觸及到了歐洲另一個巨頭——奧斯曼帝國的利益,於是兩國之間爆發戰爭,而車臣正好夾在兩國之間。車臣有些搖擺不定,因為從信仰來說,車臣親近奧斯曼,而從地緣來說,車臣又親近俄國。

換句話說,對於車臣人來說,俄國和奧斯曼其實處於同一起點,投靠誰都沒有問題。

後來,車臣後來倒向了奧斯曼一方,因為俄國的手段太狠了一些,屠殺了一部分車臣人,這自然導致了整個車臣對俄國的抵觸。於是,車臣土地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家——車臣尼亞,他們團結一致,準備共同抵抗俄國的入侵,這也拉開了長達百年的征戰史。

最終,俄國笑到了最後,將車臣尼亞打垮,從此車臣被納入俄國版圖,成為了一個自治國。不過,長達百年的對抗過程中,太多車臣人付出生命代價,這也埋下了車臣人與俄國之間的歷史仇恨。

二戰期間,車臣人找准機會倒向德國,試圖藉助德軍的力量尋求獨立,但德國沒有贏得二戰,車臣的獨立願望自然失敗。

斯大林對於車臣的舉動極為惱火,於是就有了後來50萬車臣人東遷至西伯利亞的事件,而最終回到車臣的只剩40萬人,這又是一筆血債。

蘇聯解體之後,車臣又一次尋求獨立,叛軍頭目的名字是杜達耶夫,他就是當年經歷過流放事件的倖存者,所以對俄國始終抱有仇視的態度。幾十年來,杜達耶夫隱藏地很深,他加入蘇軍學習軍事知識,並一路晉陞到團長,直到蘇聯解體之後才回到車臣,舉起了獨立的大旗。

老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高加索地區就是窮山惡水,而生活在這裡的車臣人也養成了彪悍的性格與戰鬥力,再加上西方支援的武器,車臣武裝爆發出了強大的實力。俄軍一開始還很樂觀,派去鎮壓車臣叛亂的全是未經訓練的新兵,結果就吃了大虧,最後還是普京痛定思痛,在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派出特種部隊,逐漸平定了車臣地區的叛亂,困擾俄羅斯十多年的戰爭才算結束。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北約華約都不敢動的國家,南斯拉夫條件這麼好,為何會走向毀滅?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