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簡單三步,學會選購新白茶,不僅當下好喝,更能存成老白茶!

簡單三步,學會選購新白茶,不僅當下好喝,更能存成老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能醉人何須酒?

茶喝到盡興處,能讓人喝到心神搖曳,甘香沉湎於此。

好比是,春風沉醉的夜晚,涼涼的小風一吹,舒坦不過。

幾杯好茶喝落肚,又得浮生半日閑。

舒適的茶味,能給人無上的撫慰,一掃疲倦。

一杯好茶,細細啜飲入口,嘴裡能升騰起無限的茶香和茶味,心裡有著沉甸甸的收穫。

獨處的時候,靜靜品一款好茶,既能爽思,又能提神,還能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與茶相伴,該如何選好一款茶呢?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喜好標準,有人好喝香一點的茶,也有人愛喝稠一些的茶湯,還有人格外關注茶湯的韻味……

2019年的春白茶紛紛面世,新白茶的選購,無疑是買茶的熱點話題。

下邊,我們就來聊聊挑選一款優質新茶的標準,不知茶友們的想法,相不相同?

《2》

選茶標準一:白茶生長生態環境是否好?

好山好水出好茶。

生長環境對白茶品質有著重要影響。

紮根於土地的茶樹,長在哪裡,對後天成茶品質至關重要。

根據茶經里記載,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著生黃土。

土壤,是茶樹立足的根基所在,透過土壤,茶樹才能源源不斷的吸收養分,供給芽葉的生長。

對白茶茶樹而言,最佳的土壤環境,要求疏鬆、透氣、富含礦物質。

遠古時期從海底隆起的太姥山,土質尤為適宜茶樹的生長。

走在茶園邊上,多細心觀察,就能留意在腳下的泥土,十分鬆軟。

隨意拾起一塊土,輕輕一捏,就能鬆散開來。

土壤中,摻雜著不少風化的岩石碎粒,能增加的土壤的通透性,方便茶樹根部的呼吸。

另一方面,風化的岩石里,含有不少礦物質和豐富的微量元素。

如此的特殊土壤結構,為白茶茶樹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立足點。

如此特殊的土質環境,除了能孕育出高品質的好茶外,還讓豐富多樣的植被在此安家。

生長在太姥山上的白茶茶樹,鄰居可不少。

竹海深深,松影綽綽,各類野花雜樹相伴下,呵護出了白茶的優異品質。

太姥山高山茶園上,絕佳的自然生態環境下,十分有利茶樹的生長積累。

在地理課本上,我們曾經學習過,豐富的植被資源,對生態環境大有裨益。

一來,豐茂的植被可以有利於調節空氣濕度,為茶園環境提供更好的濕度環境;

二來,植被的豐富多樣性,有利增加土壤的肥沃性;

三來,太姥山高山茶樹上,豐富的植被資源,可以為茶樹提供林蔭遮蔽,和溫柔的雲霧一道,為茶樹提供遮蔽。

自然生態環境好,出產的白茶品質自然佳!

《3》

選茶標準二:白茶生長的氣候環境是否佳?

高山雲霧出好茶。

氣候條件,對於白茶品質有著重要影響。

太姥山高山茶園上,山間早晚時常有雲霧。

繚繞的雲霧,像是一條輕柔的飄帶,掛在太姥山間。

山風輕輕的吹拂,雲霧緩緩的往前走。

細潤的雲霧中,含帶著不少細潤的小水珠,可以增加空氣濕度。

生長其中的白茶茶樹,可以受到全方面的水霧滋養,從芽到葉,從梗到莖,飽飽的吸收水分。

在雲霧的滋養下,白茶茶樹枝梢鮮嫩的芽葉,像是喝飽水的肌膚,水汪汪的,吹彈可破,嬌嫩極了。

除了溫柔的霧,太姥山間還有陣陣清涼的山風,能夠促進空氣的自然流動。

在這樣舒服的天氣下,白茶茶樹受到了充足的滋養,新梢嫩葉可以更好的保持鮮嫩,十分有利茶氨酸的積累和留存。

這樣一來,就能使得太姥山出產的白茶,內部養分充足,口感風味清甜又鮮爽。

今年2019年春茶季的時候,太姥山上三晴兩雨的好天氣下,一路不斷呵護著茶樹的吐芽展葉。

晨起,剛剛在溫柔的雲霧裡得到潤澤的茶樹,喚醒了一天的活力,潤物細無聲,雲霧中細細的水珠子,可以很好的補充茶樹生長旺盛時期的水分需要。

霧散後,和煦的日光灑落。

在陽光的照拂下,茶樹拚命的生長,葉片當中的葉綠素物質,在歡脫的進行著光合作用,積攢下更多的養分物質,留存在芽頭和葉片中。

到了午後,微微被太陽曬得有些灼熱的葉片細胞,再次迎來了雲霧的潤澤。

潤物細無聲的雲霧,能及時補充葉片水分,讓其舒緩、安靜。

入夜後,由於山上海拔較高,比起平地的晝夜溫差要更大。

靜謐的夜晚,涼風習習,相擁而眠的茶樹葉片,由於氣溫低,相應的呼吸作用損耗也就更少。

適宜的晝夜溫差,有利於白茶內部養分的積累。

白天,光合作用合成養分更豐富;

晚上,呼吸作用損耗的養分少;

一多一少之間,造就了太姥山高山白茶尤為不俗的品質!

卓越的氣候環境,更能造就白茶的非凡品質!

《4》

選茶標準三:白茶的制茶工藝是否過關?

透過一杯鮮香清爽的新茶,我們可以很好的看出一款茶被精心呵護出來的好品質。

一款白茶,先天生長過程中,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舒適的生長環境,孕育出極好的白茶茶青。

然,買茶並非買茶青,而是要看最終的成品品質。

選購新茶,先天產區好 後天精湛的制茶工藝,強強聯合下,才能成就一款絕佳的好茶。

若不然,空有品質再好的茶青,若是在制茶過程中出現了差池,茶葉內部養分被破壞,品質將會一去千里。

古有傷仲永,天資聰穎的神童,在後頭沒有得到良好培養的情況下,最終泯為眾人。

可見,後天的塑造是有多麼重要!

白茶制茶工藝的好與壞,主要從兩大方面進行判斷。

一、白茶的外觀顏色是否鮮活?

白茶不揉捻、不殺青,工藝十分傳統簡樸。

只經過萎凋和烘乾的白茶,外觀顏色保留尤為自然。

正常情況下,新白茶的外觀顏色,最為接近茶樹鮮葉時期的狀態。

芽頭毫白,葉片嫩綠。

像是芽葉形態嬌俏的白茶白牡丹,就像這一白一綠,搭配得尤為惹眼。

像是穿著綠羅裙,套著白紗衣的妙齡女子,能讓人眼前一亮。

芽頭呈現出來的顏色,芽底綠而毫白顯,細窄的葉片,同樣是葉底綠而毫白顯。

青白二色交織,看著像盤「一清二白」的小蔥拌豆腐,讓人感覺秀色可餐。

若是一款白牡丹,在新茶時期,呈現出來芽頭毫白,但葉片發黑,那就有可能,茶青採下來的時候,沒有得到及時薄攤,被渥堆到了。

而如果,白牡丹鮮嫩的葉片,呈現出頹廢的顏色,葉片過黃,則有可能烘乾的時候,烘過了頭,葉片的內質物受到了損害。

選購新茶,自然是要認準色彩鮮活有生機的茶,才能擁有好品質!

二、新白茶一定要留意含水量!

含水量的高低,是一款白茶品質的關鍵命門。

唯有含水量合格的白茶,才能經得起長時間的儲存。

若不然,白茶自身多餘的水分,會在後期儲存過程中,不安分的四處活動,導致白茶發生受潮變質的厄運。

選購新白茶用來長期儲存,更要格外留意含水量問題。

含水量過高的茶,後期難以轉化出好品質,難以順利的從新白茶,慢慢過渡到老白茶。

根據白茶的國家標準,合格的白茶成品,含水量不得超過8.5%,負責任的制茶師傅,為了後期能得出更好的白茶品質,會將含水量控制在更低的水平。

在新白茶中,最難做干,最考驗制茶師水平的茶,莫不過白毫銀針。

芽頭肥壯的白毫銀針,芽頭呈現筍狀結構,白毫層足足有5-7層之多。

在烘乾的時候,如何在最大程度保留白毫銀針養分的同時,讓芽頭內外徹底乾爽,難度不小。

但,藝高人膽大的制茶師,能將白毫銀針干度做到很低,像是S師傅,他手下出來的銀針,含水量一般在5%,甚至更低。

這樣一來,在干度足夠的情況下,在白茶後期漫漫的儲存過程中,更能多添一份保障!

《5》

一款好茶,背後有著無數的故事。

若是茶葉能說話,必然會向你細細敘說,一路走來的種種過往。

在枝梢鮮葉時期,呼吸著涼涼的山風,玩著大朵潔白的雲。

再時不時和一旁低頭瀟瀟的竹林,說會悄悄話。

遠方飛來的幾隻嘰喳的鳥,能知道不少遙遠之外的故事。

當有一日,被一雙勤勞的雙手採下後,就迎來蛻變登場的時機。

舒適的躺在水篩上,接受著溫和的日光沐浴。

再細緻的用文火慢慢烘乾。

經過幾番波折,才能來到你的杯中。

親愛的朋友,不知,你在泡茶時,可能留意好茶的竊竊私語?

真正好品質的茶,完全可以用實力說話!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新茶友,喜歡喝什麼樣的武夷岩茶?
同樣是白瓷,泡白茶,白瓷壺和白瓷蓋碗的沖泡效果是一樣的嗎?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