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歸昌世(1574~1645),字文休,號假庵,江蘇崑山人,後移居江蘇常熟。明代著名散文家歸有光之嫡孫。十歲即以詩詞聞名。善草篆,精墨竹,均臻神妙,與嘉定李流芳、同里王志堅稱為三才子。治印取法文彭,但又不為所束縛,自有創新。明人張灝曾贊曰:「文休之刻印與文彭、王梧林鼎足而立。」著有《假庵詩草》、《假庵集》等。

歸昌世對治印有自己的論述:「不徒學古人面目,而在探其原,原,即作者性靈也。性靈出,而法亦生,神亦偕焉。」可見其對繼承與創新的獨創見解。

明代自文彭始,文人自書篆、自刻印開始盛行,在這個時期,特別是《集古印譜》的出版,對於印宗秦漢有了不同的理解。從而誕生了兩大不同的流派,一派更新派、一派復古派。我們之前介紹過的何震、蘇宣是更新派的代表,而程遠、金光先為復古派的代表。

而從後世對這些篆刻家的評價亦可見,更新派的造詣似乎更高。而歸昌世之所以有「不徒學古人面目」的論述,亦是在其時,《集古印譜》出版後,仿治漢印蔚然成風,甚至有一仿幾千枚的,且不在少數。那麼繼承漢印,或者說印宗秦漢,不是徒學個形似,亦要有自己的理解與創新。今日之繼承傳統文化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但是其中要注意的是,無論更新派、復古派,亦或如歸昌世等人都是在精善之後才有了各自的論述,而不是一味的求個新、求個奇,沒有繼承,妄談創新是不可取的。

在更新與復古之間,歸昌世選擇的是繼承與融入自己的性靈。

歸昌世傳世的作品很多,我們今天主要來看看他的作品,看看其所言的「性靈出,而法亦生,神亦偕焉」是如何的。

先來看其為好友所作的一系列姓名表字印: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印文:張灝之印

印章尺寸:24mm×24mm

四字白文姓名印。姓名印多用白文印,白文印更加的渾厚鄭重一些。姓名印又是最難出彩的印章,因其多求正式穩重之故。但是對於姓名印亦有很多出彩的印章,如此方印,「張灝」二字筆畫較多,稍作拉寬,以「張」字的左邊和「灝」字的三點水來作中軸線,不細細看覺四字似乎同樣大小,而「張灝」二字實際略寬,突出姓名。「灝」字的三點水亦沒有使用篆書的寫法,而是作簡體的寫法。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印文:臣灝白箋

印章尺寸:23mm×23mm

四字書簡白文印。書簡印,是古人在往來信件時的用印。此種類似懸針篆的印,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了,其特意的拉長,造成的留紅獨具特色。而此印的末端亦沒有刻意的修刻尖銳,似懸針篆,又非懸針篆。此種留紅的效果如湖面倒影一般,秀靜平和中透著靈動。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印文:張長君灝夷令父一名素字古民

印章尺寸:34mm×34mm

十三字白文印。此類型的姓名印並不常見,如今我們亦不適用,但是其中的章法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長」字為了不與「張」字太過近似,而作的拉伸,且寫法上「張」字的「長」部作了減省;「父一」的合文;「素」字的拉伸與「長」字相呼應,但又不顯得過分刻意,而是一字如同兩字,作其同列的字兩倍長度。

這幾方印都是歸昌世為其友張灝所作,不管是姓名印、書簡印這類的署名印章求的是工整平和之氣。再來看幾方別號印。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印文:苦吟人

印章尺寸:21m×21mm

三字粗白文印。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印文:平陵居士

印章尺寸:30m×30mm

四字粗白文印。

粗白文印石漢印的精華所在,我們看到漢印篆法的特點,彎曲一律作折處理,但是折時又不是十分的僵直,而是帶有圓潤,這種風格在漢隸中所見更為突出一些。從章法上講,「苦吟人」一印主要是留空獨秀法,以「人」作為印眼。而「平陵居士」一印亦是,「平」、「居」、「士」三字筆畫較少,四字所佔面積相同的情形下造成一種「陵」字凸顯,三面疏離的感覺。「居士」,即隱居之士,遠離塵囂,偏居一隅,印與文通。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印文:名竊久自欺

印章尺寸:25m×25mm

五字白文印。這種特細的白文印亦是不常見,篆法亦是典型的漢印的篆法,但是由於筆劃較細,漢印方中寓圓並沒有體現。此類型在漢印的玉印中有出現,玉質堅硬,較為難以鐫刻,多為細白文處理。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印文:拏雲心事人不知

印章尺寸:30m×30mm

七字白文印。這種類型的印,我們也介紹過很多了,如果將朱白交換,就是一方圓朱文印。作白如朱的方式,篆書的寫法亦是圓朱文的寫法,透著秀美和柔和。但是相比圓朱文印,顯得朱面太大,容易沒有重點。此印七字印文的布局亦是比較典型,左右兩邊兩列四字等大,中間一列的三字,「心」、「人」二字筆劃較少所以占面積亦小,突出整個印文的印眼「事」字,「事」字亦為了更加穩住印面,作了筆劃的拉伸處理。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印文:空名適自誤

印章尺寸:26m×26mm

五字朱文印。文出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此印與上面的「名竊久自欺」印正好相反,用了圓朱文的形式,但是篆法是漢印的風格的,在彎曲處作折的處理,但是折中帶著圓潤。「空」字的拉長處理如同五字將軍印中的「章」字,可見歸昌世對漢印的理解與認識是極為深厚的,也是在學習理解之後,才有了如此的設計。「適」字的走之亦沒有用篆書的寫法,而是用了簡體的寫法。「不徒學古人面目,而在探其原,原,即作者性靈也。性靈出,而法亦生,神亦偕焉。」其知與行是一致的,此印繼承了漢印的平正高雅的氣息,又借朱文的形式展現秀美,篆法亦不拘泥,而是因印而適。

前面的姓名表字印是繼承,用漢印的風格作印;「苦吟人」、「平陵居士」在漢印之中加入了殘破的處理與新章法的運用,如漢印,又不完全是漢印;而後三方印章融入了自己理解後的「性靈出,而法亦生,神亦偕焉。」

最後再帶來幾方歸昌世的作品供大家欣賞: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明代篆刻家之歸昌世篆刻講堂七十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