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IP出海3.0,新文創的一場「全球性實驗」

IP出海3.0,新文創的一場「全球性實驗」

作者|硬糖君

敏感的觀察者不難發現,在收視(點擊、票房、收入)和口碑之外,「出海」越來越成為近幾年文化產品和相關公司最關注的KPI和最熱衷的自我標籤。

最初是電影、電視劇,接著是遊戲、網路文學,繼而是動漫,甚至開始有了綜藝出海……這條出海賽道上擠入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玩家。有靠「文藝」獨秀於電影節者,也有靠「商業」賺得盆滿缽滿的。

出海,越來越成為中國公司現實的商業考量和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在全球政經格局重構的大環境下,讓世界了解中國、輸出新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正變得前所未有重要。走出去,不僅是文化IP自身的需要,文化產業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

在這種新語境下,「中國網路小說讓老外熱追並模仿寫作」的新聞曾讓無數群眾深感欣慰——我們的流行文化終於也能輸出了。但另一方面,也有我們無法忽略的事實——所謂電視劇出海,總是很難走出東南亞;而出海的中國遊戲,很多並沒什麼中國特徵,是徹底的西方本地化遊戲。

「在出海的中國IP中,遊戲、網路文學、漫畫缺乏中國元素」。5月29日北京文博會上發布的IP指數報告第2季《成就新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2018-2019年度文化IP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就通過數據分析直指當下中國IP出海問題。要輸出中國文化符號,光是「made in China」顯然不夠,中國的文化輸出,需要找到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平衡,呈現更多真正的中國元素。

中國元素的「退」與「進」

《報告》顯示,純以數量論,文學、特別是網路文學,是中國IP出海的絕對主力,佔到一半以上。

《報告》顯示中國IP海外用戶參與度

這些網文IP以玄幻、仙俠類型為主,按說都能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但如果細究其故事核心,多深受西方魔幻小說影響,多是典型的打怪升級模式,且帶有不少西方文化色彩的名稱、辭彙,對於傳播中華文化、特別是當代中國發展,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潛力。

海外用戶對仙俠網文的翻譯

而緊隨網文之後的第二「出海」大戶——遊戲,在「中國元素」上的表現還要更遜一籌。

眾所周知,遊戲出海已經成為中國遊戲業的一種普遍選擇,不少公司更是專攻海外市場。此前日本媒體還曾發布名為「中日手游出現逆差」的報道,指出早在2017年,中日手游逆差就已達6.5億人民幣。

但對於多數海外用戶,玩這些中國手游,可能並沒有在玩一款「中國遊戲」的感覺。這些遊戲雖然來自中國,卻並沒有明顯的中國特徵。

和遊戲同屬二次元領域的漫畫IP也是存在相同問題。或許因為二次元本身就是一種無國界的虛擬圈層文化,中國漫畫出海前景巨大,但目前只有《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紅娘》榜上有名。

從《報告》中不難看出,網生文化產品既是中國IP出海的主力軍,但又普遍存在「中國元素」不足的問題。

這其實完全符合文化和商業的邏輯。互聯網本身就打破了諸多界限,拉平了世界。網生內容大多具有娛樂的普世性,互聯網又助力了其全球傳播,因此更快的走向了世界舞台。但另一方面,生髮在全球化時代的網生內容,既然天然帶有全球性,並有極強的圈層屬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本土性。

特別是,本土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最初的主要策略都是先模仿西方產品,尋求在海外運行的經驗積累。這種現象在遊戲產業最為突出,其他領域也屢見不鮮。而如何在迎合當地用戶口味和發揮自身文化魅力之間尋求平衡,則是站穩腳跟後、也就是現階段中國IP出海的重要探索命題。

好在,成功的示範很快就出現了。

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無疑是2019年中國IP出海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成熟的工業化製作讓這部電影真正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其創意之恢弘、視效之磅礴,即便放在好萊塢科幻片里,也十分搶眼。而中國元素的內核,又令其高度差異化於好萊塢大片:「流浪的地球」,本身就是一種東方式的浪漫主義。在西方末日科幻中常見的尋找新大陸,在這裡變成了人類帶著家園去流浪,充滿了中國人的故土意識。

如果說,成熟的工業製作讓海外用戶幾乎忽略了《流浪地球》的中國標籤——他們並未特別關注中美英雄的差異,而更多將其與優秀好萊塢電影比較;那麼中國元素的科幻設定則讓他們格外好奇和著迷——地球「流浪」的可行性,被末日「毀滅」的北京和上海,都讓中國元素潛移默化間深植于海外觀眾內心。

《報告》亦將《流浪地球》列為2018-2019出海榜首,並指出高品質、具有濃郁中國元素的影視化,是中國文化符號「走出去」的關鍵形式。

而在硬糖君看來,有騰訊這樣互聯網公司參與構建的《流浪地球》,不論是作為聯合出品方的騰訊影業,還是作為聯合發行方的騰影發行,正是互聯網技術、資源與傳統影視公司的優勢互補,最終成就了國產科幻電影的崛起。而其「走出去」的標誌性意義,還不止是海外票房和引起的關注,更在於這是罕見的國產科幻商業片輸出,讓世界看到了當代中國的故事。

在《報告》所列出海中國IP中,中國傳統內容仍占絕對優勢,真正講述當代中國故事的,只有《流浪地球》、《全職高手》和《紅海行動》。但這三個當代IP,雖然佔比低,排名卻都很高。

當代中國故事從成功出海,不僅拓展了中國IP出海的廣度;對世界了解真正的、當下的中國,無疑也起著更重要的作用。2019年了,若友邦提起中國電影還是《紅高粱》、《霸王別姬》,也實在未必是好事。

出海的三個歷史階段

既是中國文化、又是流行文化的《流浪地球》,既打破了中國電影輸出只是文藝片、古裝片的文化定式;也打破了過去一段時間,流行文化領域中國人只能賣「外國貨」的商業定式。

事實上,如果我們回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IP的出海歷程,會發現明顯經歷了三個階段。

出海1.0階段是純粹文化的,或者說文藝的。20世紀80年代,以中國第五代導演在國際舞台亮相為標誌,中國文化迎來一波全球矚目。獲得第三十八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張藝謀作品《紅高粱》,和同獲多項國際電影節單項獎的陳凱歌作品《黃土地》,都充滿了誇張的色彩運用和極致的民俗描繪。

電影《紅高粱》

但這些電影本身都充滿奇觀式的舊時代符號。而海外觀眾、電影節評委對其的欣賞,很難說不是帶有一種對「東方奇觀」的圍觀和獵奇。到2000年的李安導演作品《卧虎藏龍》,對「古老東方」的講述達到了商業和藝術的雙重高峰。此後,隨著古裝大片的衰落,國產片的國際影響也進入漫長的衰落期。

2015年前後發端的網生作品出海熱,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出海2.0階段,流量效應、商業價值成為其主導力量。不同於80、90年代藝術片是通過電影節這樣的海外精英層獲得認可,這一波中國IP出海是來自民間自發力量。其中既有中國公司謀求海外市場的商業訴求,也有海外用戶對中國新娛樂內容的主動尋求。

在大洋彼岸的Gravity Tales這類專門翻譯中國網路文學的網站上,老外們同樣在嗷嗷待哺的「追更」;起點國際(Webnovel)也在以各種熱血、努力、尊師重道等滲透中國精神的故事,吸收著大批海外粉絲。而東南亞的翻譯組,更是早就迫不及待的將我們的偶像劇同步翻譯。

網路文學、偶像劇、手機遊戲……中國的大眾流行文化被海外大眾主動索求,是這一波文化出海的主要特點。但在「流量為王」的商業主旋律下,出海2.0階段普遍呈現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中國元素含量不高的問題。

有趣的是,《報告》中就指出,國外用戶對中國IP的稱讚或抱怨極少與文化本身有關,更多涉及具體的品質問題,且與國內用戶的反饋基本相同。節奏太慢、劇情注水,在哪裡都是被用戶吐槽的重災區。

純粹追求「東方式奇觀」的文藝性,或純粹追求商業效益,顯然都不是在今天向世界輸出中國文化符號的正確方式。實現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統一,已成為出海3.0時代提出的全新要求,並且已產生頭部效應。

根據公開信息追溯企業參與《報告》中TOP20 IP的情況,騰訊集團參與出品的有11個,超過半數;阿里巴巴集團參與4個,完美世界、萬達影業等多家企業各參與2個。

在全部74個IP中,騰訊參與的有29個,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

騰訊的出海優勢,既來自其自身包括遊戲、網文、動漫在內的新文創內容業務全領域布局,也有通過參與《流浪地球》等產品進入影視行業。而究其根本,還是在於其戰略前瞻性:騰訊既是國內最早提出IP重要性的企業,並以此指導了全領域布局的「泛娛樂」實踐;也是最早對「泛娛樂」概念進行升級,提出「新文創」,強調文化價值與產業價值的統一,並明確提出參與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公司。

新文創的全球性「實驗」

2018年4月,騰訊拋出了一個引起業界強烈關注的戰略升級:使用近6年的「泛娛樂」概念,被升級為「新文創」。

當時,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表示:較之「泛娛樂」,新文創除了產業價值,也關注文化價值。騰訊將推動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相互賦能。新文創的主題比泛娛樂更大,文化的概念超越產業的概念。不僅鏈接商業,更要通過文化IP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偉大復興,把中國優秀文化IP輸出海外,打造出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

轉眼一年,《報告》中的TOP20榜單,讓我們從「出海」的維度窺見新文創的成績。

即便忽略《流浪地球》這樣的現象級爆款,在網文、遊戲這樣的出海主力和嶄露頭角的動漫板塊,騰訊都因新文創的實驗成績而站到了最前排。

騰訊動漫的《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紅娘》是少數在海外有快速發展並獲得了較高評價的中國作品,分別位列排行榜第8名和第11名。而究其成功原因,與騰訊在新文創思路下打造文化符號的四個重點分不開。

首先是關注IP的價值觀,關注IP文化價值的承載。《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紅娘》就都是典型的中國文化符號和中式價值觀的現代化表達。《一人之下》以道家文化為精神內核,以龍虎山天師府、武當山、北京白雲觀等名山道觀為背景,將道學元素融入其中,用二次元的方式演繹中國傳統文化,建造一架年青人與傳統文化溝通的橋樑,廣受海內外用戶的好評。

而在《報告》中,也以《狐妖小紅娘》為重點案例進行了分析,海外觀眾認為其中一些有趣的文化概念(如死亡和重生)非常吸引人,且有接近完美的愛情。

第二是保持耐心,更加持續、長線的塑造IP,而不是急功近利。截止到今年3月上線的「竹業篇」,《狐妖小紅娘》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它已不僅是娛樂產品,更對用戶形成了極強的陪伴效應。

第三是連接多元文化主體,積極融入非商業機構的力量,廣泛汲取力量和資源。2018年,騰訊動漫與故宮博物院、騰訊NI創新大賽獲獎青年團隊合作,共同打造故宮國寶南遷及西遷主題漫畫《故宮回聲》。在炮火連天的歲月里,故宮一大半珍貴文物輾轉大半個中國的故事,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被講述。

第四,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成長。《報告》就注意到,美國網友對《狐妖小紅娘》的關注度最高。

而海外用戶在提到《狐妖小紅娘》時也較多提到「Chinese」和「Japanese」,這主要是因為海外動漫愛好者在關注《狐妖小紅娘》的同時,也常會提及日本經典動漫《火影忍者》和《龍珠》等作品。而事實上,《狐妖小紅娘》也已成功輸出到傳統動漫強國日本,並取得了不錯成績。

時至今日,海外觀眾對中國IP的關注,既不是90年代的東方獵奇或藝術鑒賞,也不是前幾年純粹訴諸荷爾蒙的娛樂快消品,而是越來越成為一種滿足精神需求的日常性文娛消費。更深入地挖掘文化價值、從而更充分實現產業價值的「新文創」,正在成為經得起反覆驗證的「實驗探索」,也為中國文化符號的打造與出海,開拓著更廣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韓國電影被過譽了嗎?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