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酒量而被歷史記住的狀元,喝兩桶酒還面不改色,皇帝羨慕!

因酒量而被歷史記住的狀元,喝兩桶酒還面不改色,皇帝羨慕!

酒,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佔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古代文人在吟詩作對時,總是需要酒來醞釀靈感,士兵在出征時,也總需要用酒來鼓舞士氣。而在古代平時的大小宴會上,無論是私人宴會,還是宮中宴會,總是少不了喝酒這一項目,在唐宋時期,人們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勸酒之風更是躍然於各個宴會。

明朝時期受手工業經濟發展的推動,慢慢的出現了商業集鎮,有了人們的聚集,酒文化自然也就變得更加繁榮,酒館喝酒成了很多人在閑暇時刻會做的事情,所以在當時普遍百姓的酒量都有所上漲。不過今天筆者要說的這位人士,他的酒量可是比尋常人要大的多,就連皇帝都羨慕不已,還說若是在酒量上面,他也是狀元之才。

這個人就是明成祖時期的狀元曾棨,他是江西人士,早年家中貧困,常常要靠砍柴和幫傭過活。但是曾棨沒有放棄讀書,有時候一邊放豬一邊手裡還捧書本苦讀,後來正好趕上了朱棣在登基後第一次開辦科舉,曾棨在考試中,超常發揮對答兩萬字都不打草稿,朱棣在觀看他的試卷後,被他的文采所吸引,將他列為當年考試第一名,在後來還讓其擔任了《永樂大典》的副總裁。但曾棨能在歷史上被人們記住,卻並不是因為他的文采。

朱棣執政時交趾國曾派過兩位使臣來京訪問,朱棣下令設宴為他們洗塵,宴會上喝酒吟詩賞樂,也是以往宴會的必有項目。但是誰也不曾想,這兩位使臣十分善酒,好多陪客都已經倒下了,兩位使臣卻覺得還沒有喝過癮,朱棣點兵點將要找人陪同,可卻只有一個武士願意應戰。喝酒還要武士作陪,實在是太沒有面子了,朱棣十分不高興。看此情況曾棨自請前往應戰,三人喝到了半宿。最後還是使臣酩酊大醉不起,才結束了喝酒對戰,而相比較使臣的醉酒姿態,反觀曾棨卻還是神色淡然,朱棣知道後,感嘆道不止是才學,這酒量也是狀元之選。

若說曾棨在喝酒上,將使臣比贏這件事有異議,那曾棨的另一件事就再次證明了他的酒量。當時的英國公因為對曾棨的酒量感到十分好奇,所以他特地請曾棨到家中做客,並讓下人在旁邊計算曾棨能喝多少。同樣大小的酒碗,曾棨喝一碗,下人就悄悄的往桶中倒一碗,結果那一晚,曾棨喝了兩桶酒卻還不見醉,英國公只好讓下人將其送回家中。哪想而知,曾棨酒興大發,還拉著送他回來的僕人,飲酒到半夜,自己趁興吟詩作對幾許才作罷,自此狀元曾棨就以豪飲而聞名於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長最長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莫欺少年窮!富家小姐為嫁富商,將自己的未婚夫推給貼身丫鬟

TAG:最長最長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