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作為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大事,登月離我們實在遙遠,但畢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座永遠的豐碑,它又總是離我們很近,有無數的影視作品都描繪過人類這一最偉大的壯舉。

像去年的[登月第一人]、科幻、搞笑的[黑衣人3]、HBO的精品劇集《從地球到月球》……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登月第一人]屏氣凝神的登月場面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黑衣人3],威爾·史密斯在發射台上和外星人PK

今年一部講述阿波羅11號的登月紀錄電影橫空出世,好評無數。它用93分鐘全景展現阿波羅11號登月的全過程,氣勢磅礴,恢弘大氣,著實不該錯過。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國內外好評如潮

這部[阿波羅11號]為何能夠如此受人喜愛?

首先在於它的「」。

能拍[阿波羅11號]是個機緣。

先和導演托德·道格拉斯·米勒結緣的是阿波羅17號,他們最開始在拍研究17號帶回的月石的片子。因為它,拍攝團隊接觸、合作NASA、國家檔案館。誰曾想這次合作竟拉開製作[阿波羅11號]的序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登月任務期間,NASA曾有計劃地將整個登月計劃的種種拍攝下來,它們包括地球上的素材,也包含宇航員們在月球拍攝的畫面。然而這些寶貴的影像資料,卻被NASA直接封存……

在搞定阿波羅17號的月石之後,2017年5月左右,導演接到一封來自檔案管理員的電郵,內容是: 「嘿,朋友,我們發現了有關阿波羅11號的大寶藏!

由此當年被NASA塵封已久的珍貴資料被呈現在托德·道格拉斯·米勒面前。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要我說,這老哥是點子好,也是命運使然

所以[阿波羅11號]展現的音頻和視頻、畫面,全部來源於當年阿波羅11登月的真實影像,當看這部電影時,就相當於1969年7月16日站在卡納維拉爾角看著土星5號起飛並在之後和三位「大大」一起登上月球。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看吧,等待吧,這個激動的時刻!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我在老鷹號上注視著你

拍攝團隊整理出超過11000小時的音頻記錄數百卷16mm、35mm拍攝的片段。這些數據是構建[阿波羅11號]的基礎,不過在如今的數字時代,不修復怎能讓世人目瞪口呆。

在數字化的修復(團隊所處理的數據高達1PB)和將音頻、視頻完美結合後,[阿波羅11號]才達到了真正的無與倫比。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色彩飽滿、膠片顆粒的厚重質感,都讓畫面富有史詩意味,這種來源於現實的「真」,讓所有逼真的特效都敗下陣來。藝術化的處理,永遠沒有現實映在眼前刺激。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遠方浮動的雲層清晰可見,影像的力量霎時彰顯

優質的素材並不能決定[阿波羅11號]是否好看,更重要的在於如何呈現。

導演米勒二話不說為[阿波羅11號]選了一條「電影」路。

不同於傳統解讀式的科普紀錄片,[阿波羅11號]沒有背景導讀,沒有人物訪談,沒有旁白啰里啰嗦的介紹。

電影直截了當,第一個畫面就是鏡頭跟拍巨大的火箭運輸車緩緩駛入肯尼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中心,頗具氣勢。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阿波羅11號由此踏上旅程,電影也正式開始

如此特立獨行的開始,像極了電影的敘事風格

應該說我們都被「紀錄」兩字迷了眼,與其說是「紀錄片」不如說是用絕佳素材拼接成的院線電影,導演是用電影的規則表現故事,而非紀錄片的模式。

像在宇航員準備階段,前一秒,他們還在發表登月感言,後一秒,電影竟切換鏡頭,從阿姆斯特朗開始,將三位宇航員的前半生迅速表現,不斷閃回中,黑白與彩色的回憶片段將過去和現在聯結。之後,他們將踏上月球,挑戰深空。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前行的未知和回憶殺發生奇妙反應,更襯托他們的英雄之舉

而等待發射時,為了不讓電影沉悶,導演順勢,又將鏡頭從火箭和研究員身上拉開,對焦圍觀人群,普通人的散漫和工作人員的緊張產生對比;觀眾們的期待又繼續了故事的進程。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早到睡覺的、買飯的、拍攝的、等待的,登月是壯舉,也是又一次的狂歡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為了更加全面、不遺漏的表現,有時又會切屏展示(巧妙利用素材)

還有類似第一人稱的觀望,整部電影要的就是浸入式的體驗,要的就是觀眾的一次次感嘆。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影像的好,更推進了電影的優

當然這樣製作是導演最開始就定好的,他喜歡這個style,傳統紀錄片的做法恰恰是他厭惡的。

但畢竟是紀錄片,[阿波羅11號]仍有自己的優勢和弊端,導演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法。

即便是全民皆知的登月行為,阿波羅11號的具體細節對於大多數人仍是模糊的,既然是「電影」的方式,時長和節奏,必然要考慮。

[阿波羅11號]的做法是少解說,多展現。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電影只對登月計劃的每一步做了闡述,剩下的看影像

同時導演也「門兒清」自己的電影優勢到底是什麼,所以,所有要加標註的,時間,燃料這些必要點,通通以不影響畫面美感為第一前提。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最終效果嘛,自然是很出眾的

看完[阿波羅11號],會對一些電影人的執著豁然開朗,會明白為啥昆汀、諾蘭等一眾大神希望膠片別死;

也懂得在CGI已經泛濫的今天,為何某些導演仍要堅持實景拍攝,比如喬治·米勒之[瘋狂的麥克斯4]。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畢竟有些東西的確是無可替代的

當然對於我們觀眾來說,能享受到這樣一部電影就是幸福。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戛納怎麼就成了亞洲電影的後花園?
第七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聚焦"守正創新,激發視聽新活力"

TAG:看電影周刊 |